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階段,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已經達到幾何級別,各大電商平臺也是相互競爭,都希望能夠在這塊新興的商業領域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電子商務平臺的商業模式也正在與時俱進,電商平臺的競爭加劇,使得各大電商平臺都期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商業管理水平,提高交易成功率,而小規模的電商平臺則希望能夠另辟蹊徑,在狹小的市場空間下生存和壯大。本文將結合現階段的電商平臺特征,探討新時期下電商平臺的商業模式。
【關鍵詞】 電商 平臺 商業模式
一、引言
現階段,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已經達到幾何級別,各大電商平臺也是相互競爭,都希望能夠在這塊新興的商業領域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2017年我國海關驗放的電商零售進出口額為902.4億元,同比增長80.6%,且近三年增長率都在50%以上。在此背景下,我國電商平臺商業模式也在不斷發展和革新,尤其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更讓社交電商模式和線上線下模式成為新亮點。然而,雖然互聯網帶來了如此巨大的改變,但是由于互聯網的技術特點,基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仍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括信用獲取成本高和中心平臺壟斷。信用是交易的基礎,在互聯網上,通常需要引入可信第三方做擔保,交易才能達成,這增加了中小企業的成本。
電子商務平臺的商業模式也正在與時俱進,電商平臺的競爭加劇,使得各大電商平臺都期望能夠提升自己的商業管理水平,提高交易成功率,而小規模的電商平臺則希望能夠另辟蹊徑,在狹小的市場空間下生存和壯大。此外,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慢慢成熟,區塊技術與電商的融合指日可待。2018年初,我國傳統電商平臺大龍網聯合部分國際商業機構,成立了國際貿易數字化委員會,并發起建立全球第一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商平臺——絲鏈。絲鏈項目的創新意義在于,它構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商平臺商業模式,這可能為其他傳統電商平臺提供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新思路。
二、電子商務概述
電子商務是指在互聯網大環境之下,通過采用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平臺,實現客戶在線瀏覽、消費、購買、服務、物流、支付及交流的網絡化商業營銷,也就是說電子商務實際上是一種商業現象,而在這種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也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能夠提高商業效率,從而最終實現企業的商業目標。電子商務現有的主要運營模式包括B2B、B2C、C2C、O2O及BOB等模式。電子商務的結構主要包括消費者、銷售者、認證中心、物流中心、支付中心、安全中心及電商平臺等,通過基礎層、數據層、應用層及外圍環境等信息化技術框架來實現。 電子商務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線上支付、網銀轉賬、掃碼支付、郵局匯款、貨到支付 、分期付款(比如白條支付等)等,其中,線上支付主要通過微信APP、掃碼支付、支付寶、快錢、銀行網關等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
三、新時期電商平臺的構建思路
第一,客戶關系管理成為導向。客戶是企業利潤的來源,企業應樹立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通過多元化、多渠道的互動與溝通平臺,強化對售前、售中及售后的全業務流程的客戶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個性化服務,提升客戶感知質量和價值,實現客戶利益與企業價值的共贏。將客戶關系管理作為企業的發展戰略之一已經成為目前電商行業的主流,管理客戶關系意味著挖掘客戶的價值,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則能夠使得企業自身的價值也隨之提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區塊鏈對電商平臺影響逐漸凸顯。區塊鏈是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區塊鏈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公有鏈技術,基于公有鏈的技術的平臺是去中心化的平臺,任何主體都能接入該網絡,所以它是完全開放的平臺;另外一類是私有鏈技術,或稱為聯盟鏈技術,基于這項技術的平臺實際上是由多個主體共同擁有,私有鏈平臺也只對授權的主體開放,所以它實際上是半開放的平臺。
