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 呂俊杰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多校區辦學已成為一種廣泛存在的辦學模式。多校區高校是指具有一個獨立法人,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校區,并且每個校區之間都存在一定地理位置距離,或者校區間相鄰但建設時間不同而形成的高校。多校區高校通常由多所高校合并而成,或者由一所高校為擴大辦學規模在其他地域建設新的校區而成。多校區辦學整合了全校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為高校辦學帶來了諸多機遇。同時,多校區辦學也存在校區間地理空間分散、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資源分布不平衡等弊端。如果不能保證資源配置合理公平,資源共享充分便捷,就會使高校多校區辦學的效益大打折扣。
北京聯合大學是1985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北京市屬綜合性大學,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創辦的36所大學分校。學校主校區在北四環校區,另有學院路校區、外館斜街校區、紅領巾橋校區、垡頭校區、工體北路校區、蒲黃榆校區、昌平校區7個分散辦學的校區。7個校區分布于北京城的不同方位,校區間距離較遠,基于歷史原因及近年來不同的發展速度,校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較為突出。
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自2017年開始統一管理,目前在6個校區設有分部。經過兩年的探索,圖書館積累了一些多校區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工作經驗,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創新。但是,圖書館各校區分部館舍面積、館舍環境、藏書數量、館員配備差異較大,校區之間距離較遠,資源開放共享難度大,資源利用率不高。
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因為各校區學科設置不同,各分部所藏圖書的門類、數量差異較大。例如學院路校區分部收藏法律類、歷史類、檔案類圖書較為豐富,而垡頭校區分部收藏食品科學、生物化學類圖書較為豐富。為了使全校所有讀者享有公平地獲取校內資源的權利,提高讀者對圖書館資源的使用效率,免去讀者跨校區借書的奔波勞頓,通借通還工作勢在必行。
(一)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開展通借通還工作的困難。1.學生借閱紙質圖書的意愿不強。近年來,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由傳統紙本閱讀轉變為以移動終端為媒體的電子閱讀。各高校圖書館紙本圖書的借閱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很多大學生整個大學期間借閱量為零。盡管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每年都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但學生紙質圖書的借閱率仍然比較低。2.通借通還的物流問題。多校區圖書館通借通還工作需要在多個校區間頻繁運送圖書,物流問題的妥善解決是一個重要前提。很多高校采取使用校區間班車來運送圖書的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有一些高校申請了專門的通借通還物流經費。北京聯合大學目前采用校區間班車來運送通借通還的圖書,當通借通還圖書數量較多時,用班車運送較為不便。3.BALIS館際互借的沖擊。BALIS(北京地區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館際互借開始于2007年11月。BALIS館際互借是在北京地區高校圖工委的統一領導下,采用集中式門戶平臺和分布式服務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北京高校豐富的館藏資源和便捷的網絡環境,為北京地區高校讀者提供的免費、快捷的館際互借服務。BALIS館際互借經過近12年的推廣和使用,已成為北京地區高校讀者首選的借書方式之一。通常情況下,本校區圖書加上BALIS館際互借的補充已經可以滿足讀者對于紙本圖書的所有需求,本館多校區通借通服務成為讀者的第二選擇。
(二)北京聯合大學通圖書館借通還工作目前的開展情況。1.在2015-2016年,經過反復研究探討,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制定了關于圖書聯合編目的一系列規范和細則,同時對圖書館自動化平臺進行了升級,為全館圖書通借通還掃清了障礙。聯合編目圖書80萬余冊。2.在2018年,圖書館執行了各校區圖書文獻信息資源整合項目。為適應學校及圖書館的發展,圖書館各校區分部迫切需要在采訪、編目、典藏、流通、期刊管理等各個環節統一管理流程和操作流程,項目將原各自獨立使用的版本不同、底層平臺數據庫不同、操作系統不同的五套圖書館管理系統進行整合改造,實現系統整合、數據整合、業務整合、接口整合。聯合編目圖書40萬余冊。3.圖書館自2018年起將智能借閱柜應用于多校區通借通還工作。圖書智能借閱柜不僅有借書、還書功能,還有預約取書功能。讀者可以在圖書館流通系統上預約想要借閱的圖書,收到借閱請求后,物流將投遞書籍到柜,讀者自動收到取書短信和密碼通知,就可以在智能柜上輸入密碼取書。圖書智能借閱柜的取書功能非常適合應用于多校區通借通還工作。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目前在北苑校區、工體北路校區已經設置了圖書智能借閱柜。在收到這兩個校區通借圖書的預約申請后,智能借閱柜的廠家負責去其他校區找到相應圖書并投放到智能借閱柜內,并通過郵件和短信通知讀者取書,發送取書密碼,讀者去借閱柜取走圖書完成通借流程。圖書館每年付給智能借閱柜廠家一定的運行費用。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計劃申請經費在學院路校區、外館斜街校區、垡頭校區、紅領巾橋校區、蒲黃榆校區也設置圖書智能借閱柜,應用于所有校區的通借通還工作。智能借閱柜應用于多校區通借通還工作的實踐探索為館里既節約了人員成本,也節約了物流成本。

將智能借閱柜應用于通借通還工作的流程圖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以用戶為中心的讀者服務也在進行著變革。在當今時代,讀者的借閱要求是方便操作、獲取迅速、無須付費。這要求圖書館要從供給側需求的角度進行工作改良,使通借通還服務操作更加簡單、獲取圖書更加快速。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師的教學科研,北京大學圖書館自2019年4月12日正式開始運行上門服務系統。這一舉措給我館的通借通還工作一些啟發。通過該系統,北京大學圖書館推出“借書送上門、還書上門取”服務,該服務受到了讀者的廣泛喜愛。教師登錄系統后,可以在系統中搜索圖書館館藏圖書,然后提交書目清單,圖書館會將圖書派人送到教師手中。教師在系統中提交還書上門請求,圖書館會派人上門取書,幫助教師歸還圖書。北京大學對享受該服務的讀者范圍和取/送書地理范圍進行了限定。借鑒北京大學的做法,多校區圖書館可以每年申請適當的物流經費,在接到讀者通借通還申請后,將圖書直接快遞至讀者手中,省去中間環節,給讀者更好的通借通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