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呂學芬
【摘 要】 目的:研究微血管減壓術運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療效。方法:在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中,隨機擇取8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將其分為探究組與常規組,探究組患者采用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常規組患者使用肉毒素封閉療法,對比兩組患者療效和并發癥情況。結果:探究組患者接受微血管減壓術后治療總有效率較常規組更高,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探究組患者與常規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并發癥情況并無明顯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療效好,安全等級較高,具有極佳的臨床使用價值。
【關鍵詞】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并發癥;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5.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096-02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屬于神經外科疾病常見疾病,特指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的疼痛,發病特征為陣性發作的神經疼痛。治療該致病可采取藥物保守治療,也可進行手術治療。但是長期使用藥物治療發生用藥副反應的風險較高,影響臨床療效[1]。近幾年來,臨床中傾向于選擇接受手術治療,療效較為理想。本文主要研究微血管減壓術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療效,特擇選8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作以下詳細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間收治的原發性三叉神經痛患者中,隨機擇取84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將其分為探究組與常規組,探究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6比26,年齡為(35~74)歲,平均年齡為(54.2±7.5)歲;常規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15比27,年齡為(36~75)歲,平均年齡為(54.6±7.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比例方面無顯著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采取同期比較。所有患者均已詳細了解治療方案,親筆簽署治療同意書。本研究項目已獲得院方倫理委員會認證資質,下發有正式文件。
1.2 方法
探究組患者采用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常規組患者使用肉毒素封閉療法。常規組患者使用A型肉毒素(上海生物醫藥制品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 S10950036))進行治療,生理鹽水稀釋25U/mL,注射器多點注射,每個選定注射點注射量為3U,注射總量必須低于200U[2]。探究組采取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氣管插管,全麻,床頭抬高15°后固定,耳后發際線內作斜切口,充分暴露乳突根部,小骨窗,探查責任血管。找到責任血管后暴露顱內段,減壓,止血,生理鹽水多次沖洗,利用人工腦膜補片實施修補,回納骨瓣后固定,頭皮縫合,包扎。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對兩組患者總治療有效率,總治療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痊愈:疼痛消失,無復發;顯效:疼痛癥狀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疼痛程度下降;有效:疼痛癥狀發作次數有一定減少,需服用藥物控制病情;無效:疼痛癥狀無明顯好轉。(2)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情況(面部麻木、感染以及聽神經癥狀)。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研究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運算處理,進行X2與T檢測,當檢測后的P值小于0.05時認為組間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探究組患者中總共有41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總治療有效率為97.62%(41/42);常規組患者中總共有36例患者得到有效治療,總治療有效率為85.71%(41/42)。探究組患者接受微血管減壓術后治療總有效率較常規組更高,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探究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面部麻木,1例患者發生感染,1例患者發生聽神經癥狀,總共有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7.14%(3/42);常規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生面部麻木,1例患者發生感染,1例患者發生聽神經癥狀,總共有4例患者發生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9.52%(4/42)。探究組患者與常規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并發癥情況并無明顯差別,無統計學意義(X2=0.6728,P>0.05)。
3 討論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發病人群具有特異性,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當前醫學界對其發病原因還在研究階段,主流研究認為其發病原因和小血管畸形關系密切,發生病變的病灶部位通常分布于三叉神經周圍。患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的患者會有劇烈的頭面部疼痛,患者發病前無任何特異性征兆,一旦病發患者將會有強烈的疼痛感,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干擾[3]。
當前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疾病的方式較多,療效也不盡相同。A型肉毒毒素是一類神 經毒劑,在面肌痙攣治療和醫療美容領域中應用較廣,也可用于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疾病,治療后患者較易發生副反應,導致患者疼痛程度加深。微血管減壓術通過解除責任血管對三叉神經根部位造成的壓迫,可有效改善病情,患者接受治療后面部感覺正常,遠期療效較好。在本文研究中,使用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的探究組患者臨床療效(97.62%)優于常規組患者(85.71%),且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比例較低。證實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疾病采取微血管減壓術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針對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疾病,可優先選擇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手術安全系數高,極具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荊夫,林瑞生,李榕,汪偉巍,于濤,郭愛順.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360例臨床分析[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4):79-80.
[2] 胡瑋,榮亮,申松波,吳星,吳勇.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術后復發的因素和再手術治療方法總結[J]. 卒中與神經疾病,2016,23(05):355-357.
[3] 宋剛,鮑遇海,陳革,郭宏川,李茗初,王旭,梁建濤. 單純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志,2018,18(10):709-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