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菲,王新明
(1.南陽市中心血站,河南 南陽 473000;2.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16)
艾滋病是一種公認的比較嚴重的疾病,20多年來,該病已經波及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傳播途徑主要包括性接觸、輸血、不潔注射等[1-3]。目前,世界各國均把HIV納入血液篩查標準,應用于篩查的方法主要有HIV抗體檢測、HIV抗原抗體聯合檢測、HIV核酸檢測等[1-4]。傳統的HIV抗體篩查主要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 (ELISA)試劑盒,近幾年來,化學發光法(CLIA)作為一項嶄新的技術,因其靈敏度高、特異性好、操作全自動以及重復性好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本文研究了化學發光法(CLIA)測HIV抗體在血液篩查中的應用情況。
1.1 標本來源 南陽市中心血站無償獻血者標本12558例,其中男性7582例,女性4976例,7mL分離膠促凝管1管血液標本,標本保存于4℃冰箱,4h內分離血清,于48~72h內完成檢測。
1.2 試劑與儀器 ChiTaS BSS 1200全自動血液核酸檢測儀(上海浩源公司),STAR150全自動加樣儀(北京澳斯邦公司),FAME24/30全自動酶免后處理系統(北京澳斯邦公司),核酸檢測試劑盒(上海浩源公司),HIV抗原/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 (法國伯樂,廈門新創),HIV抗體檢測試劑盒(磁微粒化學發光法)(鄭州安圖),AutoLumoA2000全自動免疫化學發光測定儀(鄭州安圖)。所有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所有儀器設備均在校準周期內,操作均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及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執行,根據試劑盒說明書要求計算S/CO,S/CO≥1為陽性或有反應性,S/CO<1為陰性或無反應性。
1.3 檢測方法 每份樣本分別用采用ELISA兩個廠家試劑,分別為ELISA1和ELISA2,CLIA一個廠家試劑進行HIV抗體的檢測,對于初測有反應性的樣本進行雙孔復試。雙孔復試后均為無反應性,則判為陰性;雙孔復試有一孔有反應性,則判為陽性;抗體檢測三個廠家均為陽性的樣本不再進行核酸檢測,初篩單一廠家有反應性及初篩均為陰性的樣本,用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核酸檢測。一種試劑陽性或幾種試劑聯合陽性均送當地疾控中心確證實驗室WB法確證。
1.4 結果判斷 抗體檢測有反應性的樣本進行雙孔復測,雙孔復試后均為無反應性,則判為陰性。雙孔復試有一孔有反應性,則判為陽性。
1.5 數據分析 統計化學發光與酶聯免疫檢測HIV抗體的符合率。
2.1 12558例獻血樣本ELISA、CLIA、核酸及WB確認結果 12558例獻血樣本,有1例樣本經確證為真陽性,有16例樣本CLIA與ELISA檢測結果不一致,NAT結果均為陰性,WB結果有3例為不確定,13例為陰性。其中有2例樣本ELISA1單獨有反應性,NAT及WB結果均為陰性;有2例樣本ELISA2和CLIA均有反應性,NAT均為陰性,WB結果1例為陰性,1例為不確定;有3例樣本ELISA2單獨有反應性,NAT及WB結果均為陰性;有9例樣本CLIA單獨有反應性,NAT均為陰性WB結果2例為不確定,7例為陰性,見表1。
2.2 CLIA試劑與ELISA試劑檢測結果比較 CLIA試劑與ELISA試劑檢測整體符合率較高,12558例獻血樣本檢測結果一致性較高。見表2、表3。

表1 不一致樣本結果匯總
2.3 18份CLIA初測陽性樣本復檢結果 本次檢測,CLIA共有18例樣本初測為陽性,除1例為真陽性之外,剩余17例樣本,有3例樣本雙孔復測后為陰性,有3例樣本雙孔復測后仍為陽性,但是樣本重新離心再復測為陰性,有11例樣本雙孔復測及重新離心后復測均為陽性。見表4。
2.4 結果分析 12558例獻血樣本,有1例樣本經確證為真陽性,陽性樣本偏少,可能與統計樣本總量有限有關,陽性符合率無統計學意義,本次評估主要以特異性評估為主。

