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科技發展,人工智能的應用日益廣泛且呈加速態勢,對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語音識別、生物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到商業銀行客戶服務、營銷獲客等領域,極大地提升了客戶體驗以及提高了工作效率。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使銀行業面臨新的契機和挑戰。過去銀行網點業務主要集中在柜臺,因業務量大,柜員的主要精力局限于柜臺業務,無法及時準確了解客戶深層次需求,很難提供專業的理財咨詢,服務質量不高。人工智能很好地推動銀行網點由交易性場所逐漸向展示性、服務性、營銷性場所轉變。文章梳理了人工智能在我國銀行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人工智能應用可能帶來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策。
【關鍵詞】 人工智能 銀行轉型 金融科技
1 人工智能的背景介紹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是對人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1.1 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
第一個階段(20世紀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被稱為信息處理時期。主要以控制論、信息論和系統論作為理論基礎,主要應用于符號處理、信息搜索和相對簡單的邏輯推理和證明,屬于人工智能探索期。第二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被稱為認知推理時期。人工智能與認知心理學、認知科學開始了緊密融合的發展歷程。第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末期到現在),被稱為神經網絡時期,其特點是采用分布處理的方法通過人工神經網絡來模擬人腦的智力活動。
近年來,隨著成本低廉的并行計算、大數據技術,多層神經網絡模型及算法的突破和深入發展,人工神經網絡研究與應用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工智能逐步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1.2 人工智能的發展現狀
2016年3月,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的“AlphaGo”對戰世界圍棋冠軍、職業九段選手李世石,并以4:1的總比分獲勝。這一事件將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應用推到了人們的視線焦點,也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憧憬。除此之外,IBM研制出世界首個人工相變神經元,德國開發了能感知疼痛的人工神經系統等等。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開啟了我國人工智能的新時代。
目前,在人工智能的創新和應用方面,金融行業拔得頭籌。銀行業面對不斷變化的經營環境、客戶需求和技術條件正在積極打造以“客戶為中心” 的智慧銀行。由于商業銀行的客戶群龐大、儲備的數據量大且較為準確有效,這就為數據分析和建模打下了堅實可靠的基礎。通常銀行資金實力雄厚,可對高科技進行大量投入,同時商業銀行對風險管理的要求更為精準,因此人工智能在銀行業有著天然的應用優勢,例如通過大數據構建金融產品知識圖譜,通過社交網絡與核心數據的分析識別深度了解客戶。國內大型銀行已在客服營銷、風險控制、信貸管理等多個領域逐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尤其是在提升客戶體驗、網絡內容管理和風險管理等領域進一步研究與應用相關人工智能技術。
2 人工智能在銀行業的廣泛應用
隨著云計算以及數據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人工智能的發展得到了進一步地加速。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各類復雜的指令、任務都能被更加準確地完成。以往重復的、繁瑣的任務交給機器人去完成,大大解放了勞動力,讓員工能夠從事更有價值的工作。當前,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出現在銀行日常服務中,通過批量完成繁瑣的工作,使銀行的業務服務更加個性化。
2.1 銀行業服務模式更加主動化
作為金融服務行業的銀行,通過維護銀行與客戶之間的良好關系,充分發掘客戶需求,落實自身發展定位,從而獲得金融交易的價值。因此,銀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至關重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銀行花費大量的精力到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到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以及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迅速發展,促使商業銀行大力推進信息系統建設,網銀、手機APP的出現降低了銀行服務客戶的成本。隨著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機器能在相當程度模擬人的功能,從而實現批量人性化以及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這將對服務行業價值鏈高端的銀行業帶來深遠影響。人工智能技術在服務前端可以用于客戶維護,在中臺支持授信和各類金融交易并進行分析決策,在后臺主要用于風險防范與監督,它將大幅改變銀行業現有格局,使得銀行服務更具個性化和智能化。
