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輝
“互聯網+”圖書館模式是“以讀者為中心”的時代體現,是實現“讓閱讀無所不在”的根本途徑
“互聯網+”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自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已經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之中,發揮了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在各行各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生態。公共圖書館在時代變革之際,更需要順勢而為,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走出一條融合創新的新型發展之路。
“互聯網+圖書館”是大勢所趨
互聯網大大拓展了全社會溝通活動的空間,極大地變革著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對圖書館的服務和管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互聯網+圖書館”已成為圖書館創新發展的大勢所趨,而互聯網所獨具的特性使得兩者的融合成為可能。
互動性。在傳統的服務模式中,公共圖書館很難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而在 “互聯網+”環境中,互聯網為讀者和圖書館之間搭建了一個快捷而實用的互動平臺,使供給方可以直接與需求方進行溝通,從而使個性化的“私人定制”成為可能,讀者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出發點和歸宿,以讀者為本的理念可以得到真正落地。
合理性。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讀者已經不再滿足于簡單的基礎文化需求,對便利化、特色化、專業化的需求更加強烈,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服務正好能夠滿足讀者的需求?;ヂ摼W所提供的 “唾手可得”和“無所不及”的服務模式,以及空間分散、 時間錯位之間的供求匹配特點,可以使服務更具便捷化,同時借助于大數據技術,讀者的閱讀偏好、閱讀習慣等微觀信息也被歸納統計,可以借助于這些數據為讀者提供更為精準的服務,使服務資源配給更為合理規范。
無邊界性。傳統服務模式在服務內容、服務時空上都有客觀條件的限制,而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形成一種無邊際服務模式。讀者不再局限于實體圖書館這一固定場所,不再局限于早8點到晚8點的服務時間,不再局限于常規化標準化的服務內容,網絡的無邊界,使得服務內容和服務邊界沒有限制,服務的效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對服務對象的針對性、實時性得以滿足。
分享性?!盎ヂ摼W+” 時代,每一名讀者都成了自媒體的代言人,能夠隨時隨地將自己的信息與心得與他人進行分享,所有的信息以互聯網為中心聚合擴散,產生成倍的傳播效果,帶來了全民傳播、全民分享的趨勢。以互聯網為載體,形成線上線下交互的新興信息傳播與共享渠道,可以有效降低公共服務成本。
跨界、創新、共享的發展路徑
跨界融合,打造發展新模式。“互聯網+”傳統行業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公共圖書館是社會文獻信息的集散地,其職能以及所擁有的信息資源本身就具有跨學科交叉的特性,這也為跨界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一方面要將IT技術與傳統業務相融合,通過搜索引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重構圖書館的后端信息資源,通過Web3.0等技術為讀者提供移動化、融合化、個性化的前端服務;另一方面要加強圖書館與數據庫生產商、網絡與內容提供商、數字出版商、信息服務專題網站之間縱向協同,深入推進圖書館與政府機構、學校、科研院所以及社會團體之間的橫向合作,促進資源、技術、網絡整合,使得線上與線下、前臺與后臺,不同領域間相互滲透、有機融合,為公共圖書館發展贏得更為廣闊的空間。
創新驅動,構建發展新機制。創新是“互聯網+”的特質,也是公共圖書館用互聯網思維來求變、求發展之必然。一方面要轉變觀念創新思維。圖書館人尤其是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努力追上新時代的發展,轉變固有的思維方式,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和以服務為導向的理念,樹立營銷意識、競爭意識、危機意識、服務意識、主動意識,以觀念的創新帶動全方位的突破。另一方面要以技術創新推動應用創新。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能打破原有的組織結構、議事規則、管理模式以及服務方式,集成社會其他公共服務,形成圖書館大數據知識服務的生態系統。要大力推動數字圖書館、移動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建設和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廣應用,創新開展“你讀書我買單”“云端閱讀”“E線送書”“信用借書”等活動,全面推進公共圖書館的時代轉型。
開放共享,夯實發展新基礎。開放共享是公共圖書館“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基礎。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法》已將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上升為法定原則,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方式、所享有的權利和國家給予的扶持政策等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對于公共圖書館進一步搭建與相關機構的戰略合作,充分利用數字化平臺與信息化平臺,推進優質資源共享,特色資源互補,從而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人人參與、共建共享已成為共識。丹麥奧爾胡斯圖書館館長羅爾夫·哈佩爾曾指出,在當今網絡社會里,圖書館存在的意義已經從工業時代的教育和文化機構變成了一個開放的非正式學習中心,強調通過用戶的參與來構建一個面向全社會的服務平臺。因此,借力于“互聯網+”,打造讀者參與的、開放的新型圖書服務網絡空間,有效滿足當下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是確保公共圖書館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石。
“互聯網+”圖書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更重要的是理念、思維、模式與創新上的“+”,是“以讀者為中心”的時代體現,是實現“讓閱讀無所不在”的根本途徑。公共圖書館有責任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努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