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歡 毛文亞
【摘 要】 企業社會責任自上世紀70年代起蓬勃發展,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逐漸被國內學者所研究,然而由于我國屬于社會主義國家,由國有企業控制著國家經濟命脈,民營企業百花齊放也為我國經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國外現有的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并不能很好的適應于我國,本文通過經濟與非經濟維度研究分析我國國企與民企各自的側重點,可以令企業更有效率的去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也為以后研究此類問題的學者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詞】 國有企業 民營企業 企業社會責任
一、引言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近年來相關學者熱議的話題,在不同時期,企業社會的意義也不盡相同,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概念也在不斷的充實,完善。
我國的民營企業大都為中小型企業,內部體制建設、企業的競爭力、產品的受信力,員工的各方面素質程度等各類”軟硬件”問題都與國外有著程度不一的差別,國有企業因其制度相對完善,生存穩定,待遇優厚等正面原因反而成為百姓求職的”香餑餑”。所以西方學者研究的理論不能很好的適應于我國。筆者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分成不同的維度研究相應的企業社會責任,探究二者之間履行社會的側重點,有利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更好準確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
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維度與側重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其存在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有些企業的目標是創造財富,也有些國企并不是單純追求經濟,或者說以社會責任為首,經濟責任為輔,我們可以把前者企業社會責任看作經濟責任,后者看作非經濟責任[6]。
(一)經濟責任側重點。我國的保險業,汽車行業,電器行業等人們日常花銷的一些行業都屬于以經濟責任為首的企業,為了企業的持續經營,企業將大部分的人力財力都集中在日常經營中,所以筆者認為這類國企履行社會責任主要是在經濟責任(股東、客戶,員工)和法律上,當然,由于國有企業資金雄厚,規模龐大,內部體制和控制健全,所以在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方面也會兼顧,一般在經濟責任后履行。
(二)非經濟責任側重點。以非經濟責任為代表的企業如我國航天科技企業,一些珍貴稀少重要的能源企業,中國銀行,人民銀行等,創造財富不是他們的首要工作,他們的作用一方面是調節市場,維護良好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是進行宏觀調控,發揮政策工具的作用,促使國家經濟目標的得以實現,同時提升相關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這類企業對外有良好的形象,對內也都存在著自己獨有的企業文化。對社會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比較強,其影響力也比較深遠。其履行的社會責任一般側重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他們面臨的對象是社會公眾。
履行的倫理責任:國有企業上交更多的紅利,利于社會的繁榮和國家的穩定。國有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增加投資,新增項目,擴大了就業率,緩解就業壓力,。通過企業以身作則再加上社會宣傳保護環境和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經濟。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將有助于緩解我國的貧富差距,減少社會不安定的問題。在自身履行社會責任情況下激勵并帶動其他類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可以深塑民族底蘊,樹立國際品牌文化,打開中國市場并宣揚民族文化。
三、民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側重點
企業從表面看來,以經濟責任為首的企業和民營企業看起來十分相似,其實不然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和以經濟責任為首的國有企業有相同點也有不同。相同點是相比起社會責任,他們更為關注經濟責任,持續經營永遠是他們的基本目標之一,若是企業都不存在,那么任何責任都無從談起。不同點首先:民營企業顧名思義是由法人自己創立經營發展的,不含國有資本,其收益也是法人的私有財產。以經濟責任為首的國有企業是由國家占有并控制全部或大部分資產;其次民營企業一般遵循三步走:企業利益最大化—實現相關者利益—倫理責任和慈善活動。這三者是遞進關系。但以經濟責任為首的國有企業這三者可以是并列關系,這是由于我國的民營企業相對來說不是十分成熟,大多數私企都是中小型企業,創造財富保證日常經營,兌現股東福利,按時支付員工薪酬才是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如果這些都無法做到,就更不能有閑散資金去履行道德責任和慈善活動。而國有企業對比私企,規模大,資金雄厚,內控完善,有政府的鼓勵和支持。所以他們有能力兼顧經濟責任與慈善責任,畢竟通過慈善活動而形成的無形資產也可能產生不可估量的利益。
大型民營企業對社區和環境兩方面做的貢獻一般要多于中小型民營企業,社區建設體現在:積極主動的參與社區活動,參與社區環保和慈善事業,利用企業產品的或技術支持社區的文化教育事業,開展為消費者服務的宣傳活動等,吸收社區的無工作人員就業,幫助失學兒童等活動。
環境保護體現在:向有關環境保護協會捐贈資金或由企業自己組織定向進行環境保護,例如治理水源污染,組織植樹造林活動等。企業也會從自身做起,倡導綠色經濟,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杜絕危害環境的項目。
但中小型企業因為資金限制問題,可能做不到像大型民營企業貢獻那么多,有的資金周轉不開的小企業可能只能承擔首要的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也有中小企業即使有能力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因其從履行社會責任中所獲得的收益≤0,企業也不會去過多履行。
五、結束語
在當代,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承擔著國家經濟重任,如何結合自身企業特點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讓企業在做到倫理與道德方面責任基礎上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我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應該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徐傳堪,艾德洲.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研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2010(6)
[2] 徐傳諶,鄒俊.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比較研究[J].經濟縱橫,2011(10)
[3] 徐傳諶,鄒俊.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博弈模型[J].國有經濟評論,2012(2)
作者簡介:趙歡(1995—),女,內蒙古赤峰人,碩士,主要從事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