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萌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動對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稱為注意力。
注意力有四種品質,即注意的廣度、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轉移,這是衡量一個人注意力好壞的標志。
1.注意的穩定性
指一個人在一定時間內,比較穩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對象與活動的能力,也就是聽課質量。例如當孩子在聽課時大部分時間處在“溜號”狀態或者偶爾會出現“溜號”狀態。導致孩子知識斷點比較多,直接影響聽課質量。
2.注意的廣度
也就是注意的范圍有多大,它是指人們對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間內清楚地覺察或認識的對象的數量。研究表明,在一秒鐘內,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相互間聯系的字母,5~7個相互間沒有聯系的數字,3~4個相互間沒有聯系的幾何圖形。
當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注意廣度。一般來說,孩子的注意廣度要比成年人小。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及不斷地有意識訓練,注意廣度會不斷得到提高。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個人在進行多種活動時能夠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動當中。比如,孩子能夠一邊看書,一邊記錄書中的精彩語言;你能夠一邊炒菜,一邊聽新聞。
人的注意力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東西都關注。如果要求自己什么都注意,那最終可能什么東西都注意不到。但是,在注意的目標熟悉或不是很復雜時,卻可以同時注意一個或幾個目標,并且不忽略任何一個目標。能否做到這一點,還和注意力能夠持續的時間有關,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逐漸培養分配有效注意力的能力。
4.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指一個人能夠主動的、有目的的及時將注意從一個對象或者活動調整到另一個對象或者活動。注意力轉移的速度是思維靈活性的體現,也是快速加工信息形成判斷的基本保證。例如,在孩子看完一個有趣的片子后,讓隔壁的姐姐給孩子來講解數學的解題思路,如果孩子能迅速地把注意力從片子中轉到解題當中,孩子的注意轉移性就不錯。
注意力集中和轉移注意力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孩子每天都在這兩種狀態下學習或生活,每天要上好多節課,每一節課的內容都有所不同。上語文課的時候全神貫注,上數學課時無法讓注意力從語文課轉移到數學課上,那么數學課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可見,對學生來說,學會轉移注意力和注意力集中對提高學習成績同樣有益處。

心理研究表明,注意力與前庭平衡能力有關。 前庭器官是大腦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人對重力的感受、判斷身體與環境的關系,控制身體的平衡,方向感、距離感的正確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動都與前庭器官有重要關系。
前庭平衡功能失調的孩子表現為: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經常磕磕碰碰,喜歡爬高,繞圈子跑,旋轉不暈,怕走平衡木等等。在學校里表現得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喜歡作弄人,浮躁,愛發脾氣,缺乏自信心。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挑三揀四,很難與他人分享快樂,也不愿和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有的孩子自己學不到東西,也影響課堂紀律,讓老師感到很頭疼。造成前庭平衡功能失調的原因有胎位不正,早期活動不足,爬行不足,過早地長時間使用學步車等。
對孩子前庭平衡功能的訓練應從懷孕時開始。胎兒在前三個月主要是發育大腦神經系統,但此時的媽媽都比較緊張地“保胎”而很少活動,有的孕婦在床上要躺好幾個月。其實,在整個懷孕期間孕婦都應該適當地活動,如散步、做一些家務等。孩子出生回家后,每天都可以做幾秒鐘的俯臥抬頭、頭豎直等訓練。適當地搖抱孩子,不要老讓孩子躺在床上看天花板。三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翻身,六個月開始訓練孩子坐,七、八個月開始訓練孩子爬行。家研究發現:充分的爬行訓練與孩子的注意力、動作協調性、語言能力等關系密切。所以,家長不要給孩子過早使用學步車,不要超越爬行階段。12個月時訓練孩子走,然后逐步訓練孩子跑、跳、單雙腿蹦、上下臺階、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繩、拍球、坐旋轉游戲等活動能力。
1.單腿站立
睜眼單腿站立,另一腿離開地面,盡量保持平衡,每天練習兩到三次,每次三十秒左右。熟練單腿站立后,嘗試練習閉眼單腿站立,每天練習兩到三次,每次三十秒左右。孩子有了一定的平衡能力后,再開始嘗試練習燕式平衡:單腿支撐,另一腿向后抬起,雙臂打開,挺胸抬頭。每天練習兩到三次,每次三十秒左右。
技巧:練習平衡的時候,可以順便讓孩子練習數數。
2.站樁
身邊總有矮鐵樁、木樁、圓石頭、半頭磚等,有機會就帶孩子單腿站在這些“樁”上練站“樁”功。
3.跑步剎車
在孩子跑步過程中隨時喊停,讓孩子及時“剎車”,速度由慢到快訓練。
4.頂書走線
頭頂書本走直線。直線走好后,可以將直線改為圓圈。還可以嘗試讓孩子頭頂書本閉眼走直線。
5.端水
端一滿碗水練習快速走路。
6.蕩秋千
在蕩秋千的過程中,身體的高低起伏、重心的變化等有助于提高孩子對平衡感以及重心重力的敏銳感覺。
7.旋轉
讓孩子在原地旋轉,或牽著大人的手繞大人旋轉的過程中突然停下來,讓孩子去感受眩暈的樂趣,速度由慢到快。
8.走平衡木
路邊橫在地上的長木頭、水泥電線桿、花壇邊沿等都是供孩子練習平衡的好材料——平衡木。“平衡木”太窄的話,你要對孩子提供適當的保護,“平衡木”夠寬的話,也要控制好速度,總之,要特別注意安全。
此外:騎自行車、練滑板、滑冰等都能很好地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
——摘自微信公眾號“爸媽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