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現代舞對中國舞蹈界的影響之大,引起了中國舞蹈形式上的變革。最為突出的方面便是舞蹈創作方面,這種思維創新性的開辟與影響,將中國舞蹈創作推向一個高度。同時,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它也是一個瓶頸。近年來,中國舞蹈諸多舞種在創作題材上引入了大量的現代舞觀念與編舞技法,使舞蹈作品走向了情節化、多元化、意念化,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創作發展趨勢。
【關鍵詞】舞蹈;創作;西方;現代舞;發展
【中圖分類號】J732 【文獻標識碼】A
西方現代舞以解放人的身體,通過身體的解放,達到人心靈的解放,達到人的創造力的解放,乃至達到人性的解放與自由。西方現代舞是場運動,是不斷以肉體的叛逆爭取人性崇高的自由和民主的藝術動態。以純舞蹈的自然動作,以表現主義原則為基礎,以現代社會人性、社會現象、審美趨勢為題材創造的具有先鋒性的造型和線條藝術。
現代舞訓練技術和創作理念帶入我國后,中國舞蹈創作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舞蹈創作理念和欣賞角度都受到西方現代舞很大的影響。中國有自己的文化、歷史、人文以及社會環境,在西方現代舞的傳入與影響下,一方面為中國舞蹈創作開辟了新的理念與方法,另一方面也沖擊著中國舞蹈創作的文化選材與地域特征。
西方現代舞對中國舞蹈界的影響之大,引起了中國舞蹈形式上的變革,最為突出的方面便是舞蹈創作方面,這種思維創新性的開辟與影響將中國舞蹈創作推向一個高度。同時,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它也是一個瓶頸。
中華民族的舞蹈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舞種也極其豐富。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舞蹈發展創新期開始,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舞蹈藝術隨同進行著改革和開放。面對全球化進程的時代,開放是必然的,這也無疑為中國舞蹈飛速發展提供了新的領域。近年來,中國舞蹈諸多舞種在創作題材上引入了大量的現代舞觀念與編舞技法,使舞蹈作品走向了情節化、多元化、意念化,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創作發展趨勢。
對于西方現代舞在這一時期走進中國舞蹈藝術,一方面是由于西方經濟對中國的沖擊;另一方面是自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還困惑在改革的余味中,在這種外部與內部的沖擊與反省下,中國舞蹈藝術就像人們渴望奢侈的生活一樣接受了西方現代舞。
這使中國舞蹈創作體裁和編創形式都產生了巨大變化。中國舞蹈創作從政治革命體裁的單一化,開始有了對個人情感、兒女私情、甚至是人性本身體裁上的選擇。在創作題材上,逐漸弱化了民族精神與革命精神,西方現代舞在西方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產生了現代舞這種對非理性、個人情感的關注,西方現代舞是從人本身出發,挖掘人自身情緒的細微變化,甚至是人性隱蔽、劣根、黑暗的一面,用現代舞手段表達對社會現象的不滿與叛逆,具有超強的先進性與叛逆性。現代舞的誕生在西方社會發展中是必然的,而在中國舞蹈發展中,西方現代舞無意的“闖進”了中國舞蹈編創領域,這種“前衛”思想使中國舞蹈打開了個性化創作的大門。一方面雖然使中國舞走出了革命體裁的專區,但同時也使中國舞蹈失去了中國自身的文化心態,就像中國人愛熱鬧,好團圓,這種心態有時只用獨舞的形式是表現不出來的,在西方現代舞的沖擊下,宣揚個性、表現自我舞蹈體裁的影響下,獨舞大量的出現,而群舞能表現的體裁被創作所遺忘。
在創作中,心中沒有了崇敬的東西,只是為了表現而表現。表現的體裁大量地出現棄婦、戰爭、思想等等讓人傷感的內容,一臺演出從頭悲到底,中國古典舞創作一度經歷了創作瓶頸期。難道生活中需要表現的只有悲憤嗎?也許是這些更富有表現力吧!如果《休、訴》能夠體現大多數女性被休后的悲戚情感,那么《推、敲》所表現的是大多數本應該修身養性的和尚嗎?如果只是對兩個字的思考與選擇,這體現的應是中國詩詞為什么對一個字都要進行嚴謹的思考與講究的精神,而不是躁動不安、善爭辯、善爭斗的另一面。中國舞蹈在人性上選擇低調與小眾的體裁,是不是梁祝以悲結束,阿炳以慘出名,感動就更讓人引起共鳴呢?只能說現在的舞蹈給人的感覺并不豐富。其實,西方現代舞建立的起點是反叛,所以,隨著西方社會的發展,隨著現狀的改變,西方現代舞中也會產生反映社會現實、提倡環保意識的體裁,而且是真實的跟隨著時代步伐前進的,具有現代意識,具有對社會變化的敏感度,具有先進性與創新性。而中國舞蹈創作進入了一個誤區,只“拿來”了現代舞編創技法,卻剔除了現代舞的藝術理念,以至于中國舞蹈創作題材上即使有了《臧羚羊》,也沒有《情天恨海圓明園》轟轟烈烈。中國人并不關注這些,對體裁沒有要求,對文化逐漸淡化,這仿佛形成了一種定式,審美上所追求的視覺舞美效果、嫻熟的編舞技法仿佛高于一切意義上的東西。
