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在機動車交通事故中,車輛掛靠經營是其中機動車一方普遍存在的模式,實踐中,掛靠人與被掛靠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如何認定,在責任分配方面尚且存在爭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掛靠人與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然而依照《侵權責任法》第49條規定,機動車所有人與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時,由機動車使用人承擔賠償責任,機動車所有人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文的重點則是司法解釋規定的連帶責任是否合理的問題以及掛靠車輛交通事故侵權責任構成要件分析。
【關鍵詞】 交通車事故責任 掛靠車輛 機動車所有人責任
一、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的原理分析
我國理論界普遍通過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來對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進行確認,目前,學術界對此主要有兩種解讀,一種是“廣義二元論”,一種是“狹義二元論”。
廣義二元論,廣義的運行支配不僅包括實際的、直接的管理支配,如由機動車所有人駕駛;也包括抽象的、間接的管理支配,如租借車輛給他人或者掛靠經營等。廣義的運行利益不僅包括因車輛運行而直接產生的經濟利益;也包括車輛運行間接產生的利益,如人心理感情促益、精神上的滿足、愉悅等無形的精神利益。做廣義解讀的原因是,目前我國經濟條件尚不發達,機動車責任保險制度也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為了更好的保護受害人的權益,由直接支配人和間接支配人共同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更有利于對受害人的保障和賠付。
狹義二元論,對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的理解不包含間接支配與間接利益,僅指在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時,對肇事機動車享有的直接支配和直接利益。狹義運行支配僅指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時,對機動車運行的直接支配,不包括抽象的、間接的管理支配。
二、掛靠車輛交通事故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3.1違法行為。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中的違法行為,是指道路交通參與人在參與道路交通過程中,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的作為和不作為行為。
被掛靠單位將運輸經營資質借用給沒有資質的掛靠人,是違反行政法的規定。雖然現有法律法規僅明確禁止客運車輛掛靠經營,對貨運、出租車并未有禁止性規定,但出借資質行為在本質上是對行政許可管理秩序的干擾。有觀點認為,掛靠違反了行政許可法確定的行政許可不得轉讓的基本原則,同時也違反了國務院《道路運輸條例》不得非法轉讓、出租道路運輸許可證的規定。
3.2損害事實。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中的損害事實,是指道路交通參與人因其過失行為對他人的人身權利以及財產權利造成的利益受損狀態;是機動車運行過程中給被侵權人造成的客觀事實上的損害,分為人身損害、精神損害和財產損害。
掛靠只是出借資質的行為,行為本身沒有對他人造成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的損害。而“機動車一方”需要承擔的責任,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其余由確認的交通事故責任承擔主體進行賠償。
3.3因果關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中的因果關系,是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被掛靠人的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缺乏因果聯系,不是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損害事實產生于機動車運行過程中,被掛靠人的違法行為是出借道路運輸資質,對機動車運行不產生影響。掛靠人雖然缺乏道路運輸資質的人,但掛靠人是有駕駛資格、駕駛能力的人。被掛靠人的違法行為不影響掛靠人對機動車的駕駛能力,與交通事故產生的損害結果無因果關系。
3.4過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的過錯,在一般情況下都表現為過失。
掛靠關系是掛靠雙方達成合意,自愿建立,主觀上沒有過失。交通事故產生的損害結果不是掛靠關系會產生的結果,被掛靠人對損害結果,既不應當預見也不能夠預見。
3.5小結。通過對侵權責任構成要件進行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被掛靠人出借資質的行為對交通事故的發生是沒有影響的。在不符合侵權要件的情況下,讓被掛靠人承擔超出自身行為的責任,是違背法律公正的。
有觀點認為,雖然被掛靠單位的違法行為與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所遭受的被掛靠單位的違法行為與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所遭受的損害結果之間缺乏法律上的因果聯系,也不會直接產生侵權責任,但法律規定讓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的目的,就是以私法途徑解決違反行政法的行為。我認為,行政違法行為應當通過行政手段解決,私法手段解決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問題。
三、結論
關于掛靠車輛在交通事故中的責任承擔問題,雖然有司法解釋進行了規定,看似已經明確了責任的劃分,但實際上問題并未得到解決。機動車交通事故應當堅持“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的“二元論”為歸責原則,侵權責任的構成也應當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
最高法的司法解釋讓被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既不符合以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確定機動車責任的“二元論”,也不符合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是不合理的責任承擔方式。掛靠車輛交通事故中,被掛靠人不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其對損害的發生有過錯的,應該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參考文獻】
[1] 楊立新.侵權責任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2] 蔡麗. 機動車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歸責比較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4.
[3] 劉文莉,謝尊武.中日機動車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制度比較研究[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1):44-49
[4] 閆建平.車輛掛靠經營的違法性及責任探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6):53-54.
[5] 許晨. 交通事故中車輛被掛靠單位責任承擔探究[D].黑龍江大學,2015.
[6] 胡淑燕. 車輛掛靠經營中的法律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15.
[7] 張魯. 掛靠車輛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2.
[8] 姚琦. 道路運輸車輛掛靠經營的民法保護[D].廣西大學,2013.
作者簡介:馬茜,(1996年1月-),女,碩士研究生在讀,西南石油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