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各種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層出不窮,流行音樂因其具有時尚性、娛樂性功能備受人們的喜愛。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審美趣味的提高,單一的音樂表現形式已不能滿足受眾的聽覺需要,多元的藝術表現形式將成為主導。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流行與古典的融合在橫向和縱向上加深了作品的深度和廣度,多維度地詮釋了當今流行音樂的發展動向,音樂風格大融合的時代即將到來。
【關鍵詞】流行音樂;音樂風格;傳統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流行音樂作為當今社會主要的文化藝術傳媒,它的發展也是與時代的變化、人民需求相結合。本文就以青年歌手譚維維演唱過的兩首首歌曲《往日時光》和《康定情歌與溜溜調》為例,通過對改編部分的具體分析、對比和總結、研究,歸納出我國傳統民間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所折射出的中西方音樂風格中不同音樂元素的碰撞和交融。
一、《往日時光》的靜態美
《往日時光》是內地實力派唱將譚維維在《我是歌手》第十期中演唱的一首具有民謠般清麗的歌曲。譚維維的音域十分寬廣,嗓音也是天生麗質,她一般可在兩個八度以內自如地演唱,并可演繹多種風格的歌曲。她對流行音樂有較深的認識,對于新作品的理解和演繹也基本一步到位。譚維維在接受采訪中也說到自己非常喜愛這首歌,一是它的歌詞真切感人,能令自己回想起兒時對生活和家人的記憶;二是這些真摯的情感,加上曲作者烏蘭托噶清澈明麗的曲風,更是感人至深。烏蘭托嘎是個隨和的人,但是他對歌詞要求很高,他要求首先是真誠,社會上做假的東西越來越多,真誠就尤為可貴。他內心的深處有一顆敏感的心靈,有時近乎悲憫,童年時代對于苦難、命運的品嘗是一個絕好的介質,使他敏感的體察到蒙古音樂之美的內核,同時也使他由此遠離了華麗造作和裝腔作勢。正是因為知道烏蘭托噶的為人和這首歌的創作歷程,譚維維對此次歌曲的重新編排更是格外用心。
首先,在旋律音調的差異與融合上,本人把它稱作是一種“1+1=1”的交融形式。譚維維一直以來多以搖滾風格被大家所熟知、喜愛,但這次的《往日時光》卻是一首民謠風格的作品。作品的曲調是中國傳統清樂七聲音階的羽調式,緩緩而憂傷。但這次編曲卻在中間副歌部分加入了歌詞中所提到的俄羅斯的古老民歌——《三套車》的旋律因素,實為大膽。因為俄羅斯民歌多用和聲小調,旋律中是要有#VII的變化音,與中國傳統的清樂七聲羽調式雖只有一音之差卻風格迥異。但是編曲者直接選取了民歌結束部分的旋律,很巧妙地避開了中間的變化音。由于兩種音階調式幾乎相同,所以兩曲調的結合依然熨帖無礙。這就達到了一個民族旋律融合另一個民族旋律等于一個新編曲風的流行歌曲的效果。
其次,在演唱方式上也是美聲和通俗唱法相結合。《往日時光》在一開場,譚維維就一改往日熱情的搖滾風格,以民謠式的唱腔在古典吉他和鋼舌鼓清新的音色襯托中唱出了安靜悠揚的空靈之感,渲染出令人遐想的空間氛圍。在后半段在《三套車》的民族旋律中卻轉換以歌劇唱腔中的美聲唱法,將人們帶回到從前,仿佛時空穿越回去。這種美聲與通俗、民謠與歌劇的碰撞,在舞臺上擦出了絢爛的光芒,讓人為之眼前一亮。
然而,譚維維帶給我們的最大驚喜莫過于由著名大師演奏的兩件冷門樂器——鋼舌鼓和塤。這兩種樂器最大的差異莫過于它們之間南轅北轍的音色了,但是兩者音色中所共有的暗淡、悠遠的悲傷之感,總帶給人一種回憶性的召喚。塤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對于它大家并不陌生,由于其本身音色暗淡、音域較窄而較少用于樂團演奏。但運用于這首樂曲里,塤厚重而賦有歷史召喚性的音色,暗淡而憂傷,將人帶入對往事的深思之中;另一件樂器鋼舌鼓,源自于瑞士,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輕的樂器。