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鑫
本報告以2019月3月-7月整整四個月時間內發生的有關中國公民境外安全事件為研究樣本,通過事實和數據來說明近期中國公民境外安全事件類型、特點,試圖以此為樣本展現中國公民近期面臨的境外安全風險。
一、近期中國公民海外安全事件梳理分析
通過梳理分析,中國公民近期海外安全風險總體呈上升趨勢,一方面,出境的中國公民日益增多,人員素質魚龍混雜,導致涉我的安全事件隨之攀升;另一方面,境外針對中國項目和公民的盜竊等治安事件和恐怖襲擊事件持續增加。在針對中國公民的境外安全事件中,搶劫等社會治安案件占全部安全案件的54%,達一半以上;交通事故是導致中國公民傷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境外違法涉及的中國公民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39%;雖然恐怖襲擊和武裝沖突在境外安全案件占比較低(5.4%),但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中國公民和中國項目的恐怖襲擊案件有上升趨勢。從地理分布來看,亞洲是發生涉我安全事件最多的地區,從具體國家來看,泰國(18起)發生的涉我安全事件最多,依次為美國(10起)、柬埔寨(7起)。
具體案例分析如下。
1、隨著出境旅游和務工中國公民數量的增多,涉我安全事件數量和公民傷亡人數同比上升。本監測周期內,隨著6月和7月暑期來臨,涉我安全事件數量逐步攀升。
2、從涉我安全事件類別來看,社會治安事件數量居于首位共41起,其次是意外事故40起和違法犯罪22起。傳統安全風險依舊是境外中國公民的主要威脅。
3、涉及社會治安案件中,遭遇搶劫位居第一位。根據本監測周期來看,中國公民海外遇害案件往往由中國同胞之間的糾紛引起,中國人殺中國人。比如,僅7月一個月,就有2名中國公民分別在越南和日本被同胞殺害。
4、境外違法涉及中國公民數量最多。本監測周期內,境外違法涉及156人,其后依次為受傷137人,死亡71人。在4起中國公民失蹤案中,2起涉及中國留學生,2起涉及常居境外人員。綁架案件2起涉及3人,其中1名中國留學生在多倫多遭綁架后被解救;2名中國工人在尼日利亞一項目施工現場遭綁架后被釋放。
5、從境外違法案件數量看,詐騙案件居中國公民境外被捕案件首位,其次是盜竊。本監測周期內,詐騙案件共6起涉及17人,盜竊案件共3起涉及9人。販毒案件雖然數量少,但涉及中國公民人數最多,共101人。另外,中國公民海外需要注意言行,比如,有中國公民在文萊因出言不遜而被捕。
6、交通事故是導致境外中國公民傷亡的罪魁禍首,不僅涉及案件數量多,而且涉及的公民人數也眾多。除交通事故外,隨著暑期中國公民境外旅游人數增多,境外溺亡事故也有上升趨勢。
7、針對“中國標簽”的的恐怖襲擊呈上升趨勢。本監測周期內,中國公民遭遇的境外恐怖襲擊事件為6起涉18人。雖然絕大部分涉及中國公民的境外恐襲事件是“恰逢其會”,隨著中國海外工程“走出去”,中國公民、中資企業、中資工程、“中國象征”成為極端組織和恐怖分子的襲擊目標的可能性增大。6起恐襲事件中,有3起事件專門針對中資企業,包括剛果(金)一采礦場遭武裝分子襲擊致2名中國公民死亡;2名中國公民在尼日利亞一建筑工地遭綁架后被解救;巴基斯坦瓜達爾港一中資酒店遭“俾路至解放軍”武裝分子襲擊,幸無中國公民傷亡。
