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鄉村振興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將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將農業農村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并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發展現狀的認識,探究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實現鄉村振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現代化 政策建議
一.引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始終占有較高的比重,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城鎮化率的穩步提升,城鄉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現狀仍比較落后,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及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有助于充分挖掘農業農村的潛力,促進鄉村治理體系的改進與完善,是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必由之路。
二.面臨的問題
在實現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存在著農村科技人才匱乏、農民適應市場競爭能力不足、農民科學素質低、農民對市場信息和技術等的獲取能力不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仍然存在、品牌農產品中名牌產品數量少、農產品市場存在惡意競爭、龍頭企業拉動能力有限—與農戶利益關系尚不夠緊密、農業組織化程度較低—難以適應規模化生產和大市場要求、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需要強化、圍繞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揮服務及保障作用的支撐體系不健全等方面問題。
三.政策建議
1.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是實施農村振興戰略重要舉措。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必須走質量興農之路,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農產品供應方面的信息質量,二是有關農產品節點企業代表的市場質量,三是農產品的自身質量。
(1)農產品常常出現的供需不平衡嚴重影響農業的發展,供過于求則出現“谷賤傷農”情況,供少于求則出現哄抬物價損害消費者權益情況。針對這種供需不平的情況,需要建立合理的農產品供應鏈信息服務模式,提高農產品信息服務質量,在供應鏈上的信息可以自由流通和及時反饋。
(2)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包括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等,這些節點企業之間應當建立良好的供應商合作伙伴關系,健全供應鏈環節上的責任追究機制,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降低農產品成本,減少農產品市場的惡性競爭。
(3)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對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過程中的各種相關信息進行記錄存儲,在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時能夠快速有效地查詢到出問題的環節,必要時進行產品召回,制定相應具體的規章懲罰制度,對不法商戶和企業在農業生產經營做出嚴重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行為嚴懲不貸。
2.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政策的人才機制方面,要開發農村人才資源,建立人才向農村流動機制,實現城鄉雙向流動,加強農村干部和新型主體培訓,定期組織相應的農業技術交流活動,并聘請專業人員對農民進行指導示范。
3.構建鄉村振興戰略服務機制,落實強農惠農富農相關政策是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有著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4. 培養農產品經營主體的品牌意識,在重視農產品的同時要加強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創新農產品品牌,增加品牌內涵,對品牌文化理念進行相應的設計與營銷,提高產品質量標準,提升農產品知名度與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占有率;政府方面則要完善對農產品品牌的支持體系與管理體制。
5.將正在蓬勃發展的互聯網運用到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去,完善“互聯網+”現代農業投入機制,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配送等現代流通業態,健全覆蓋農產品田頭預冷、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冷鏈物流網絡,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加快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響的電子商務示范村、示范鎮街。
【參考文獻】
[1] 黃祖輝.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構與制度創新[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6):5-16
[2] 吳登飛,曹開蔚.創新農技服務機制?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江西省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試點的實踐[J].江西農業,2018(19):9-11.
[3] 農業部.2015年中國農業發展報告「C].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4] 張克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主要特征、根本動力與構建思路「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 22-28
作者簡介:姓名:李倩玉;出生年份:1994年;職稱:無;學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