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立國之一、東南亞最大經濟體,也是我國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印尼曾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淪為荷蘭、日本的殖民地,國內各方面情況比較復雜,尤其是“朋黨勾結、貪污受賄、金錢政治”已經成為印尼社會、政治生活的關鍵詞。在腐敗問題上印尼可以與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為落后的非洲國家相提并論,這看上去與它的經濟發展狀況十分不相符。
【關鍵詞】 印度尼西亞 金錢政治 腐敗 新秩序時期
印尼自從渡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這一難關后,經濟發展勢頭一直良好,但腐敗問題并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而減輕。香港政治經濟風險咨詢公司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在受調查的亞太地區16個主要投資目的地中,印尼是最腐敗的國家。以滿分10分計,印尼得分9.0分,名列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從1995年以來,印尼一直名列第一。[1]蘇哈托下臺后,各屆政府都曾出臺過各種政策來遏制腐敗,但至今腐敗問題仍然是危害印尼社會發展的一顆毒瘤。這種情況是由多種因素合力產生的,從印尼社會的發展歷史和特點上來看,要了解這一問題,蘇哈托新秩序時期的金錢政治是不容忽視的。
一、蘇加諾時期的經濟遺留問題
印尼長期處于殖民統治之中,直至1945年才艱難獲得獨立,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第一位領導人蘇加諾于1945年上任,1965被迫下臺。蘇加諾領導印尼的這一時期可以被細分為兩個階段,即議會民主時期(1950年——1957年)和有領導的民主制時期(1957年——1965年)。議會民主時期正是獨立初期,此時印尼國內仍然存在著很多殖民遺留。一方面,荷蘭資本在印尼國內無所不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印尼民族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印尼能夠盡快獨立,保證國家主權以及領土完整,收回西伊里安,以蘇加諾為首的統治階級在圓桌會議(KMB)上作出經濟犧牲,承擔荷屬東印度政府的43億荷蘭盾債務。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政府急于發展本國經濟,限制外資,鼓勵、扶持國內企業。但由于各方勢力除了在政治上統一和經濟上實行印尼化這兩方面保持一致態度之外,對于其他問題(包括具體的經濟建設問題)觀點均不一致,內閣動蕩,軍隊勢力逐漸崛起且內部仍有勢力斗爭,政策難以長期持續,印尼經濟并未得到很好的發展。
1957年國家政治體制發生改變,由議會民主制改為有領導的民主制。政治體制的更改帶來了經濟管理上的政策變化。國家用央行實行全面調控,并且大力扶持國企,設置“政治優先項目”,給予國企大量政策優惠以及財政補貼。但國有企業效率低下、沒有利用國家政策提升自身競爭力和生產效率、腐敗嚴重,不僅沒能為經濟發展做貢獻,反而加劇了政府財政負擔??傮w而言,蘇加諾執政時期,印尼基本完成了獨立國家地位得到承認和擺脫荷蘭資本對經濟的控制這兩大目標。在這個特殊時期政治優先于經濟,為了完成政治目標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經濟利益。然而,此時政治上比較不穩定,內部斗爭此起彼伏,導致經濟政策難以做到科學、高效、穩定,國家整體經濟情況不佳。
二、蘇哈托時代的金錢政治