2.2 銀行大數據處理能力大幅提升
銀行業在金融業中居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各類金融交易、客戶信息、市場分析、風險控制、投資顧問等海量信息交織于整個金融市場中,金融大數據的處理面臨極大挑戰。通過運用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系統,對大量數據進行研究,人工智能技術將不斷獲得超越人類知識的應變能力,進而在處理一系列復雜問題時,大大提高準確度及工作效率。
2.3 人工智能的應用實踐
2.3.1 交通銀行
2015 年以來,交通銀行的智能機器人“交交”橫空出世,受到了銀行業的普遍關注。機器人“交交”配備了語音識別技術和人像識別技術,能夠自動識別客戶,客戶也可以直接與機器人交流,在機器人的指引下,完成業務辦理。機器人“交交”起到了大堂引導員的職責,能夠緩解大堂經理的壓力,也可節省客戶辦理業務的時間。
2.3.2 平安銀行
平安銀行充分使用具有人像識別技術的智能監控系統來對許多需要監控的區域進行整體監控,通過對陌生人、可疑人員等進行智能識別,大大提高了監控區域的安全性。在平安天下通APP上,可以通過臉部識別、語音識別、指紋識別進行相關解鎖,既提高了便利性,又提高了安全性。除此之外,平安銀行的智能客服可以滿足大部分的咨詢業務,并可通過各種模塊實現有針對性的服務,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
5.2 建立銀行業應用人工智能的金融監管機制
監管是防控金融創新風險的重要保障。為了降低人工智能應用發展過程中的風險,首先制定針對銀行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系統性法律法規,制定規范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保障好用戶的隱私與信息安全;二是完善人工智能的檢測技術和標準,建立銀行業應用人工智能的責任劃分、追究機制;三是適應人工智能時代對監管要求提升的新形勢,積極探索通過科技監管的新思路,監管部門要強化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學習,成立基于大數據分析應用的金融風險實時監控處置平臺,逐步實現監管智能化。
5.3 強化網絡安全管理,積極關注人工智能對就業的沖擊
網絡安全對于人工智能的推行至關重要。盡快制定出減少網絡安全風險的標準,使用人工智能執行自動化清算的機構對網絡安全性進行評估,執行網絡安全政策和程序,降低被攻擊事件的發生概率。與此同時,由于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加快應用,不可避免地會沖擊當前就業格局。為減少因技術性原因造成的摩擦性失業,應盡早準備,引導大量金融從業人員從單純的人工操作,向依托人工智能提供更加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方向轉型。
6 結論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行業變革的關鍵時期,應積極擁抱人工智能,自主創新或跨界合作,打造出金融智能服務產品,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開啟智能金融、科技金融服務的新時代。商業銀行應加快人才的培養與引進、加大數據整理、加強創新機制建設、深入開展跨界合作,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在商業銀行的應用,為新生代客群提供便捷、高效的綜合服務,打造商業銀行發展新引擎。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辦公室課題組.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及應對[J]. 武漢金融, 2016(7):46-47.
[2] 方梁, 劉點兵, 侯天樞. 人工智能在銀行的應用與分析[J]. 信息安全研究, 2017(12):71-74.
[3] 王茜, 程都. 人工智能如何影響銀行業轉型[J]. 銀行家, 2017(10):134-135.
[4] 楊文斌. 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分析[J]. 金融科技時代, 2017(12):34-37.
[5] 郭非. 人工智能在商業銀行中的應用[J]. 現代商貿工業, 2018(30):110-111.
[6] 田野, 吳寶佳. 人工智能重構銀行業務與服務[J]. 中國銀行業, 2017(5):83-84.
[7] 姜世戟. 人工智能應用在我國銀行業的探索實踐及發展策略[J]. 西南金融, 2018(2):44-49.
[8] 劉元杰, 郭鑫源, 危仁義. 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商業銀行模式變革分析[J]. 中國商論, 2019, 782(07):40-41.
[9] 李曉梅. 金融科技對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影響[J]. 經濟師, 2019, 361(03):136-138.
作者簡介:吳月(1994-) 女,回族,河南商丘人,單位:云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2018級研究生,國民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