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國家大力發展長江經濟帶的背景下,本文選取了長江經濟帶中28個地級市2007年—2016年的數據,將企業家創新精神引入到了經濟增長的分析中,在對金融集聚、企業家創新精神與經濟增長三者關系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系統GMM方法進行分析,實證檢驗了金融集聚、企業家創新精神對長江經濟帶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表明:在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下,金融集聚對長江經濟帶的經濟增長為正向效應。
【關鍵詞】 金融集聚 企業家創新精神 長江經濟帶
引 言
長江經濟帶流經了我國東中西部三大地區,同時也覆蓋了我國11省市,其GDP的總量占全國的45%,是我國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區域經濟帶之一。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在我國具有國家戰略的地位。因此研究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這對長江經濟帶未來的政策導向具有重大意義。
國內外學者有關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1)金融集聚促進經濟增長
Gurley 和 Shaw(1955) 他們通過對金融機構中的作用機理進行分析,提出了金融的產業集聚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前提。KindleBerger (1974)表明了銀行行業的集聚將會提高企業的跨區域支付效率和金融資源跨區域配置效率。黃德春,徐慎暉(2016)通過研究了長江經濟帶的金融集聚現象,提出了長江經濟帶是存在著金融集聚現象,銀行業與保險業對經濟的增長有著重要影響,但是證券業的影響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2)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沒有相互促進關系
姜霞和郭科言(2016)認為金融集聚能夠推動地區的經濟增長及其發展方式的轉型,實證檢驗了湖北省內的金融集聚能夠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增長,但是該地區的經濟增長并沒有對金融集聚起著支持的作用。
(3)金融集聚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路徑問題
①金融集聚效應。Bossone(2004)是從外部規模經濟的角度來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金融集聚的區域會形成“系統規模經濟”現象,可以降低許多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而且能提高運營的效率,進而促進經濟的增長。李勝旗,鄧細林(2017)提出金融集聚現象雖然能促進經濟總量,但是金融集聚會對技術的創新表現為抑制作用。
②金融擴散效應。張曉燕(2012)通過搜集環渤海經濟圈的相關數據,認為北京周邊地區的金融產業會由于北京的金融集聚區域的極化效應,而進一步的加劇萎縮。鄒海榮,王亦男等(2018)通過華東地區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提出華東地區的金融集聚現象和經濟增長協調度兩者的極化現象比較嚴重。
熊彼特(1934)表明創新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是最重要的驅動力,同時創新存在于企業家所謂的“創造性破壞”的活動,而且企業家精神的內在表現就是創新。莊子銀(2007)認為模仿與技術的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關鍵,也實證檢驗了企業家精神和經濟增長的密切關系。李宏彬等人(2009)是將企業家精神分為創新和創業精神,證明了企業家精神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正向關系。也有學者研究了金融發展、企業家精神與經濟增長的影響,如謝慧明(2015)認為金融的發展如在銀行信貸、資本市場等的作用下,會增強企業家精神,而企業家精神則會促進經濟發展。
綜上可知,學者很少把企業家創新精神、金融集聚與經濟增長放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更少考慮經濟增長的動態效應。為了彌補之前學者研究的不足,本文選取了長江經濟帶中28個地級市2007年—2016年數據,將企業家創新精神引入到了經濟增長分析中,在對金融集聚、企業家創新精神與經濟增長三者關系的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系統GMM動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下,金融集聚對長江經濟帶的經濟增長為正向效應。
2、模型設定、樣本及變量的選取
本文借鑒熊彼特的思想,把企業家精神看作是與物質和人力資本同等重要的推動經濟增長的生產要素,將其引入到了Cobb-Douglas模型中,從而得到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經濟產出,表示資本存量,表示勞動力數量,表示企業家創新精神。
本文根據《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以及《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等內容,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選取了長江經濟帶中28個具有代表性城市的年度數據,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各省、地級市統計年鑒。
(1)被解釋變量。經濟增長指標,用各個地級市各年的生產總值(GDP)來表示。
(2)核心解釋變量
①金融集聚指標。本文選取區位熵()來衡量金融集聚。
②企業家創新精神。用專利授權量Patent來衡量。
③控制變量。資本投入Invest,用固定資產投資衡量。勞動投入Labor,用各城市從業人員數量衡量。地區人口Popu,用地區常住人口衡量。
3.金融集聚、企業家創新精神與經濟增長的實證檢驗
王永齊(2016)分析了企業家形成與產業集聚的關系,提出了企業家精神是產業集聚的動力。金融集聚是一個特殊產業的集聚,一方面金融集聚可以降低融資成本,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資金,另一方面金融集聚作為產業集聚可以促進經濟增長。那么金融集聚、企業家創新精神與經濟增長這三者的相互關系如何?接下來本文將論證這個問題,計量模型設定如下:
其中為被解釋變量經濟生產總值, 為專利授權量,表示區位熵,表示企業家創新精神與金融集聚的交互項,以固定資產投資額、就業量和常住人口量為控制變量。
為了避免解釋變量與擾動項相關,解決內生性的問題,我們采用了動態面板廣義矩估計方法(GMM)來估計模型。根據回歸結果相應的P值大小表明擾動項存在一階自相關,但是不存在二階自相關;工具變量都是有效的;所以可以采用系統GMM方法。
上表顯示了計量模型的實證結果。首先,只考慮金融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單獨作用,金融集聚的回歸系數顯著為1785.5***,這一結果表示金融集聚促進了經濟增長。然后,考慮到企業家創新精神和金融集聚的交叉影響,計量模型中引入了企業家創新精神和金融集聚的交叉項,表中交叉項的系數顯著為正(0.0333***),表明企業家創新精神越大,金融集聚就會促進經濟的增長。金融集聚對經濟增長的總效應為1342.7+0.0333*Patent,其中Patent的均值為12493.9,故金融集聚與企業家創新精神對經濟增長的總效應為1758.75,這說明了在金融集聚和企業家創新精神雙重作用下,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正向效應。
在國家大力發展長江經濟帶的背景下,本文選取了長江經濟帶中28個地級市2007年—2016年數據,將企業家創新精神引入到了經濟增長分析中,在對金融集聚、企業家創新精神與經濟增長三者關系的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系統GMM動態面板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下,金融集聚對長江經濟帶的經濟增長為正向效應。
我國應制定現代銀行信貸管理制度,減少銀行信貸中所有制歧視。我國是以銀行為主導的信貸體系,大多數中小私營企業很難得到貸款,而私營企業創造了約70%的就業崗位,緩解了就業壓力,能維護社會穩定,私營企業富有企業家創新精神,對于利潤的追求有著強大的動機,敢于冒險。所以當信貸資金流入到私營企業,能夠增強私營企業的創新能力。保障私營企業家的地位與發展環境是提高企業家精神是重中之重,國家需要制定一系列放寬長江經濟帶流域中私營企業的融資條件和生產運營要求的政策,優化私營企業的生存空間,促進企業家精神的增強。
【參考文獻】
[1] 黃德春, 徐慎暉. 新常態下長江經濟帶的金融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市級面板數據的空間計量分析[J]. 經濟問題探索, 2016.
[2] 江春,滕蕓.企業家精神與金融發展關系研究評述[J].經濟學動態,2010.
[3] 王永齊. 融資成本、企業家形成與內生產業集聚[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6.
作者簡介:肖妮(1995-),女,漢,湖南省邵陽市,碩士研究生,金融學,長沙理工大學,湖南,長沙,4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