1965年印尼爆發“9·30運動”,軍人出身的蘇哈托逼迫蘇加諾將權力轉移至自己手中,但由于此時的印尼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政黨體制,所以軍人政權想要實現對國家的長期控制還需要一定的合法性。因此,蘇哈托開始組建“專業集團”,來為自己競選做準備。1971年大選,專業集團獲得了62.8%的選票,控制了460個國會議席中的327個。1973年人民協商會議通過“軍人雙重職能”,軍隊不僅是一只軍事力量,而且也是一只社會力量,同年蘇哈托通過“簡化政黨”使得其他政黨分歧加大,專業集團連續獲得六次選舉勝利,軍人角色三位一體:成為獨立的政治力量,控制并掌握生產資料,參與國家管理。蘇哈托并未忽視經濟建設的重要性,他著手組建了一支專業的技術官僚來進行經濟計劃,停止外資國有化,力圖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此時印尼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軍隊控制下的技術官僚治國模式。
這一時期,伴隨著政治穩定的是權力過于集中帶來的腐敗問題。一方面,軍人組成的專業集團不僅把持著國家權力,控制著政策輸出,而且還直接參與到企業的創辦和經營中。軍隊參與經濟活動在印尼是有傳統的,早在獨立戰爭時期,軍隊為了維持戰爭所需需要自籌費用,也就開始進行一些暴利的但并不光彩的交易,例如鴉片交易,可以說軍人經商是有一定傳統的。1957年印尼政府實施“戰爭緊急狀態”,軍隊地位開始上升,此時他們便開始利用政治特權來干預經濟行政事務,例如稅收、簽發企業資格證、制定優惠政策等,以此來謀取經濟利益。1958年,印尼開始推行荷屬企業國有化運動,而這次運動的操縱和管理大多都是由軍官進行的,這導致了大批的國有企業直接落入了軍人集團手中。[2]
另一方面,蘇哈托運用三重手段將國家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一,通過改革、整頓軍隊,排除異己,提拔自己的親信擔任重要職位,定期更換領導職位,充分掌握了軍隊權力。第二,按照簡單原則將一些規模較小的政黨合并劃分為兩個大黨,使得黨派內部紛爭不斷,對蘇哈托領導的專業集團無法構成威脅。第三,改革和完善地方行政體系,建設地方發展計劃局和城鎮計劃局,控制地方,加強中央集權。這樣一來,國家權力可以說最終是集于蘇哈托一身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和他的家族開始了瘋狂的掠奪社會資源的腐敗活動。除了蘇哈托作為總統不直接參與經商,其親屬都倚仗他的權勢經營企業。[3]蘇哈托妻子的遠親蘇干達尼·吉多沙佐諾在政治運動中受到蘇哈托的保護,為表感激,他向蘇哈托的妻子獻金,并因此在蘇哈托的庇護下發跡起來,不僅商業版圖迅速擴大,還擔任了印尼工商會主席。蘇哈托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分別經營企業,他們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房地產、畜牧業、林業、航空業、銀行業等。除此之外,蘇哈托的子女們也都走出了國門,他們在國外興辦企業,并借此壟斷了部分鋼材、塑料等的進出口以及出口運輸業務。透明國際組織曾將蘇哈托列為20 世紀全球最貪污的國家元首之首,據調查,其家族貪污的公款達 150 億到 350 億美元。[4]
三、新秩序時期腐敗問題的影響
首先,嚴重的腐敗問題導致了蘇哈托政府的垮臺。蘇哈托及其家族成員瘋狂斂財行為早已激起民眾的不滿,但由于軍隊的嚴密管制、壓制反對的聲音,人民的意見無法正常表達,但如此維持的穩定必定不能長久。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印尼經濟本就暗藏重重隱患,周邊經濟環境的動蕩迅速對印尼造成嚴重打擊。金融市場持續震蕩,貨幣大幅度貶值,失業人數增至1350萬。而且,禍不單行,此時印尼又發生了嚴重旱災,造成糧食大規模減產,食品供應困難,燃油價格不斷提高,各地物價飛漲,掀起了哄搶風潮,社會出現動亂。[5]1998年2月,學生發起大規模游行、示威活動,5月事態愈加嚴峻,在雅加達、萬隆、日惹等大城市發生“五月風暴”。同年5月18日,蘇哈托被迫辭職。
