【摘 要】 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對于其自身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減少內部控制缺失程度能夠讓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帶給企業更大的利潤空間。本文正是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外內部控制如何影響資源配置效率研究成果上分析他們二者的關系、內部控制缺失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路徑,針對減少企業內部控制缺失程度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詞】 內部控制缺失 資源配置效率 會計信息
一、引言
內部控制是為了實現其經營目標,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確保經營方針的貫徹執行,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單位內部采取的自我調整、約束、規劃、評價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續與措施的總稱。資源配置是指對社會經濟活動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等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較做出的選擇。資源具有稀缺性,并且是有限的,企業如何使用有限的資源,使資源達到最優配置,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至關重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對我國的經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目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資源浪費、投資不足或過度投資等問題,嚴重影響到公司的發展,弱化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因此,提高我國企業的資本配置效率成為企業有待解決的難題以及學者們的研究熱點。
二、內部控制缺失與資源配置效率的關系
無論是國外研究還是國內研究,對于內部控制的研究較多,研究內容集中于內部控制的本質、概念以及內部控制有效性評價和信息披露等問題。
2001年12月安然事件發生,之后發生世界通訊公司投資者對美國投資市場失去信心,美國國會和政府加速通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自此之后,學者們對內部控制進行了一系列研究。De Angelis& David(2011)將SOX作為一項準自然實驗,研究了企業層級之間的信息摩擦對內部資本配置決策的影響。SOX法案要求公司加強內部控制程序,以提高跨公司層級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得出資本配置過程中低效的原因在于企業各層級之間的信息摩擦的結論,并闡明了SOX法案對大公司資本配置決策效率的重要性。
周中勝與陳漢文(2008)研究發現,會計信息透明度越高的地方,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效率越高。楊有紅等(2009)指出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能夠釋放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有助于企業外部相關利益者的決策。陳麗蓉與周曙光(2012年)提出了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與企業經營業績呈正相關。林立偉等(2014)借鑒迪博·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數設定企業內部控制效率的替代變量,以總資產周轉率作為資源配置效率的分析變量,對企業內部控制效率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相關性進行實證研究。結論表明,企業內部控制指數排名與企業資源配置效率排名同方向變化。
根據以往學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內部控制缺失程度越大,資源配置效率越低,接下來我們可以通過分析內部控制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路徑,從而提出減少內部控制缺失程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建議。
三、內部控制缺失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路徑
(一)管理層。制定資源配置戰略的層級一般是企業的管理層,管理層不僅要從自身的利益出發,更加需要從企業的政治經濟環境和經營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因此,管理層的戰略投資計劃對于企業的影響非常重大。做好企業的內控則可以讓管理層的戰略計劃有所把握,能夠將企業自身的發展放置于大環境中進行全面考慮,能夠讓企業的貸款、投資等環節科學合理的納入到投資考量范疇內。高質量的內控機制則可以讓相關人員有效的加入到決策體系中,進行戰略的逐級分解,落實相應的投資管理目標。
(二)投資者。外部投資者作為決策的主要實行者,其決策方向決定了市場的資金走向。內部控制質量缺失的情況下,企業的管理層可能存在歪曲會計信息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外部的投資者無法從其他途徑獲取更加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因此投資者只能選擇相信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以此對項目投資做岀選擇,而這種投資選擇能夠給外部投資者帶來的預期收益與風險情況,我們無法預料。
(三)信息不對稱。信息經濟學提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有兩條途徑,即信號發送(Signing)和信息甄別(Screening)。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質可以通過提高披露質量,實現私人信息的信號發送,從而減少企業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交易經濟學提出,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管理交易還是企業外部的市場交易,均需要以會計信息作為交易的基礎。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從而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內部與外部交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減輕由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造成的效率損失,提高企業內部與外部交易的效率。
四、減少企業內部控制缺失、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建議
依據本文分析筆者認為減少內控缺失、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建議如下:(一)健全我國資本市場的外部環境,提升內部控制質量。例如,加強會計準則運行和落實的政策環境建設。提升監督管理水平,深化市場化改革。(二)改善公司治理機制,減少內部控制缺失。(三)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強化企業內控執行力度,優化內控的監督機制。
五、總結
內部控制是企業所形成的有效機制,雖然其是內部機制,但是對于企業的資源配置行為影響深遠。因此,企業要注重發揮內部控制作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從事前、事中、事后多方面協調兩者的關系,讓投資行為為企業帶來更加的利潤率。企業只有首先做好內控工作,才能夠為正確的投資指明方向,才能夠讓企業的投資行為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 閻達五,楊有紅.內部控制框架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1(2):9-14.
[2] 周中勝,陳漢文.會計信息透明度與資源配置效率[J].會計研究,2008(12):56-62.
[3] 宣杰,張宛琳,王秀.京津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J].財會通訊,2017(03):57-61.
[4] 陳麗蓉,周曙光.內部控制效率對經營業績影響的實證研究——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數據[J].財會通訊,2012(3):113-116.
作者簡介:韓宇賽(1994—),女,山西臨汾人,山西財經大學2017(會計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