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蓉
【摘要】人類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技術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本文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全面理解科學技術,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辯證地分析科學技術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科學技術 ?人類社會
從人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計算機的發展使人類進入了數字時代,享受智能帶來的便利;航空技術的進步使人類邁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馬克思對科學技術的偉大歷史作用所作的精辟而形象的概括:科學是“歷史的有力的杠桿”,是“最高意義上的革命力量”。但與此同時科技發展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各種問題,引起人們對科學技術的重新思考。
一、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一個復合概念。科學是指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反映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及其相關的活動,它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技術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技術包括生產技術和非生產技術,狹義的技術是指生產技術,即人類改造自然、進行生產的方法和手段。
科學和技術是辯證統一的整體。長期以來,科學和技術的革命總是在平行地分別發生。然而從19世紀開始,特別是在當代,科學活動與技術活動的聯系日益密切,出現了科學技術化和技術科學化的趨勢,科學和技術日益融為一體。
二、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的關系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和社會活動。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的重要因素,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變革產生重大作用。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杠桿。
三、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積極影響
(一)生產方式
科技革命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其一,改變了社會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科技發展使生產自動化程度提高,大大地改變了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比例,使勞動力結構向著智能化趨勢發展。科技發展也促進勞動資料的變革。例如煉鐵技術的發展使得鐵器應用于農業生產,代替了石器工具。科學技術也促進勞動對象的變革。例如:海洋探測技術的發展是人類的生產活動擴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步伐邁向了廣闊的宇宙等。
其二,改變了人們的勞動形式。微電子技術的出現和廣泛應用,使智能機器代替了人們的部分腦力勞動,使人們的勞動方式經歷了由機械自動化走向智能自動化、由局部自動化走向大系統管理和控制自動化的根本性變革。
其三,改變了社會經濟結構,特別是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革。新的技術革命在推動傳統產業現代化的同時,使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高。產業結構的變化又導致就業結構的變化,從事第三產業的人數比例迅速增長,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比例日益增長。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規模的擴大,進而推動了生產的分工和協作的廣泛發展,并使生產社會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最終必然導致生產關系的變革。
(二)生活方式
現代科技革命把人們帶入了信息時代。互聯網突破了空間上的限制,人們可在家中或任何一個地方完成工作,不僅提高了效率,還增加了樂趣。互聯網還大大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社會交往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網上新聞,網上影院,網上購物等;還為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引起了一場學習的革命,如遠程教育等。
伴隨科技迅速發展而來的是“知識爆炸”,要求人們不斷更新和充實知識,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學習早已日益成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代信息技術為人們提供了處理、存儲和傳遞信息的手段,給學習、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機器人會代替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從事體力勞動,從而改變傳統的勞動社會。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虛擬生活方式”,又被稱為“后PC時代”的生活方式。
現代的交通、通信等手段,為人們的交往提供了方便。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使人們自由支配的閑暇時間增多,為人們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了更多條件,使人們能更多地從事科學、藝術、文化、教育等事業的創造性活動。
(三)思維方式
科學技術通過改變社會環境來促進思維方式的發展,擴大了人們的交往,開闊了人們的視野。現代科技革命對人的思維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新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通過影響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工具,引起了思維方式的變革。
在現在科技革命條件下,人們獲得了新的知識理論結構和社會組織結構,能夠運用新的理論工具和現代化技術手段,研究一系列新的現象、新領域、新課題。并且使人們形成了充分利用思維的意識。即使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原因對現代科技有反感,但在認知、動機和行為上仍然傾向于接受和利用科學技術。
四、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消極影響
人類由于對自然規律和人與自然關系認識不夠,或缺乏對科學技術消極后果的強有力的控制手段。發展現代工業的過程中,違反自然規律,破壞生態平衡,造成環境污染等等一系列消極后果,都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糧食短缺、能源和資源枯竭和生態破壞等問題日益突出,全球化問題出現,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凸顯。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是由于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
一些科學技術的發展受到了人們的質疑。一些生命科學的發展,提出了涉及人自身尊嚴、健康、遺傳以及生態安全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倫理問題,引起人們的恐慌。例如克隆技術是否可以對人類應用,機器人是否會代替人類統治世界,基因工程是否會導致基因歧視,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可靠等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在質疑和恐慌的同時,技術的發展受到了阻礙。
五、結語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一種革命的力量。它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發展科技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關鍵。科技進步不但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豐富了人類的生活,給人們帶來無限便捷,與人類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要始終堅持使科學技術為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服務,堅信科學技術會將人類社會引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