表2 CLIA試劑與ELISA1試劑符合率統計

表3 CLIA試劑與ELISA2試劑符合率統計
0.0079%(1/12558),低于2009年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 0.057%(0.042%~0.071%)的感染率[5],這可能是因為獻血者多以健康人群為主,獻血前經過征詢,將有危險性行為的人員已經排除,且獻血人群中學生、軍人、公務員占比例較大文化程度較高,對HIV的防范意識較強,感染率要低于普通人群[6]。檢測出的1例HIV真陽性,屬于進城務工人員,教育程度為高中學歷,提示我們需要加強獻血前的保密征詢工作,講清不符合獻血條件參加獻血的利弊,取得獻血者的充分信任,將有危險性行為的獻血者拒之門外,同時呼吁社會進一步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等流動人口的艾滋病防治宣傳工作。假陽性樣本分布與獻血者年齡、性別及職業無統計學規律。

表4 化學發光復檢樣本結果
本次統計CLIA與ELISA檢測整體符合率較高,有3例CLIA檢測為陽性ELISA檢測為陰性的樣本,經確證為“不確定”。雖然“不確定”結果不能作為HIV感染的依據,但也有研究表示抗體初篩為陽性且免疫印跡檢測為“不確定”,如果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基本可以排除HIV感染,但是從輸血安全方面考慮,免疫印跡檢測為“不確定”的樣本,還是存在一定的殘余風險。按照相關要求,當HIV確認結果出現“不確定”時,要求每三個月對其進行追蹤隨訪,連續隨訪兩次,結果仍“不確定”或陰性,可按陰性報告[7-8]。因此,從這個方面來講,CLIA試劑在靈敏度上,比ELISA試劑具有一定的優勢,這一點與段美婷[8]等人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12558例樣本中,CLIA檢測有3例樣本,初檢復檢均為假陽性,但是重新離心復檢后則為陰性。有研究報道,同樣的樣本按照不同的離心條件處理,檢測結果會表現出顯著差異[9]。如果樣本處理過程中樣本未完全凝固就離心或者離心速度、時間不符合要求,會出現纖維蛋白絮狀物停留在血清中或膠體層中,引起溶血。血清中纖維蛋白含量過高,會與固相載體發生非特異性反應導致檢測結果假陽性,溶血標本中紅細胞因破損釋放出的游離血紅蛋白具有過氧化物酶的作用,與辣根過氧化物酶作用相似,其非特異吸附在抗原包被的固相載體上,催化底物使發光值增高也會引起假陽性結果;本次評估CLIA與ELISA均有假陽性樣本出現,除了上述提到的樣本處理過程可能導致的假陽性外,以下幾個方面也會導致檢測結果的假陽性:①體系中存在其他抗體的干擾(如類風濕系列:ASO、RF、ANA等),導致抗-HIV假陽性[10];②目前市面上的試劑包被抗原多為重組抗原,不同廠家包被抗原選取的片段不一致,也是造成不同廠家檢測結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11]。
基于以上原因,作為血液篩查工作者,本著檢測結果準確可靠的原則,我們需要建立標準的操作規程,規范樣本前處理過程,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檢測,對初測有反應性的樣本應重新離心后再進行復試;同時建議試劑廠家在確保試劑靈敏度和特異性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檢測試劑的抗干擾能力,盡可能減少假陽性檢測結果而導致的血液報廢。
本文通過對12558例樣本進行HIV檢測,評估化學發光試劑在血液篩查中的應用情況,結果顯示,化學發光試劑表現出較好的靈敏度和特異性[12-16],可以在血液篩查中加以推廣,并且化學發光試劑配套的全自動儀器具有自動化程度高,出結果快,操作簡便等優勢[17-1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勞動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導致的異常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