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律師制度在中國恢復的四十年,也是其在中國發展、建設的四十年,一大批優秀人士投身律師隊伍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為中國的法制建設貢獻力量,律師的職業行為的性質雖然不同于中立幫助行為,但也享有廣泛的刑事豁免,在刑法理論中,律師的職業行為屬于正當業務這種重要的出罪事由,《律師法》也為律師的執業行為設定了特殊的權利保障和義務規范。但最近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西寧)分所的林小青律師,因為被控“惡勢力犯罪集團”的青海合創匯中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青海合創公司”)提供法律服務而身陷囹圄,引發人們對律師執業刑事豁免權的思考。
【關鍵詞】 律師制度 律師執業規范 刑事豁免權
北京大成(西寧)律師事務所的林小青律師再提供法律服務過程中被控“惡勢力集團”,之后安徽省發生將近10起律師在辦理涉黑案件過程中因為律師的職務行為被追究黑社會及其他犯罪,而律協對于這種追究,以不是306為由,不進行維權。
律師提供正常的法律服務與犯罪的邊界?法律究竟是如何規定的?今天我們不談具體案件,就從國內和國外兩種不同的法律規定來討論是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行為是否構罪、律師又享有哪些刑事豁免及未來律師的發展
一、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行為是否可認定為犯罪?
(一)律師享有廣泛的刑事豁免
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律師的職業行為雖然不同于中立幫助行為,但也享有廣泛的刑事豁免。在刑法理論中,律師的職業行為屬于正當業務這種重要的出罪事由。就律師和當事人之間的關系,為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及律師正當的執業權利,《律師法》為律師的執業行為設定了特殊的權利保障和義務規范。
《律師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律師對在執業活動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有關情況和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準備或者正在實施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事實和信息除外。”“委托人不愿意泄露的事情和信息”當然包括其可能的犯罪事實,所以法律規定只有在委托人的犯罪事實涉及到“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嚴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時,律師才從保密義務中豁免,對于委托人的其他犯罪行為,除非委托人自首,律師必須為委托人保守秘密。
這是全世界律師的執業權利和義務。對當事人事項的保密義務,是律師制度的基石。如果沒有這一項保密義務,當事人和律師之間的信任關系就不可能存在,律師就成了當事人最大的敵人,律師制度瞬間崩潰。
(二)《美國律師協會職業行為示范規則》中對律師保密義務的規定
《美國律師協會職業行為示范規則》中1.2 代理的范圍和律師與委托人之間權利的分配中的一項(d)條款規定:“如果律師明知委托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或者欺詐,則律師不得為委托人從事上述行為提供咨詢或者幫助。但是,律師可以就委托人意圖進行的行為的法律后果同其進行探討,可以為幫助委托人善意地確定法律的效力、范圍、含義及其適用問題而提供咨詢或幫助。”
(d)款禁止律師故意為委托人從事犯罪或者欺詐行為而提供法律咨詢或者幫助,但是,這一禁止并不排除組織律師就委托人的行為可能導致的實際后果,提供誠實的意見。委托人在某犯罪或者欺詐行為利用了律師的建議這一事實本身,并不等于律師參與了該行為。在為某個不確定的問題提供法律方面的分析與推薦可不受懲罰的實施犯罪或者欺詐行為的手段之間,有著重要的區別。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對于律師故意為委托人從事犯罪或者欺詐行為而提供法律咨詢或者幫助的行為是做了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但不排除律師提供的合法的法律服客觀上被犯罪分子利用進行犯罪,或利用律師的建議這一事實本身,并不等于律師參與了該行為。
(三)即使“壞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平等訴權
委托人已經實施完犯罪行為,律師知道他犯罪為其辯護也合法;律師知道是委托人將要實施犯罪行為,而為其賣力那是共犯;律師不知道委托人正在實施犯罪行為而為其進行法律服務那不叫共犯!
在道德層面上,我們有好人與壞人之分,在法律層面,即使是十惡不赦的罪犯也享有法律賦予他的表達訴求的權利以及有權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時犯罪行為已經完成,律師為其辯護,就是為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而發聲。但在不同于另一個問題,如果委托人將要實施犯罪行為,此時來尋求律師幫助,如果律師明知又為其賣力,那才叫共犯。
所以在認定與當事人是否具有共同犯罪故意時,不能簡單因為律師明知當事人是犯罪份子,并在從事違法犯罪活動還提供法律服務,就認定律師與當事人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二、律師興,則法治盛
人類發明律師制度,就是為了制約公權,所有的法律人中,真正代表民權的,站在公權力對立面,監督、制約公權力的,是律師行業。這種制度設計,將律師定位于公權的對立面,代替當事人實現了開口說話、陳述理由、爭辯申訴的權利,保障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得到實現。這正是現代法治的精髓所在,任何一個法律人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司法機關與律師同屬法律職業,兩者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尊嚴。辯護不僅是為保護無辜公民,也是為確保司法的公正,正是因為律師對司法機關的不斷挑錯,才能保證司法判斷的公正性。
因此,官方要重新認識目前中國40萬律師在國家民主與法治進程中的重要作用,要認識到律師制度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也是確保掃黑除惡不會偏離法治軌道的重要保障,一個國家的司法文明,必須有這樣一個法庭上的抗辯,必須有一個能和公權力叫板的群體,在相互制約對抗中發現真相和公理,無論立法者還是司法者,都應當賦予律師在執業中擁有相對自由、充分言論,甚至一定范圍行為豁免的權利,應審慎思量律師正常執業與違法犯罪的界限。用律師的專業促進實體和程序公正,讓律師業成為推動國家法治文明的進程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簡介:李明真,(1993.01—),女,漢族,河南省鄭州市,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碩士研究生,刑事訴訟法、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