8、中國境外工程的安全管理不容忽視。本監測周期中,中國工人在施工中突發意外的案件有4起涉9人。其中印度一工廠發生鍋爐爆炸致2名中國工程師死亡;新加坡一液化石油氣廠發生火災致1名中國工人死亡2名中國工人受傷;1名中國工人在蒙古國從腳手架跌落受傷;緬甸輸電工程施工現場發生跌落事件致3名中國工人死亡1人受傷。以上安全事件全部發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帶一路”沿線的境外工程尤其需要加強工程安全管控。
9、從地理分布來看,亞洲是發生涉我安全事件最多的地區;從具體國家來看,泰國(18起)、美國(10起)、柬埔寨(7起)位列境外中國公民安全風險最高的國家。本監測周期內,亞洲共發生涉我安全事件59起,占全部事件的一半以上;非洲16起,北美洲11起,大洋洲6起以及歐洲13起。從具體國家來看,亞洲國家中,泰國(18起)、柬埔寨(7起)、菲律賓(6起)位列風險國家前三位;非洲國家中,坦桑尼亞(4起)位居風險國家第一位,依次是赤道幾內亞(2起)和安哥拉(2起);歐洲國家中,俄羅斯(5起)、法國(2起)、意大利(2起)位列前三位。
中國公民境外安全風險最高的國家列表,如下
10、從安全事件類型看,違法(19起)、交通事故(12起)、搶劫(9起)是中國公民在亞洲最常見的安全風險;搶劫(8起)、恐怖襲擊(3起)、出行意外(2起)是中國公民在非洲常見的安全風險;交通事故(4起)、搶劫(3起)、旅游意外(2起)是中國公民在歐洲常見的安全風險。大洋洲的安全風險以交通事故為主,本周期內檢測到3起;交通事故(2起)也是北美洲主要安全風險,此外中國公民在北美洲遇襲事件(3起)相對較多。
二、中國公民境外安全8-10月風險展望
1、今年8-10月暑期連著國慶假期,出境游人數將疊加,中國公民境外安全事件必將同步攀升。首先,交通事故可能頻發,一方面由于所在國基礎設施不完善,另一方面,相當數量的中國游客自駕游形式,加之對道路不熟悉以及不遵守當地交通規則,交通事故將頻發。其次,中國公民境外被搶案件將高發。
2、2019年是“大選年”持續影響各地區的安全環境。警惕選舉前、中、后期可能發生選舉相關抗議示威、暴力事件;同時政權更迭可能對中資項目帶來政治風險提前做好應對。8月-10月前后舉行選舉的國家包括:幾內亞比紹11月24日舉行總統大選,政治沖突風險預警;巴布亞新幾內亞地方政府選舉期延長,示威和騷亂風險預警;最近突尼斯政局發生較大變動,國家處于緊急狀態,將于12月舉行大選。此外,加拿大議會、希臘、玻利維亞都將于10月大選,示威游行風險預警。另外,位于北部非洲的阿爾及利亞與蘇丹政局先后出現重大變化,兩國的政局走向還未塵埃落定,近期仍可能出現動蕩。
3、警惕以錢財為主要目標針對中資企業和員工的搶劫、綁架。近期,尼日利亞中國員工被綁架、津巴布韋中資礦區遭搶等事件頻發,犯罪分子的目標主要以錢財為主。據不完全統計,這些遇襲事件超過60%發生在非洲地區,其它還發生在中亞、東南亞和南美等地區,被搶和被綁架人員多數是石油、工程建設、開礦類大型公司的海外工作人員。近來,西部和南部非洲政局動蕩、社會治安威脅上升,尤其在尼日利亞、剛果(金)、安哥拉、津巴布韋、莫桑比克等地的中資企業需要加強安全防范。
4、警惕邊境沖突波及中國人員及項目。近期,印巴邊境發生交火沖突,7月30日,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由中期負責承建的尼魯姆--杰盧姆水電站遭炮火殃及,隨后50名中國工程師被轉移到安全地帶。除印巴邊境外,吉爾吉斯斯坦與塔吉克斯坦邊境今年以來至少發生桑次人員傷亡沖突;恐怖組織近期在部分與加納接壤的國家持續保持活躍態勢,安全形勢趨于復雜;也門和沙特因領土問題近期沖突再起,多次發生導彈襲擊事件,不排除此類事件將再次發生。
