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相華
【摘 要】 醫學基礎課程是每名醫學專業的學生所必須掌握的課程,這些基礎課程包含著醫學專業的基礎知識,為今后的醫學實踐提供理論支撐,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如何在信息時代中更好地運用醫學技術成為了現階段各個醫學專業必須思考的問題,各個高校需要對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的創新。本文主要介紹了現階段醫學基礎課程的課堂和教學現狀,并對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優化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 信息時代;醫學課程;教育方法;創新優化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8-260-01
現階段各大高校的醫學基礎課程比較復雜,主要包含病理學、藥理學以及解剖學等等,這些基礎知識都是以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的教學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該認識到現階段的教學方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應該對基礎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創新,使課堂教學效果與信息時代相適應,不斷對教學內容和基礎課程進行豐富和整合,將一些重點知識進行單獨提取,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推動醫學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發展。
1 醫學基礎課程的課堂及教學現狀
1.1 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夠
現階段我國各大醫學類高校每年都會招收一定數量的新生,這些新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同,而醫學基礎課程正是新生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所以不同的學生對這些基礎課程的學習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很多新生都無法很快適應這些基礎課程的學習,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還有些學校無法提供相對專業的學習設備,雖然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認真,也很重視對基礎課程的學習,但由于學習設備達不到標準,無法進行一些必要的課程操作,導致一些基礎知識不能被學生更快理解。
1.2 基礎課程涉及范圍廣涉且及量大
在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包含很多種類,醫學專業設計的研究領域也比較廣泛,病理學、藥理學、解剖學以及免疫學都是醫學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1],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所需要涉及的知識領域是非常廣泛的,需要掌握的知識也比較復雜,而且有很多學科的知識都存在著交叉,很多醫學生專業的新生在剛剛入學時就會涉及到這些基礎課程的學習,很多醫學概念和專有詞語的解釋都是非常難以理解的,記憶起來不是特別容易,大量的專業醫學知識也為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1.3 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內容缺乏創新
長期以來醫學專業的教師教學方式都是固定的,由于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性,教師會特別注重教材的講解,所有醫學專業的教材都是要經過反復修訂才能投入到課堂中的,教材都具有較高的權威性,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知識也都比較嚴謹,所以教師也會充分尊重教材的權威和嚴謹性,采取固定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很少有教師會進行課堂內容的豐富,同時教師注重通過講解的方式使學生更快地理解較為復雜的醫學術語,在授課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
1.4 課程設置較為分散缺少必要整合
上文中提到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涉及領域較為廣泛全面,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導致很多學生都不適應基礎課程的教學進度和教師的授課節奏,而且很多學科的基礎知識都存在著交叉的情況,學生在不同學科的課程上有可能會對同樣的知識進行學習,這樣會使得學科知識看起來分散復雜,而醫學教材又比較權威,教材修改工作進行有一定的難度,很多交叉知識沒有進行必要的整合,導致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較為分散,不利于學生的集中記憶。
2 信息時代下醫學基礎課程的創新教學方法
2.1 在課程開始之前采用導學案進行導入
醫學專業也分很多領域,在現階段的醫學教學中,基礎課程是每個領域的學生都要掌握的,只是存在著側重點的不同,由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師在課堂上不應該只進行講解,應該讓學生進行重點知識的記憶和深刻理解,在課前設置導學過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領域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要求來設置不同的導學案內容,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前先對知識產生一定的了解,便于教師進行課堂知識的引入,有利于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并對基礎課程進行學習。
2.2 利用微課等信息化方式進行教學
上文中提到傳統的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大多通過課上講解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不利于一些較難理解的概念的教學,在信息化時代到來后,教師也應該將信息化技術融入到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比如在課堂上引入微課教學,將一些較難理解的課堂內容通過視頻微課制作出來,使得醫學概念變得生動具體[2],微課的教學形式也是對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豐富和創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來說微課內容只有五到十分鐘,教師可以在制作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壓縮,對一些重點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提取,有利于學生抓住學習重點,使得基礎課程的學習變得更加簡便。
2.3 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引入臨床病例分析
一般來說每個臨床案例都會涉及到不同領域的醫學基礎課程,學生在單純的理論講解過程中不利于對知識進行記憶,在醫學基礎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引入一定的案例教學,學生能夠對基礎課程產生一定的學習積極性[3],教師可以將一些容易理解的臨床案例以課件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將理論基礎知識與生動的臨床案例教學相結合,將實踐教學融入到醫學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便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而且學生還能在臨床病例中學習到更多其他領域的知識,進一步促進各個基礎課程的融合,推動基礎課程教學的發展。
2.4 將交叉學科進行整合完善課程體系
上文中提到很多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都比較分散,不同學科的知識存在著交叉的情況,而且存在著相同的知識出現在不同學科的不同章節中的情況,這樣會增加學生對基礎知識記憶的難度,很容易造成一些基礎知識的混淆,在基礎知識課程教學方法的優化過程中,教師應該認識到教材存在的問題,定期對教材進行優化,比如對一些交叉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及時對課程體系進行完善,針對課程的重點程度不同來進行教材章節的調整[4],這樣能夠對復雜的基礎課程知識進行簡化,使得基礎課程知識體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學生對醫學重點知識的理解。
2.5 大力推廣線上教學并進行相關測驗
現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被融入到各個行業中,在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中也應該引入互聯網技術,將教學方式向信息化的方向推廣,教師可以利用公眾號或一些特定的app進行重點知識的發布,學生通過手機就可隨時進行知識的瀏覽,有利于學生對一些復雜且重要的知識進行記憶,學生也可以通過線上學習來獲得學習資源,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隨時進行重點知識的查詢,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定期發布相關教學測驗,批改過程也變得更加簡化,不需要工作地點的限制,進一步達到創新教學方式的目的。
3 結語
綜上,醫學基礎課程是現階段醫學專業相對重要的教學課程,對醫學生今后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目前各大醫學專業的教學方式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缺少交叉學科內容的整合,教學方法與信息化的結合不夠充分,導致教學手段比較落后,各個醫學專業應該對基礎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優化,采用導學方式讓學生更快進入到課堂狀態,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資源,促進教學方式的優化。
參考文獻
[1] 楊占濤.信息時代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J].健康之路,2018,17(08):135-136.
[2] 潘建萍.信息時代醫學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優化[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07):56-57.
[3] 丁曉慧.醫學基礎課程整合的探索和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2):132.
[4] 何丹.淺析深化醫教協同模式下醫學基礎課程的教育改革思考[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7,25(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