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軍 盧繼富(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培養當代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1],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對新時期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2018年4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智慧教育創新發展行動,依托各種智能設備和網絡,推動以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的教育模式改革。
伴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大量需求與高等教育高端人才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高等教育傳統的教學方式弊病逐漸顯現。近年來,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斷成熟,智慧教育受到高校教育者更多關注,構建智慧教育新體系勢在必行。課程不僅是智慧教育的關鍵,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智慧教育通過“互聯網+教育”,打造智慧學習環境,通過教學模式和方法的變革,為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和素養提供了有效手段[2]。
智慧教育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入教育體系中,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的束縛,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新生態[3]。不難看出,它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推廣和應用,通過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教育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了泛在化、個性化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智慧學習,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一是創新性。智慧教育提供了智慧學習環境,包括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一系列方面的創新。智慧教學環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是融合性。智慧教育提供了各類資源的融合,包括學習資源的融合、教學手段的融合、學習方式的融合、師資隊伍的融合、評價方式的融合等。智慧教育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和多元化學習的需求。
三是契合性。智慧教育實現了教與學的高度契合,主要通過實時教學、高效互動、科學分析來體現[4]。實時教學突破時空限制,便于教學資源實時獲取;高校互動突破課堂限制,便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科學分析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數據,讓評價更加科學有效。
近年來,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在“德厚三分、技高一籌”的校訓引領下,辦學質量逐步提升,培養的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體現了學院內涵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為進一步推進雙創教育改革,學校開展了諸多有益探索。
為推進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成立了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創業學院,建立了院、系兩級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創業學院整合各種校內外資源,負責全院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學、創業實踐與創業研究工作。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開設創新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組織開展“互聯網+”、挑戰杯等創新創業比賽和相關主題講座;指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重點培養工作室帶頭人和創業團隊;組織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開展創業導師培訓與管理等工作。召開學院雙創工作會議,確定了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制訂了《創業學院孵化制度》等規章制度,開展學院雙創工作的頂層設計。2018年1月,學院獲批“第二批省級創業學院”“省級眾創空間”,推動學院雙創教育工作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同年4月,學院召開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明確了工作分工和重點,穩步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也為雙創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了保障。

圖1 基于校園智慧云平臺體系的創新創業架構圖
高校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智慧校園階段,通過教學平臺、資源平臺、服務平臺、活動平臺等各類校園應用融合,為師生的學習、活動和生活提供一個高度信息化的平臺,旨在構建一個基于云平臺、大數據、互聯網的開放共享、泛在互聯、智慧決策的校園新生態(見圖1)。借助智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智慧化的學習環境。
為提升學院雙創教育師資隊伍水平,依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平臺,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創業導師、知名專家、企業高管等為學院教師授課,先后有60余人次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學習與交流活動;分別與黃淮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用友新道、安徽工業大學合作交流,開展創新創業、V創/V綜、創造學師資專線培訓,初步培養了一支由校內外教師構成的近30人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構建智慧型創新創業教學模式離不開智慧課程教學骨干師資隊伍建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要經常性組織信息化學習培訓、交流研討、信息化大賽等活動,促進雙創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應用能力提升。

為推進雙創教育工作,學院積極探索“創新—創意—創造—創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特色體系,包括通識課程1門、創造學課程1門,在線課程3門。2018年,面向全體大一新生開設《創新創意》課程;針對對創造發明感興趣的學生,開設《創造學》課程;與超星公司合作,開設3門在線課程,初步構建線下課程與線上課程相結合的特色雙創課程教學資源庫。整個雙創教學引入學習通平臺,實現了全過程的教與學,覆蓋學生數約1500人次,激發創新創意想法近200個,獲批發明專利2個,體現了課堂成績與在線學習及線下成績相結合,真正實現形成性考核的成效。2018年秋季爾雅課程報告反饋:《創新思維訓練》入選學院排名前20的通識選修課,學生成績考核優秀率達到40.82%,通過率為91.84%;《大學生創新基礎》成為學生最愿意推薦的5門課程之一。課后調查反饋: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課堂引入智慧教育教學方式,98%以上持贊同態度。該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創新意識以及溝通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院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搭建能力學習、實習實訓、創業模擬等平臺,包括普通話模擬測試與學習平臺、“互聯網+國際貿易”技能實訓平臺、ITMC電商營銷平臺等,用于提升學生通用能力和專業能力。近年來,學院高度重視產教融合工作,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創新創業學院,搭建“商業社會情境模擬”和“創新創業情境模擬”兩大實訓系統(簡稱“V綜”和“V創”)。V綜和V創實訓系統以任務驅動教學,以情景化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訓,主要面向會計、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計算機網絡技術、移動互聯等專業學生,覆蓋學生900余人次。V綜、V創實訓系統可以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學習記錄、學習過程進行全程記錄,實現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統計和分析。此外,學院還與安徽高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中澳·高梵電子商務大數據學院,開展“雙十一”實戰實訓活動,期間實戰平臺總接待人數為17萬人次,月均接待人數為2425人次,總銷售額676萬元。
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歷史使命,學院秉承“德厚三分、技高一籌”的校訓,堅持以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同時,充分發揮第二課程成績單軟件“PU口袋校園”的作用,開展紅歌賽、讀書節、藝術節、學術講座等活動。“PU口袋校園”激活學生數2307人,占學院在校上課人數的90.4%,活動參與人次達到18710人次。學院每年都舉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學生參與度高,覆蓋面廣,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另外,學院依托藝術類專業建立了圖層設計院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就業崗位,為想創業的學生積累經驗提供了便利。創業培育平臺的搭建開拓了學生眼界,提高了學生思想道德境界,激發了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創業人才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勢必引入智慧教育學習環境,構建基于智慧型課程教學為主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高等院校要從組織保障、智慧云架構、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訓平臺、培育平臺等方面全方位、系統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進行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