另一方面,在世界經濟的影響下,人們更加關注“獲得”,卻很難看到自己的“收獲”,觀眾的審美趣味、編舞者的藝術追求、表演者的舞臺責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觀眾很難靜下心來欣賞藝術,編舞者很難潛心研究創作,表演者很難琢磨一個角色的塑造。舞蹈藝術水準在不斷下降,創作效率越來越高,一些編舞技法的固定模式使中國舞蹈創作走了不少捷徑。在中國人忙于現實,藝術素質沒有提升的情況下,對藝術的要求難免低俗,而現在的編導在這樣一個領域下所做的只是不斷的適應現在人的口味,這種影響使搞藝術的人用有色的眼睛看社會,看藝術,每個舞蹈都有功利性,適合于現代人有色眼中的功利性,中國人看不懂文化的東西,那么藝術就下降到讓人能看得懂,只有能看得懂就擁有“好”的余地,難道作為藝術的功能只是這樣的順從就是提升,就是發展嗎?人們漸漸的失去了用看待藝術的眼光來看藝術,創作也慢慢地失去了在藝術的角度上去編創,中國舞蹈創作變成了一種流水線上的產品,舞蹈創作適應了社會,但這并未得到發展,舞蹈創作逐漸成為工作,藝術品逐漸成為產品。
舞蹈是藝術中的一部分,藝術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既然它有意義就應該賦予它意義,不只是種消遣。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使中國舞蹈有所普及,用藝術本身的價值提升中國人對舞蹈的認識,同樣也提升舞蹈藝術本應該有的價值。“堅持問題意識,直面現實問題,破解文藝難題,針對文藝創作中存在的‘浮躁問題,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問題,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問題,網絡文藝發展帶來的巨大變革問題等,均提出了一系列面對現實、貼近實際、回應期待的思想觀點,創造出嶄新的新時代文藝理論話語體系。”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是文藝唯一正確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張珂.舞蹈創作手法的運用與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孫慶龍.動作結構在舞蹈創作中的作用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3]金曼.大眾舞蹈與舞蹈創作的“對話”[D].延吉:延邊大學,2012.
[4]陳妍.王玫舞蹈創作思想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5]袁禾.中國舞蹈意象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6]袁禾.中國舞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7]劉建.無聲的言說——舞蹈身體語言解讀[M].北京: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8]吳中杰.中國古代審美文化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劉青弋,等.中國舞蹈通史[M].上海: 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10]朱濟光.林懷民舞蹈作品中的人文情懷探析[J].齊魯藝苑,2012(2).
作者簡介:華雪(1985-),女,漢族,遼寧省阜新市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古典舞。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天津市教委科研計劃項目(人文社科)一般項目“項目名稱漢唐古典舞‘編‘創研究”(項目編號:2017SK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