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西理工大學 劉晨曦
新媒體這一概念是相較于傳統媒體而提出的,是在廣播、報刊以及電視等傳統媒體后逐漸發展而來的全新媒體形式,是使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以及移動技術,依托手機、電腦等智能終端,向用戶發送各類信息的媒體形態以及傳播形態。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形態,新媒體已經開始影響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其對于高校圖書館推廣服務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此,高校圖書館需要結合新媒體的特征,從閱讀推廣模式上尋求創新,以此推動高校圖書館的發展。
(一)受眾群體相對廣泛。相關數據表明,2017年我國成年人群體中采用數字化閱讀方式的人數占比為73.0%,相較于2016年提升了4.8%,從采用數字化閱讀方式的不同人群組成上看,18-29歲的人群占比為34.6%,而這個年齡段主要為大學生群體。由此可見,大學生逐漸成了數字化閱讀的關鍵群體,新媒體閱讀廣受在校大學生的歡迎與喜愛。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活動群眾基礎相對廣泛。
(二)推廣途徑多元化。新媒體背景下,人們信息獲取途徑更加的多元化,人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腦以及Ipad等設備隨時獲得信息,不會受到地點以及時間的束縛。高校圖書館可以將各類紙質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將音頻、圖片以及文本的形式產生多種形式的閱讀資源,滿足學生的閱讀訴求,這為多元化閱讀推廣提供了一定的發展契機。當前,閱讀推廣除了傳統書展、講座以及讀書會以外,主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實施閱讀推廣。比如使用微信、微博以及QQ等平臺實施線上以及線下的溝通交流。利用大數據、移動圖書館以及云計算等技術開展閱讀推動服務。依托學校的官方圖書館網站,發布閱讀信息,加強閱讀推廣的實際效果,有效地提升讀者參與閱讀的積極性。
(三)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閱讀資源觸手可及。分秒間就能夠分享閱讀資源,使用新媒體技術實施閱讀推廣,讀者能夠利用移動終端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獲得最新消息,并且進行交流與分享,提升閱讀推廣的效果,加強了讀者參與度。比如,開展“名人講座”活動,信息公布以后,那些對該活動該興趣的讀者會自發利用手機傳播該信息,其傳播速度比紙質媒介高。
(四)較強的互動交流性。高校圖書館使用新媒體平臺實施閱讀推廣,可以實現與讀者之間的互動溝通,這種優勢是傳統閱讀推廣模式所不具備的。新媒體平臺有助于圖書館對讀者進行全面的閱讀調查,從而掌握讀者實際閱讀需求,保證圖書館所開展的活動更加有針對性。讀者可以針對閱讀內容發表自身的觀點,從而引起其他讀者的共鳴,使得更多讀者參與其中。圖書館也能夠按照讀者的喜好以及建議對閱讀內容進行更新,引導讀者深入閱讀。按照讀者所提出的各種意見,改進閱讀推廣的形式,提升閱讀服務水平。
(一)提升閱讀推廣活動的層次。在閱讀推廣中應用新媒體,為提升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層次性提供了諸多可能性。首先,在校內開展多層次的推廣活動,對于具備一定科研需求的師生而言,利用新媒體對館藏資源進行宣傳以及推廣,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加具備針對性的推送服務,對于普通本科生而言,閱讀推廣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興趣,通過新媒體以及傳統閱讀推廣活動的深度融合,使得學生能夠回歸到經典閱讀當中,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其次,和區域內部的高校圖書館進行聯合,共同開展閱讀推廣活動,依托網絡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優勢,構建多層次的閱讀推廣平臺,策劃相關的活動內容,分享活動成果,拓展閱讀推廣活動規模,加強推廣效果。最后,利用閱讀推廣平臺,和各個資源開發商、書商以及出版社共同開展推廣活動,提升高校圖書館自身的影響力。
(二)開拓微信閱讀推廣模式。隨著微信使用人數的不斷提升,其已經成為當前不可或缺的社交平臺,在閱讀推廣活動中有著廣泛的應用?,F在使用微信平臺所開展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了下述幾個方面:首先,依托公眾平臺實施各項服務,比如信息推送、信息查詢以及LBS等。其次,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比如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取用戶的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此外還可以開展在線業務辦理以及咨詢服務。最后,以微信為基礎所開展的移動增值服務,比如微信書評、推廣閱讀以及個性化拓展服務等內容。按照微信所具備的技術優勢,利用智能手機對服務內容進行創新,比如使用手機掃碼借閱,可以借閱大量的借書時間。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閱讀推廣服務,拓展活動本身的號召力與影響力。使用微信能夠調查讀者對于活動開展的滿意度,評估活動效果,便于提升后續活動的效果。
(三)社交群組式閱讀推廣模式。將具備緊密聯系的不同讀者匯聚到同一個社區當中,創建一種開放、融合的社交關系,實現信息的分享以及傳播。社交群組式閱讀推廣模式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研究領域,閱讀推廣是群組當中的社交關系結構,能夠有效地組織起群組中的成員,按照一定的任務、目標以及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相較于傳統閱讀推廣環境而言,社交網絡群組閱讀推廣環境復雜程度更高,讀者、社交網絡以及同伴是最為基本的組成元素,他們構成了扁平化、開放式以及平等性的關系網絡,能夠為參與其中的讀者提供合作以及平等化的關系。這種去中心化的環境,打破了傳統推廣活動當中讀者參與閱讀的被動局面,使得推廣人員逐漸地演變為閱讀同伴和支持者,這有助于讀者認同推廣活動,從而積極地投入到交流以及分享閱讀過程當中。
(四)共讀模式。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手機中都會有閱讀APP。共讀模式就是從網絡上發起,在某個時間段內,眾多不認識的個體共同閱讀相同內容的模式。高校圖書館可以采用這種共讀模式,實現閱讀推廣目標。比如在2017年,超星曾經組織了以“共讀不孤讀”為主題的共讀活動,依托超星這個平臺,讀者能夠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共讀小組,并加入其中,領讀人每天都會發布共讀內容,小組內部的所有成員共同閱讀;領讀人依托文字錄音、討論以及直播等多種形式和讀者之間進行互動,深入剖析圖書內容,交流讀書心得以及個人經歷,解答讀者內心疑惑。讀者每天簽到,通過向同組成員展示讀書筆記或者是參與小組活動等形式進行交流互動。高校圖書館可以積極地組織這類活動,將一本書分成不同的章節,方便學生展開碎片化閱讀,使得學生能夠從讀書中獲得動力,并找到更多具有相同愛好的伙伴。從一定層面上看,這種共讀模式能夠在新媒體時代,將讀者從碎片化閱讀轉變為深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