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發展理念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所要堅持的理論指引,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大背景下,一個國家的發展理念更是發展方向的保證和指引。只有順應時代變化的趨勢和要求,及時調整和轉變發展理念,轉換經濟發展的思路,才能夠在國家治理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關鍵詞】 發展 推動 進步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生活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處在新的歷史方位,必須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 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一、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必由之路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工作當中存在的不足,國家收入分配體制、文化體制、生態體制建設等方面都有待完善。因此,我們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這是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政策、保證經濟發展正確道路的必然選擇。馬克思已經科學論證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時代應該用新思想指導社會的發展。在時代變換的大背景下,面對國際國內形式發生的重大轉變,必須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具體內涵,創新是首要保證,協調是根本方法,綠色是基本特征,開放是必要舉措,共享是最終目的。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滿足群眾之需的現實途徑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深刻的人民性特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和推動力量,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國家的各項建設和發展都離不開人民的實踐和支持,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全體人民團結起來,用人民強大的力量推動社會的發展。因此必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解決好民生領域的“短板”問題,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堅持新發展理念,新時代必須認真解讀新發展理念的基本特征,在發展中實現全體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發展成果,保障人民群眾的各項利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主體地位。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保證
我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但是人均GDP卻排名靠后,科技創新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增長動力不足,經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經濟供給不斷增加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問題,從而制約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經濟由非科學發展轉向科學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一方面要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一定程度上緩解投資和需求的矛盾,另一方面,必須要創新發展理念,轉變原有觀念,結合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深入尋求解決發展問題的道路,用全新的思維方式指導社會實踐,用全新的發展理念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跟上變化發展的新時代,這就要求我們將新發展理念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針,努力建設經濟強國。
四、貫徹新發展理念,是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選擇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把握這一主要矛盾的變化,要深刻理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基本內涵。前者指出,新時代,人民的需要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對物質文化的滿足方面,而是追求更全面的、更高水平的需求,對政治民主程度、經濟發展水平、文化享用功能、社會治理結構、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后者則說明我國的經濟發展卻存在著發展創新力度不足、發展質量不高、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升、經濟發展潛力沒有完全釋放等階段性特征。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嚴重制約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必須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群眾共建共治共享,正確看待、積極應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五大發展理念是新形勢下我黨在對社會經濟準確判斷的基礎之上得出的重大結論,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的踐行,是推動我國經濟更有效率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社會公正的必然選擇,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對馬克思經濟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是我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必須長期堅持。
【參考文獻】
[1] 中共武漢市委辦公廳 張捷. 關于學習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幾個問題[N]. 長江日報,2019-08-26(005).
[2] 董根洪.新發展理念是理解和化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鑰匙”[J].浙江社會科學,2019(08):10-12.
[3] 滕交.從“五大”新發展理念看習近平人民幸福觀[J].漢字文化,2019(15):109-118.
[4] 李一芬. 論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及其實踐價值[D].北京郵電大學,2019.
[5] 杜文. 習近平新發展理念的人民性探析[D].西安理工大學,2018.
作者簡介:張麗霞(1986-),女,漢族,甘肅嘉峪關人,碩士研究生,單位: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