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了我國P2P行業的迅速蔓延,但目前P2P行業違規經營現象頻發、問題平臺數量居高不下,給投資者造成了嚴重損失。據此,本文對P2P平臺違約風險的影響機制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P2P平臺違約風險與注冊資本、用戶評價呈顯著負相關;與平均收益率呈顯著正相關;而與平臺存續時間無顯著關系。最后,本文根據該實證結果對P2P平臺違約風險控制及健康運行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P2P平臺 違約風險 影響機制
一、引言
近些年,P2P理財方式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平臺數量和交易金額也在迅速增長。 根據網貸之家統計,截止2019年5月,網絡借貸平臺累計數量達6619家,正常運營平臺數量914家。 網絡借貸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來,因其行業準入門檻低、業內監管機制不健全,導致網貸平臺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投資者不僅需要關注網絡借貸行業的發展,更要關注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二、研究設計
1、變量選取
在選取影響網貸平臺違約風險的影響因素變量時,主要考慮數據的可觀測性和可獲得性。本文從可獲取的公開信息資料評估入手,結合網貸平臺的實際情況進行實證研究,選擇以下指標作為影響P2P網貸平臺違約風險發生的關鍵因素。分別是注冊資本、運營時間、平均收益率和用戶評價。
2、研究方法及模型構建
本文研究P2P平臺存在的違約風險,在P2P經營過程中主要面臨違約風險“發生平臺”與“不發生平臺”,這其實是典型的二分類變量問題,所以采用Logit模型進行實證研究。根據研究假設確定的自變量,Logit回歸模型如下:
Logit (Default)=β0 +β1 Capital i +β 2 Time i +β 3 Yield i +β4 Evaluation i +ε i? (1)
在實證過程中,本文剔除了停業或者轉型的P2P平臺。其中,Logit (Default)代表是否為違約風險平臺,取值為1時,代表出現違約風險的平臺,即P2P平臺出現失聯、跑路、詐騙、提現困難、警方介入五種情形;取值為0時,代表P2P經營狀態良好。Capital、Time、Yield、Evaluation分別代表注冊資本、運營時間、平均出借收益率、用戶評價,ε i代表殘差項,β0、β1、β2、β3、β4為回歸系數,i代表第i個P2P網貸平臺。
3、數據來源
為了全面反映P2P網貸平臺的總體情況,本文以2019年4月份網貸之家官網上公布的正常運營和問題平臺為基礎,剔除掉部分已退出市場或數據缺失的平臺公司,最終獲取總樣本為207家P2P網貸平臺構成的橫截面數據。客戶評價數據來源于網貸天眼網站,其余數據均來源于網貸之家網站。實證分析檢驗均由Stata14.0軟件完成。
三、實證檢驗與結論分析
根據收集到的樣本數據,本文進行了描述性分析和實證結果檢驗,以探究P2P平臺違約風險的影響機制。
1、描述性統計
統計發現,P2P網貸平臺的收益率水平集中在8%-12%之間,其中收益率最低為6.09%,最高為19%,平均綜合收益率為10.03%,這表明各個P2P平臺之間的收益率差異相對顯著;其次,平臺存續時間跨度較大,最長的達到10年以上,最短的1年左右,平均存續期介于4-5年之間,這說明前幾年P2P平臺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各平臺之間的注冊資本差異較大,說明平臺的實力大小分化嚴重。另外,用戶對網貸平臺的評價褒貶不一,最低評價44,最高評價97,這也說明了P2P網貸平臺良莠不齊,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2、實證結果分析
本文對樣本數據進行Logit回歸,從模型(1)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網貸平臺運營時間對平臺出現違約風險的概率沒有顯著影響,平臺的平均收益率、注冊資本、用戶評價均對P2P網貸平臺出現違約的概率具有顯著性影響。為了清晰展現有顯著性影響的各個因素的影響效果,剔除掉運營時間這一因素構建模型(2),對模型(2)重新進行回歸分析。從模型(2)的結果可以看到,平臺的平均收益率系數為0.0307,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說明網貸平臺的收益率水平對平臺違約影響較大,收益率水平越高,違約概率越大。同時,平臺的注冊資本與用戶評價兩個變量顯著為負,即平臺注冊資本越多,其違約可能性越弱,而與此同時,客戶的評價也會越高。從這幾個變量之間的關系也進一步印證了P2P市場出現的不良風氣,即有些網貸平臺用“高息”來贏得投資者關注,它們會發布各式各樣的不同期限假標引誘投資者的加入,等到標的到期后再以“借新還舊”的方式不斷擴大籌資額,在新標無力償還前期標的資產的高額收益時,問題平臺就會卷款“跑路”。
四、結論與建議
在本文中,我們發現平均收益率與P2P平臺違約風險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注冊資本和客戶評價與違約風險顯著負相關,平臺存續時間與違約風險之間無顯著影響關系。另外,影響問題平臺出現的因素除了本文提到的四個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需要進一步考量,如行業特征、平臺背景等,這也需要進一步分析。另外,由于P2P市場瞬息萬變,模型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數據的檢測結果。并且當前P2P網貸平臺仍然缺乏有效的監管,披露數據的局限性和真實性也有待考量。
根據實證結果和我國目前P2P平臺的發展現狀,本文提出以下三點建議:對P2P平臺而言,完善經營模式和信息披露機制是當務之急,高息、虛構標的等違規經營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解決;對投資者而言,中小投資者應對高收益保持警惕性,不要貪圖暴利;對于監管者而言,應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對違規網貸平臺進行嚴懲。比如可以建立P2P平臺的風險隔離機制,避免平臺直接觸碰投資者資金,以保證中小投資者的合法利益。
作者簡介:姓名:周子琳? ? ?出生年份:1995年,籍貫:河南省濟源市下冶鎮 ,職務:學生;? ? ?學歷:碩士,單位: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市,郵編:300387),研究方向:科技政策 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