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勝 王禮華
[關 ?鍵 ?詞]大學生;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應用
隨著我國教育網絡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將信息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引進學科教學中,創建網絡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使用網絡工具、開展線上學習。現階段,一些教師將數據技術與網絡技術引進教學評價中,對教學評價建模進行研究,通過建模研究分析學生的線上學習行為,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判斷學生的學習趨向,從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率。
一、大學生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應用背景
教學評價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行為,加深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全面認知自我的主要教學手段。在大學教學中,教師將教學評價作為判斷學生學習行為的主要價值標準。在教學評價中,具體可以分為學生的語言信息評價、學生的智力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習策略評價、學生的學習技能評價及學習態度評價。因此,教師在建立學生在線學習行為評價模型時,可以將這幾點作為主要建設標準[1]。
二、大學生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路徑
(一)將課程教學內容作為主要建模依據
大學教師可以將學科的課程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評價建模的主要依據,明確教學評價中的學習目標,設置學習目標的完成進度。完成進度主要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因此,在學習行為評價建模過程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保證系統能夠完整、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
(二)全面考慮學生的在線學習態度
大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需求及學習背景,且將學生的學習準備行為與學習態度作為評價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主要標準,保證在線學習行為評價的全面性。在建模過程中,教師要正確認知不同學生在學習背景、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并分析這些因素及差異對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結合班級學生不同的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與干預策略,對學生形成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2]。
(三)將學生的關注度與學習行為作為建模標準
大學教師要將學生的學習關注度與學習行為作為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的核心標準,重點關注學生對在線學習的投入度,將投入度參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質量的具體標準。由于在線教學的特殊性,在學習行為評價建模中,教師可以分別設置課前、課程、單元、階段等不同節點的測試與評價,實時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且針對產生的數據做出評價,優化教學評價效果,促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3]。
(四)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能力
大學教師搭建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線學習具有較強的特殊性,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與自主學習意向,因此,教師不僅僅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投入度進行評價,還要將學習自主性作為評價標準,且通過評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升自身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
三、大學生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的應用
關于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的應用,大學教師可以將其與在線學習系統相結合,將學生的一系列在線學習行為的數據與信息傳輸到在線學習行為評價建模中,比如:學生在線上發布的學習筆記、練習題解答流程、練習題解答錯誤率及錯誤趨向,等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數據信息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弱勢與學習能力水平,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學習指導[4]。
參考文獻:
[1]王子喬.淺析在線學習對大學生個性發展的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8(49):63-64.
[2]王慧.學習反饋與在線學習參與度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7):27-31.
[3]陸軍.大學生在線學習影響因素探究[J].中國新通信,2018,20(2):199.
[4]孔麗麗,馬志強,易玉何,楊昊.在線學習行為影響因素模型研究:基于行為科學理論的評述[J].開放學習研究,2017,22(5):46-53.
作者簡介:吳德勝(1972—),男,吉林長春人,工作單位: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數字媒體 計算機應用。職稱:副教授。
王禮華,就職于日本大阪電氣通信大學,副教授(因作者為日本專家,其護照名字為佑藤禮華,準教授)。
作者單位:1.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2.日本大阪電氣通信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