四、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特征
第一,將線下流量作為市場定位。當前定位于線下流量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國外線下零售依然是重要的購物渠道。以美國為例,從2007年到2017年,美國線上零售占美國零售總額的比例從5.14%增長到13%。而中國2018年上半年線上零售占零售總額比例達到22.7%,這說明如果一國的電商零售占比較低,對于電商出口平臺而言,就有更多的機會。其次,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雖然當前線下開店成本較大,線上線下融合模式的盈利模式尚不夠完善,但是線上線下模式能夠提供單一線上或線下模式難以提供的服務體驗,因此線上平臺和線下零售商店合作在近年來十分常見。
第二,付費相關服務多元化。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創新,使得大宗商品B2B平臺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平臺提供精準營銷、金融、保險服務成為了可能。其次,不同層次的用戶可能具有不同的需求,大規模的賣方可能需要更多的金融服務,能夠維持自身的資金鏈,而小規模的賣方則可能更注重資金的及時性而不是數量。再次,自營性平臺發展成熟之后,通常會將平臺資源開放給第三方賣家,這既能增大平臺流量和商品類目,也能向第三方賣家收取服務費。
第三,社交功能必不可少。主要原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具有相同的興趣愛好的用戶正在社交網絡中聚集。以某社交軟件為例,多數情況下群組功能為社群的建立提供了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社群成為了新的交易成交平臺。其次,社交建立信任,促進分享,在一個社交媒體社區中,平臺規則將用戶之間的關系塑造成強關系,在此背景下,買家和賣家能夠建立更為密切的聯系,買家更容易信任賣家,這樣買家更能推薦商品給其他好友,從而形成社交電商模式。
五、新時期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的改進機制
第一,更加注重客戶需求。通過以客戶為中心的商品零售平臺和健康服務的建設,打造電商平臺品牌價值。建造一個線上商城與線下門店融合,跨時空的O2O+B2C商品零售電子商務平臺,強化客戶、商品零售、門店、倉儲、物流、支付等無縫聯接,提升客戶服務效率與消費體驗。實現公司內外宣傳、推廣、銷售、支付、物流及服務共享平臺,通過公司內外部業務流程的一體化、公司管理的規范化,提升客戶的響應速度,并通過工作流程管理的一體化,業務授權管理與操作,強化員工責權對等。提升公司網點之間的資源整合,通過自營網站、第三銷售平臺、支付平臺、物流平臺、內外資源整合,提升客戶服務效率與質量。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客戶管理流程。通過數據共享平臺,收集、清洗、整理客戶大數據,構建客戶分析模型,對客戶特征、消費行為、消費路徑及支付偏好等方面進行分析、實現客戶的分類管理,為客戶提供及時的咨詢服務,并通過關系營銷、交叉營銷等客戶關懷手段,提升客戶全業務流程服務效率與水平,增強客戶感知質量,實現客戶價值提升和公司業務增長。建立基于全業務流程的商品、服務、訂單、物流、支付、倉儲、質量管理體系,結合公司外部信息,對公司內部業務與管理數據進行分析及可視化展現,找到公司存在的問題,降低公司的營銷與管理成本、為持續優化公司業務與管理策略提供決策參考。設計商品質量管理的流程、建立商品質量追溯平臺,實現商品質量全流程追溯管理,提升客戶的感知質量與黏性。
第二,更加注重物流數據管理。在電子商務網站物流管理平臺上,物流部根據銷售部的訂單,制訂商品配送方案、計劃及方式,倉儲部根據商品物流配送方案,進行發貨處理,物流部實時跟蹤物流狀態,并做物流時效與車輛狀態等方面的分析,形成物流分析報告,并把信息傳遞給售后服務與物流服務管理模塊。客戶通過物流平臺、微信服務及其它平臺,進入我的訂單,然后進行物流狀態查詢,對物流服務進行評價、投訴及提出建議,這些信息進入物流服務管理與售后服務管理模塊,以便公司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的物流服務與售后服務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秉廉.平衡計分卡在電子商務平臺領域業績管理中的應用——以蘇寧易購為例[J].商業經濟,2019(08):95-96.
[2] 黃騫,王明鵬.第三方物流在汽車供應鏈管理中配送倉儲體系構建研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09):55.
[3] 徐慧.基于互聯網定制的陶瓷藝術設計模式研究[J].電子世界,2019(15):89-90.
[4] 陳金萍,劉珍.旅游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探析——探索“悅途”旅游平臺的未來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5):24-25.
作者簡介:艾洪波(1981,10,31)男 漢族, 湖北武漢人,工商管理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武漢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