其次,腐敗使得印尼長期陷入金融危機的泥淖中難以脫身。當金融危機初顯威力時,印尼采取的一項對策是實行完全浮動匯率制。這一舉措加劇了國內恐慌使得外資迅速流出。因此央行開始回收貨幣,出臺“流動性援助政策”提供流動性支持,但由于印尼已被腐敗問題長期纏身,銀行監管薄弱,企業治理疲弱,所以有人趁機謀取私利,政策并未達到遏制危機的效果。1997年10月,印尼政府邀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幫助克服危機,希望在該組織的幫助下應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分析了印尼的形勢之后,提出了三項措施要求,包括:1.進一步收緊財政金融政策,以實現國家收支預算盈余1.3%的目標,制定基礎貨幣上限;2.整頓銀行業:關?!盎疾 便y行;3.在實體經濟領域實施一系列穩定經濟形勢的措施。(以“推動結構性改革”而著稱)。[6]但最終拯救印尼的計劃還是失敗了,其原因主要在于長期腐敗造成的政府的信用問題。在關停銀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審查過后列出了34家銀行的名單,但政府只同意關閉16家,并且不公示原來的名單,這時銀行與政要的貪腐傳聞甚囂塵上,民眾以及投資者,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對印尼失去希望,遏制危機的進程被延緩。
最后,蘇哈托時期軍人集團和蘇哈托家族的瘋狂斂財在印尼形成了腐敗的傳統,導致反腐倡廉成為每屆政府都必須要面對的難題。蘇哈托下臺后哈比比擔任總統,他組織成立了反腐敗委員會,對蘇哈托家族的腐敗進行清算,但由于哈比比與蘇哈托曾經關系密切,并不能得到民眾的信任。因此哈比比也并未解決印尼的腐敗問題,而是在大選中落敗,黯然下臺。哈比比之后的瓦希德政府也并未取得大的成就,瓦希德建設的領導班子在國會中影響力不足,施政處處受限,至于在處理蘇哈托小兒子托米的案件和蘇哈托的腐敗案件時,沒有足夠的勇氣與智慧來徹底清查,最終對前總統蘇哈托貪污案就這樣不聞不問,公開放任這個全國最大腐敗分子,也就讓腐敗活動變得更加猖狂。[7]在瓦希德之后上任的梅加瓦蒂、蘇西洛都為反腐敗做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并且都因為不能很地解決腐敗問題而無法獲得民眾的支持與信任,進而無法在后續的大選中獲勝獲得連任。
治理腐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直至今日,印尼仍然是一個腐敗程度高到令人乍舌的國家,蘇哈托時期嚴重的腐敗給印尼社會帶來了深深的疤痕,這道疤痕并不是短期內就能被彌合的,它制定和施行需要綜合性的、徹底的以及持久的政策,目前看來反腐工作對于印尼而言仍然是一場持久戰。
【注 釋】
[1] 肖劍:《印尼成亞太最腐敗國家的啟示》,《廉政瞭望》,2012年01期。
[2] 楊全喜 許利平:《印尼軍隊商業活動初探》,《東南亞縱橫》,1997年04期。
[3] 黃阿玲:《當今印尼百萬富翁蘇哈托家族》,《東南亞研究》,1987年04期。
[4] 肖劍:《印尼成亞太最腐敗國家的啟示》,《廉政瞭望》,2012年01期。
[5] 李世安:《金融危機與印度尼西亞政治》《歷史教學問題》,2014年02期。
[6] 【印尼】布迪約諾 著 龔勛 譯:《歷史大變局中的印尼經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第117頁。
[7] 胡媛《論印度尼西亞民主轉型進程中的反腐困境》,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第三章第一節。
【參考文獻】
[1] 【印尼】布迪約諾 著 龔勛 譯:《歷史大變局中的印尼經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9月第一版
[2] 肖劍:《印尼成亞太最腐敗國家的啟示》,《廉政瞭望》,2012年01期。
[3] 楊全喜 許利平:《印尼軍隊商業活動初探》,《東南亞縱橫》,1997年04期。
[4] 黃阿玲:《當今印尼百萬富翁蘇哈托家族》,《東南亞研究》,1987年04期。
[5] 李世安:《金融危機與印度尼西亞政治》《歷史教學問題》,2014年02期。
[6] 胡媛:《論印度尼西亞民主轉型進程中的反腐困境》,南昌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張婷(1994年—),女,碩士研究生,上海師范大學單位郵編,比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