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陳科 楊靜
交互式電子白板作為一種較新的教學輔助工具和平臺,目前已在一線教學中廣泛應用,但由于它是一種新興的信息技術產品,教師對它的了解、認識和應用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開展中小學教師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培訓,是當前教育信息技術培訓的一項重要任務。從2014年起,貴港市共舉辦了六期各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務操作能力培訓班,其中有三期是針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培訓。下面,筆者從貴港市港北區信息技術實務操作能力培訓的實際經驗出發,分析提高中小學教師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能力的策略。
一、充分認識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作用,針對存在問題樹立正確的培訓理念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教學,豐富多樣的交互式教學設備成為很多教師日常教學的必需品。從黑板到白板,從白板到電子白板,從電子白板到交互式電子白板,經過不斷創新與改革,交互式電子白板已成為信息化前沿的教輔工具之一。
傳統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線性設計的,即“呈現—應答”,學生在學習中僅限于通過軟件預設的知識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保持在一種被動的狀態,教師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流程往往會跟著課件的先后順序依次呈現,很難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缺乏課堂教學中最精彩的“即興發揮”。而交互式電子白板是非線性結構設計,它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引導性,可對多媒體素材進行靈活的編輯、展示和控制,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時改變課件的內容,彌補了傳統多媒體課件“預設有余,生成不足”的缺陷。
2014年,在貴港市舉辦的信息技術應用實務操作能力第一期培訓班上,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呈現在參培教師面前。但培訓結束后,教師們普遍反映:未能真正了解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作用,還不能靈活使用電子感應筆、熟練掌握電子白板的交互操作等;大部分教師都是將電子白板作為一種類似于投影屏幕的工具來使用,有些老師僅僅是將PPT課件導入白板軟件后結合批注功能進行授課;有些教師還是套用PPT的模式進行白板課件的設計,預設好課件內容逐一呈現,未能將電子白板的交互功能真正有效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針對上述問題,2016年、2018年,貴港市第三期、第五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實務操作能力培訓班再次將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作為培訓內容,并結合希沃白板3、希沃白板5、鴻合I學等軟件,加強了參培教師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認識。在培訓中,我們從不同層面向學員展示交互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技巧,讓參培教師認識到,應該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功能,使課堂更加豐富充實。
二、改變培訓思路,精選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法,不斷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一)采用“點帶片—片至面—面向群”三階段培訓模式
為了使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培訓面向全體,我們采取了“點帶片—片至面—面向群”三階段培訓模式,由點至面,由面向群,形成區域輻射,帶動全體教師將交互式電子白板運用于教學。
第一階段,以點帶片,互助互學。由貴港市現代信息技術中心組建市級培訓團隊開展市級培訓,培訓對象是各縣(市、區)的優秀學科骨干教師,這些教師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能力,能結合學科大膽使用新技術。
第二階段,由片至面,研磨交流。各縣(市、區)培訓團隊面向學區、學校開展培訓,由各縣(市、區)現代信息技術中心組建培訓團隊開展學區級培訓。以貴港市港北區為例,港北區共有九個學區,我們從九個學區中各挑選出5—6名各學科骨干教師組成港北區信息技術培訓班,由參加市級培訓的教師對他們進行培訓。
第三階段,由面向群,共同提升。學區骨干教師面向本校開展校本培訓,由參加了縣(市、區)級培訓的教師負責,他們在學習了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技術后,回到本校面向全體學科教師進行推廣,帶動全體教師學會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二)針對存在的實際問題,精心設計培訓內容
任何一級培訓,最怕的是培訓內容與實際脫節,因此在培訓前,我們通過網絡問卷、QQ、微信、UMU平臺等途徑,了解一線教師對交互式電子白板使用的需求以及在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再從中篩選出教師們反映最普遍、最強烈、最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以此來設計培訓方案。例如,2016年港北區開展了一期希沃白板5軟件使用培訓班,之所以選擇這一培訓內容,是因為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希沃白板5軟件的備課操作界面與PPT非常相似,大部分教師容易將操作PPT的方式代入操作該軟件,于是我們專門用一期的時間培訓希沃白板5軟件的應用操作技巧,大大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創新培訓方法,引導參培教師學以致用
在具體培訓過程中,我們從參培教師的實際出發,使用了多種培訓方式,確保培訓取得實效。下面介紹幾種我們經常使用的方法。
1.分學段分學科培訓。因為學段、學科各不相同,教師在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時會各有側重,為此我們在培訓時采取了分學段、分學科的方法。例如,2014年港北區舉辦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培訓班,我們將學員分為小學班、中學文科班、中學理科班,分別制定了不同的教學案例,讓學員們能更好地掌握各自學科、各自學段教學時需要用到的功能和資源,大大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
2.“理論+實踐操作”培訓。當前的信息技術培訓,大多采用集中面授法,以“一對多”的方式傳授知識,信息傳遞方式較為單一,這種“灌輸式”培訓很難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開展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培訓時,對培訓方式做了改進,采用“理論+實踐操作”方式進行,保證每一名參培教師都有一臺電腦,讓所有參培老師能上機操作,確保現場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
3.教學案例導入式培訓。在培訓開始時,主講教師先讓學員觀摩典型課例,讓學員感知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諸多功能,初步了解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易用性、交互性、動態生成性等特點,從而對交互式電子白板產生興趣,為接下來的實際操作鋪平道路。例如:在2016年開展的希沃白板5應用培訓中,筆者作為主講教師,事先制作了一個介紹貴港地理、特產、人文的教學案例,把電子白板的思維導圖、擦除、拖拽、游戲等功能融入其中,激發學員的探索欲,隨后筆者帶領學員進行案例剖析,引導學員按步驟學習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制作課件,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完善培訓評價體系,建立共享資源庫,助力教師后期持續提高應用水平
建立培訓評價體系,是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工作的重要環節。借助考核評價,可以鞏固培訓效果,促進參培教師持續改進自身的實際操作技能。在開展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能力培訓時,我們以參培教師為主體,通過小組互評、提交作業、案例分析等方式對學員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例如:在培訓進行時,主講教師要求學員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一份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然后提交至平臺上進行展示,展示過程中小組之間進行點評,主講教師再作總評;培訓結束后,主講教師針對培訓內容布置作業,要求學員按時提交,主講教師對每一份作業進行批改、點評并給出改進意見,優秀作業還將獲得通報表揚。通過這種以評促學、以評促改的方式,不斷提升參培教師實際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能力。
目前,電子白板的課件資源比PPT課件相對要少,制約了一線教師使用交互性白板的積極性,不利于教師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進行借鑒參考。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在開展相關培訓的同時,探索建立了共享資源庫,以市、縣(市、區)、學區、學校為單位,組建各級、各學科電子白板資源庫,將收集整理的優秀教學設計、課例研修、優秀電子白板課件上傳至共享平臺,并做到定期更新,讓教師們能夠隨時取用,助力教師在參加培訓后持續提高應用水平。
交互式電子白板為新型互動課堂提供了技術支撐。我們衷心希望,通過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能夠帶動越來越多中小學教師學會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并逐漸將這一新興的信息化產品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探索信息化時代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為實現教育現代化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