5、警惕專門針對中資企業的“反華”暴力襲擊事件。吉爾吉斯斯坦中資企業經營的金礦近日被吉民眾非法沖闖,中方員工遭暴力毆打,數十人受傷。吉爾吉斯斯坦此前發生多場針對中國的示威,抗議中國影響力對該國的滲透。此外,巴基斯坦“俾路支解放軍”曾闖入瓜達爾港的中資酒店并開槍掃射,并宣稱目標是中國人及其他外國投資者。隨著“一帶一路”策略在中亞、南亞等地區的推進,中國項目和企業開始成為恐怖分子尋求制造影響首要目標或者當地民眾宣泄不滿情緒的對象。不排除近期再次發動針對中國項目襲擊的可能。警惕贊比亞、越南、土耳其、菲律賓等地再次發生反華示威游行。
6、美國由“中”風險國家上升為“高”風險國家。由于美國國內政治生活產生了嚴重割裂,槍擊等暴力犯罪層出不窮,社會不穩定加劇。中國公民出行美國需要小心槍擊、搶劫以及盜竊案件發生。另一方面,中美關系不斷面臨挑戰,中美貿易摩擦仍在持續,且已擴展到科技和金融領域,近期警惕美國使用“長臂管轄”對中國銀行業和科技企業的制裁和處罰。
三、中國公民境外安全風險防范的建議
從目前來看,針對中國公民境外安全風險防范短期內切實有效的辦法只有加強信息情報搜集、整理能力,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提前預警,同時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安全風險,制定出切實可行、職責情迷清晰明確的應急處置措施。
應對境外安全風險的復雜、多變的情況,我們需要做長期的應對。
首先,必須加強對出國人員的普法培訓。目前境外違法犯罪涉及的中國公民人數最多,其中有很多是因為對當地法律、法規、風俗習慣不了解造成的。還有一些中國人員不尊重當地居民宗教和民族習俗,引起當地民眾的反感,經過日積月累,給當地民眾造成對整體中國人員反感,進而發生沖突。以上雖是個別案件,但是嚴重影響中國的海外形。對于此類違法行為,我們可以給出國人員提供短期培訓加強其對目的國家的了解,尤其是加強對方國家法律以及風俗習慣的了解。
其次,強化安保意識,加強安保培訓。中國公司及人員安全意識與防范能力近幾年有所改善,但是依舊缺乏。境外安保風險要從源頭控制,尤其要強化員工的境外安保意識,多層次、多手段開展外派人員安保培訓,將安全教育和安保知識、技能作為必修課,營造人人關注安保、重視安全的良好氛圍。全面提升外派人員安全防范知識和技能,切實做到“不培訓、不派出”,“不合格,不派出”。增強防范突發安保事件的主動性,尤其是增強一線員工防范風險、應急處置、自救逃生的能力。
第三,加強“軟安全”建設。當前,專門針對中國人的案件增多。隨著中國影響力在全球范圍越來越大,爭議越來越大,除個別案例是中國人員、企業違反當地法律、破壞當地環境等引起當地民眾反感,目前很多“反華”事件因為被西方輿論引導。“軟安全”指常態化的公關意識和公關能力。境外中資企業需要加強“軟安全”建設,包括前期的調研和與當地各界的溝通,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擔當的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危機處理的有效手段和社會輿論的監控和引導。
第四,加強媒體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如何破解新殖民主義,如何破解中國人只是資源的掠奪者這些說法,媒體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中國的媒體要更多講述真實的故事,改變一些人的刻板成見;另一方面,無論是外交官還是企業家,都要積極接受西方和當地媒體的采訪,敢于說出來,而不是碰到任何事情都先匯報然后再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