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雁
【摘要】鋼琴作為最為常見的現(xiàn)代樂器類型之一,對推動現(xiàn)代樂器演變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而鋼琴教學是培養(yǎng)鋼琴人才的主要途徑及有力手段,其教學效果與現(xiàn)代音樂發(fā)展進程之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同時,鋼琴教學應用聚合思維能幫助學生切身感受鋼琴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在真正意義上做到理解作品及詮釋作品。本文以鋼琴教學為切入點,分析其應用聚合思維的必要性,并提出具體的作品詮釋應用要點,旨在為相關從業(yè)人員積累更多的教學實踐經驗。
【關鍵詞】聚合思維;鋼琴教學;詮釋作品
【中圖分類號】J616.3 【文獻標識碼】A
鋼琴作為獨特的演奏樂器之一,深受廣大群眾的支持及喜愛。音樂表現(xiàn)力是人類欣賞音樂評估音樂最為關鍵的指標,而鋼琴自身演奏風格獨特,其音樂表現(xiàn)力大大增加教學難度,客觀上要求鋼琴教師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鋼琴演奏。從目前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水平來看,普遍存在沿用常規(guī)教學方法的情況,無法滿足學生發(fā)展進步的需求,直接影響總體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并且常規(guī)教學模式主張教師演奏后學生進行模仿,嚴重削弱學生個體的音樂表現(xiàn)力。同時,聚合思維屬于全新的教學方法,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大大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水平,而應用于鋼琴教學中能全面詮釋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內容。鑒于此,本文針對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應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應用聚合思維的必要性
(一)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量
一般說來,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應用聚合思維能明顯增強學生個體創(chuàng)造能力,幫助學生于教學期間搜集更多關于鋼琴演奏作品的有用信息,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真正做到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同時,聚合思維彌補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向學生介紹鋼琴演奏作品多方面知識,例如創(chuàng)作情感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促使學生對鋼琴作品得出更為深層次的思考及認知,理解鋼琴作品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大幅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水平。此外,學生個體情感經歷及生活方式存在著明顯差異性,造成其思考能力不盡相同,而聚合思維著重強調搜集分析信息,大大增強學生個體創(chuàng)造能力,能幫助學生創(chuàng)作出富有人文價值的作品。
(二)投入更多情感
傳統(tǒng)的鋼琴教學模式普遍存在“輕情感投入、重演奏技巧”等問題,大多數教師錯誤地認為演奏技巧遠遠高于情感投入,主張通過反復練習等方法增強學生個體演奏技巧,往往忽略學生對于鋼琴演奏的情感投入。同時,鋼琴作品演奏越悅耳動聽越需要彈奏者投入真摯情感,換而言之,情感投入與演奏技巧相結合方可取得令人滿意的鋼琴作品演奏效果。由此可見,鋼琴演奏前期教師向學生講解作品相關的背景知識及蘊含情感,可以幫助學生大致了解鋼琴演奏作品相關信息,再拆分講解鋼琴演奏技巧,促使學生深入了解鋼琴演奏作品,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盡可能于演奏期間融入自身情感體驗,有助于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演奏風格。
(三)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傳統(tǒng)的鋼琴教學模式早已跟不上時代發(fā)展潮流,教師僅僅將鋼琴演奏技巧視為教學核心內容,促使學生學習期間停留于模仿階段,無法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演奏風格,難以培養(yǎng)學生個體創(chuàng)作能力,無法演奏出優(yōu)秀富有情感的鋼琴作品,而應用聚合思維能全面分析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及內容,促使學生于作品演奏期間形成獨特的見解及認識,甚至與鋼琴演奏相結合獲得與他人不同的鋼琴演奏效果。同時,聚合思維下學生學習鋼琴作品相關知識時過濾價值密度較低的內容,完全保留價值密度較高的內容,有助于形成全新的知識認知,得出具體的樂曲演奏感悟。
二、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應用聚合思維的要點
如前所述,對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應用聚合思維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為了使聚合思維更好地滲透于鋼筋教學中,還有必要掌握一些應用要點,具體如下:
(一)明確演奏風格
無論是學生或教師詮釋鋼琴作品時均需要率先明確鋼琴作品的音樂風格,這是營造音樂演奏氛圍及搭建理論知識體系的基礎前提。同時,鋼琴作品中包含大量知識信息且基本形成健全的知識框架體系,例如:內在情感、演奏方法、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史及音樂鑒賞等,大大增加作品演奏難度。由此可見,詮釋鋼琴演奏作品時應靈活運用聚合思維,明確自身演奏風格。例如以《法國組曲》第3鋼琴作品為例,相關教師深入研究巴洛克時期音樂文化,以多種層面為切入點分析具體文化信息,特別是美學特征、樂曲調式、音樂思想及樂譜特點等,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期間內心情感,整合所有信息后,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得出相應的見解。
(二)設計作品角色
為了于音樂作品中創(chuàng)作出適合的角色,演奏者必須深入挖掘音樂作品中各種元素。音色作為鋼琴演奏作品中最為基礎的表現(xiàn)元素,符合鋼琴屬于鍵盤類樂器的特點,即能巧妙模擬各種音色。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相關教師盡可能于作品演奏期間靈活運用各種觸鍵技巧,全面展現(xiàn)鋼琴所發(fā)出音色質感的細微差異,幫助學生切身體會鋼琴演奏作品中各種音色的區(qū)別及魅力,進一步增強學生鋼琴演奏的音色表現(xiàn)力,設計出更符合作品內容的角色,大大提高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水平。例如以鋼琴演奏技巧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深入研究鋼琴樂隊式混合音響形式的差異性,為增強自身觸鍵技術水平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感知音樂文化
音樂作品不止是停留于基礎演奏的層面,更蘊含著作曲者的情感表達、生活經歷及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內容,真實反映創(chuàng)作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現(xiàn)狀。由此可見,分析音樂作品無法脫離深入分析作品中文化情感內涵的支持。同時,優(yōu)美偉大的鋼琴演奏作品中包含著深刻的人文背景及作曲者的情感體驗、生活方式等,巧妙融入音樂作品中。為了保證鋼琴演奏效果,相關教師盡可能于風格確立及音色設計后深入挖掘鋼琴演奏作品的內容,幫助學生全方位分析鋼琴演奏作品,感悟作曲者的精神內涵,大大提高學生個體聚合思維,這對于保證學生鋼琴作品演奏效果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
總而言之,鋼琴教學是音樂專業(yè)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其教學效果與學生個體長遠發(fā)展間存在著密切聯(lián)系,而應用聚合思維能大幅度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分析能力及自學水平。
三、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受社會經濟蓬勃發(fā)展的影響,精神層面追求得到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關注及重視。相比傳統(tǒng)教學模式,人文教育及創(chuàng)新理念是高等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內容。因此,相關高校鋼琴教師應秉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工作原則,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貫徹落實創(chuàng)新理念及創(chuàng)新意識,突出聚合思維的優(yōu)勢,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鋼琴彈奏技巧為前提條件,于鋼琴演奏中融入自身理念、美感及情感,形成獨具個人個體特色的鋼琴演奏風格,有助于實現(xiàn)有效詮釋鋼琴演奏作品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曾穎.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1):193-194.
[2]張博.試析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應用[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34):184.
[3]張延.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應用[J].北方音樂,2018,38(16):190.
[4]閔勝林.聚合思維在鋼琴教學中詮釋作品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8,31(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