鋼舌鼓音色低音渾厚飽滿,中高音空靈悠遠,與水滴聲相似,玲瓏剔透,空靈十足,又有無限的神秘感,仿佛是源自心靈深處的召喚!這兩種樂器一個是民族傳統的,一個是現代浪漫的,同時融入到這個回憶性、召喚性極強的音調中,帶給人回味無窮,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歌曲給聽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譚維維的曲風變化令人驚訝,她不僅高音技巧了得,唱起柔情歌曲一樣清新動人;另一方面,編曲中在傳統的民謠曲調和演唱方式的基礎上融入的俄羅斯民歌的音調和歌劇美聲唱法,兩者在聽覺差異上形成的轉折給人心靈形成波浪般的撞擊,再加上古老樂器塤和新生代樂器鋼舌鼓,兩者就在音色上一個厚重深沉,一個空靈悠揚。這些傳統音樂元素和現代音樂元素的碰撞結合都為歌曲的創新錦上添花,使其受到了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層次的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二、《康定情歌與溜溜調》的熱情美
《康定情歌》是中國一首經典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四川民歌。曾經被很多人翻唱多次,要想在這首歌上做文章,難度系數可想而知。談及為何選擇演唱《康定情歌》,譚維維坦言自己與這首歌曲頗有淵源:“我曾經與涂惠源老師有過合作,被他挑中參與一張以民族風為基礎的專輯演唱,然后我們去找到了‘溜溜調的傳人,當時的見面讓我心里很是觸動,所以這次我就把溜溜調和《康定情歌》做了一個銜接和融合。”正是因為譚維維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才促使她又一次將這首歌曲進行大膽的革新改造。此次比賽歌曲的旋律音調就是在傳統經典民歌《康定情歌》的基礎上融合了溜溜調。溜溜調有多種唱法,而《康定情歌》的主旋律是來源于康定雅拉鄉一個漢族村寨的溜溜調,所以,這兩種音樂元素的融合仿佛渾然天成、自然而然。新編音調里面末尾加入的裝飾音和尾音,更顯高亢嘹亮的西部風味,悠揚而婉轉。這些中國傳統音樂里面最原始、最樸素的旋律,在《我是歌手》這個既現代化又絢麗多彩的舞臺背景的襯托下,更能吸引和抒發聽眾的民族情懷,發揚傳統,彰顯民族音樂獨特的魅力。
對于這首經典民歌的改編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特別民間甚至是原生態的“土”唱法和樂隊中編配的放克、搖滾的演奏背景產生的極致沖突所折射出的中西方音樂風格的碰撞與融合。這是兩種很獨立特型的音樂元素,這種改編手法十分符合音樂形式的對比復調類型,兩條旋律在演唱演奏形式上相互獨立,又在旋律調式中形成統一,只因空間上在舞臺上的重合被運用在了這首歌曲中。在開頭的引子中,來自彝族的伴唱嘉賓沈爾阿培就以彝族精美的特色樂器——口弦,以兩個固定音“la”和“mi”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旋律,與《康定情歌》的調式一致,都屬于民族調式的“羽”“角”調,將人們帶入到富有生活氣息的輕松氛圍里。口弦不只是一件精美的民族樂器,更是由于它音色優美、曲調豐富、外形美觀而被當做定情信物,用于我國某些地區(多在云南等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的青年男女表達愛意。《康定情歌》的主題就是描寫男女青年美好愛情的歌曲,用口弦做歌曲的引子,既恰到好處又富有新意。緊接著三位民族歌曲演唱嘉賓——來自藏族的扎西尼瑪、羌族的爾瑪富貴和彝族的沈爾阿培用極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唱法,甚至是原生態的嗓音與譚維維進行了“對山歌”。這種原生態的唱法不加任何修飾地用本民族的語言直接表達了人們對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高亢寬廣的音調、圓潤明亮的嗓音加上優美動聽的曲調,山歌的民族熱浪撲打著聽眾的身心,掀起了全場的熱潮。