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瑩
【摘 要】 目的: 研究康復護理措施應用于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效果以及對肺功能的相關影響。 方法:選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到我院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9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分組成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采取康復護理措施,觀察對比兩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肺功能最大呼氣流量(PEF)以及內源性呼吸末正壓(PEEPi)指標水平。結果:研究組患者PaCO2、PEEPi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PaO2、PEF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康復護理措施,血氣指標良好,肺換氣功能改善效果明顯。
【關鍵詞】 康復護理;呼吸衰竭;肺功能;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67-01
在臨床呼吸科中呼吸衰竭作為一種病發率較高的危重癥,可引發患者出現氣體交換障礙,其中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困難、缺氧以及神經精神癥狀等均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1]。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需通過及時有效干預措施為患者的生命進行挽救。本文此次通過對呼吸衰竭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與康復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的預后恢復,為臨床提供有效的建議與幫助。現將方案匯報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到我院治療的呼吸衰竭患者90例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分組成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52.36±9.77)歲。研究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35-80歲,平均年齡(51.39±8.75)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相較,組間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肺活量<10ml/kg;②呼吸頻率>35次/min;③生理無效腔量占潮氣量的百分比>60%;④MIP<25cmH2O。
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重要臟器嚴重疾病者;②心肌梗死者;③出血性休克者;④意識障礙和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動態監測、給予吸氧、測量血壓、體溫以及血壓飽和度等,并遵循醫囑為患者給藥等措施。
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制定運動方案:護理人員需24h評估1次患者的活動度、肌肉與肌關節活動能力,結合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早期護理康復方案。動態調整患者的運動強度與運動量,以此幫助患者提高自身的運動耐受力與運動穩定性,運動期間口輔以呼吸機對患者進行氧氣支持。
(2)早期床上康復護理:治療過后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且意識清醒后,可將床頭調至約30°,指導家屬給予患者被動按摩,并叮囑患者在可耐受的情況下主動或被動的活動上肢肢體、肌肉以及關節,根據患者的耐受度,調節活動強度。
(3)床邊康復護理:待患者四肢活動恢復正常,可指導患者坐位姿勢,活動上、下肢體,將下肢功能訓練作為主要內容。每日2次,每次20min。下床坐位:結合患者的具體康復情況,可在早期訓練抬腿活動,協助患者坐到床旁邊的輪椅上,由護理人員或家屬看護,坐輪椅時間可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漸增加,每次1h,在飯后2h進行訓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血氣和肺功能水平。血氣指標主要包含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血氧分壓(PaO2);肺功能指標為最大呼氣流量(PEF)、內源性呼吸末正壓(PEEPi)。
1.4 研究數據統計學處理
本次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n)表示率,經(χ2)進行檢驗,(x±s)表計量,經(t)檢驗,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氣和肺功能水平對比
研究組患者動脈血PaCO2、PEEPi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PaO2、PEF指標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結論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患者機體不同原因所引發的肺通氣或換氣功能嚴重障礙,會導致患者有效氣體交換產生阻礙,造成缺氧并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是一種使患者生理功能與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2]。
本文通過此次研究表明,研究組患者PaCO2、PEEPi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PaO2、PEF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對呼吸衰竭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康復護理干預,能使患者的通氣與換氣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視患者的耐受程度,可在坐輪椅時同步進行踩腳踏車訓練;結合患者的下肢肌力與耐受程度,訓練床旁站立;在確保患者呼吸道通暢的情況下,可實施呼吸肌訓練,協助患者翻身拍背,震動咳痰,多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或腹式呼吸等簡易肺功能訓練,以促進呼吸肌功能恢復。此外,需注意患者在床旁或離床活動期間,要注意好保暖工作,對患者所在區域進行定期消毒,防止發生交叉感染[3]。康復護理干預通過不斷完善、規范護理流程,使患者得到針對性的康復鍛煉,促進其預后康復,并使得患者的肺換氣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針對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輔以康復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患者的預后康復效率,改善肺換氣功能,值得臨床借鑒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學云.針對性康復護理對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復效果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02):143-145.
[2] 馬志明,蘇潔,孫暉,等.個性化康復護理結合音樂治療對重癥肺炎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效果1例報道[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8,24(04):488-491.
[3] 劉明艷.無創通氣聯合早期肺康復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24):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