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山歌對唱之后悠揚婉轉的曲風突然就轉為了搖滾,樂隊至始至終都運用放克、搖滾的音樂元素來演奏。正如人們所熟知的放克是一種美國的音樂類型,它是將靈魂樂、靈魂爵士樂和節奏藍調融合成一種有節奏的、適合跳舞的新音樂形式。它不再強調旋律與和聲,而是通常建立在單一和弦上的衍伸性即興伴奏,不再圍繞和聲進行,強調電貝斯與鼓的強烈節奏律動。這樣強烈的動感因素完全顛覆了歌曲原本悠揚婉轉的抒情形象,使音樂本身都富有熱情洋溢之感。但是開頭電吉他所演奏的旋律卻是“32126”,是與《康定情歌》音調完全相同的旋律線條,使原生態和電聲的自然不突兀。整首樂曲的演唱方式卻一直是民族性的“土”唱法,當原生態的裝飾音的俏皮勁兒配上借助電吉他、電貝斯、電子琴以及爵士鼓作伴奏而成的放克音樂的舞動感,這種編配可謂巧奪天工。中間間奏部分加入由薩克斯風、小號和長號等銅管樂器,加強了樂曲節奏的“沖擊感”,但是演奏的音調仍是“61236”的民族五聲音階的音,同時與三位演唱嘉賓真摯抒情的民族旋律相結合,無不淋漓盡致地體現著中西方音樂風格的極致反差和奇妙的融合。舞臺上的演奏演唱人員的安排也是很有意思的。主唱譚維維在舞臺中間部分,位于她的左手邊是三位民族伴唱嘉賓,右手邊則是電吉他、電貝斯選手,也就是說譚維維的左右兩邊各自代表不同風格:一是代表中國傳統的民間音樂元素,另外一方代表西方現代的搖滾類型;一邊是現代化的重金屬樂器,另一邊是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歌曲在最后一段則完全采用流行音樂的形式——重復單一旋律,即達到弱化旋律的效果來突出其他因素,這與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所強調的旋律音調形成強烈的對比。所有這些零碎的音樂元素碰撞在一起,就成為了另外一個完整的動感由熱情奔放的新編《康定情歌》。毫無懸念,最后譚維維憑借此曲和她的團隊一起奪得了第九期比賽的冠軍,讓人牢記的不只是冠軍的名詞,更是余音繞梁的音樂。
知名音樂制作人黃舒駿老師在他的微博上評價譚維維的歌曲說她做到了“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將爵士和放克融入經典民族歌曲,演唱的時候又能游刃有余是非常難得的。搖滾先鋒欒樹也在賽后評價譚維維“不管怎么唱,人們都會記住,這就是譚維維”。
從這幾個簡單的歌曲及其編配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西方音樂風格本身所具有的獨立的文化價值,看到它們各自代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它們帶給人的是不同的審美觀,它們之間是矛盾的不可替代的,但它們的共同點就是都會隨著地域、階段的不同而改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各國、各地域之間的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流行音樂作為主要的文化藝術傳媒,它的發展也應與社會和時代的變化、人民需求相結合。這個結合的過程就是中西方音樂風格的碰撞與融合的發展歷程,這種現象將會一直持續下去,作為音樂人的我們要做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使我們的音樂發展得更為強大。
參考文獻
[1]陶辛.流行音樂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李蓓(1972—),女,河南大學音樂學院教師,畢業于意大利弗羅西諾內音樂學院歌劇演唱專業以及歌劇、音樂劇表導演專業(碩士),曾于意大利導演歌劇與音樂劇,研究方向:音樂劇演唱、表演、以及流行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