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紅
摘? 要:通過多年教學實踐,鑒于中職學生水平和學科特點要求,中職網絡技術技能學習要加強學生引導和管理,加重知識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經驗相結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情境中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模式,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在合作中學習。
關鍵詞:網絡技術技能? 教學? 反思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b)-0131-02
1? 中職學生學情特點
中職學生組成大多數以中考淘汰的學生為主,他們考不上高中才選擇上中專學校。從年齡上來看,學生大多15~18歲,他們比較好玩,對自己也沒有正確的人生規劃,對待從事的工作也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缺乏強烈的學習動力。從心理上來看,學生沒有做好參加工作的心理準備,實踐學習中總感覺參加工作離他們還比較遠,對待學習實踐缺乏激情。從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整體上基礎知識薄弱,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主動學習缺乏動力,自控力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這些特點導致在教學中如果不注重教學方式方法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中職網絡技術技能課程學科特點
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的網絡技術技能課程學習是培養實踐技術操作人員為目的的學習,伴隨著人們對網絡使用的普及,對網絡使用專業技術專門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多,而中職網絡技術專業課程培養的專業人才是滿足社會對網絡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
中職網絡技術技能教學的目的是讓中職學生專業學習,具備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設計、組網、維護、管理和應用開發能力,具備網絡協議初步分析與設計、網絡設備的調試與開發能力,培養社會網絡發展需求人才。目前,網絡技術技能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以中職網絡技術技能學習為邏輯體系的理論知識的學習,以理論教學為主讓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強調知識學習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學生還要有很強的應用操作能力。基于企業的用工需求情況下的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培養出來社會需要的人才。從目前教學實踐來看,網絡技術技能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強調理論學習,不重視實踐操作,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脫節,注重結果評價,不注重過程評價,使中職生學習知識運用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抑制,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3? 中職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反思
3.1 準確定位學生主體角色
要讓學生明白,中等專業學校就是為社會工作需要的初級人才,他們目前學習的內容就是為了很快走到工作崗位做準備,他們只有現在學得好,走到工作崗位才能得心應手,讓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人為本,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避免一味成人式的說教,又要在中職網絡技術技能教學中按照實際工作環境嚴格要求,中職生要把所學知識和工作實踐情景聯系起來,在生活工作實踐中構建知識框架,這樣學習起來有動力,主動性、積極性強。中職生在實踐中扮演項目設計者、實施者以及驗收者等角色,學會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評價。
3.2 一線教師要善于變換角色
中職網絡技術技能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工作實踐經驗的傳遞者。教師的角色是多重的,可以是課堂上課教師,是時間操作的設計者,也可以是項目決策者和管理者;可以是施工方,也可以是監管者,是學生實踐操作中解決問題的同伴和教練。教師不但傳道解惑基礎理論知識,還引導學生提高實際操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內容,達成項目目標。在計劃制定和實施中為學生提供幫助,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時的指導與幫助,對中職生項目理論和實踐學習結果進行評估,并及時做出反饋。
3.3 以設立項目教學為核心
中職網絡技術教學強調培養實踐職業技能,教師要設立真實工作情境作為教學核心,讓學生不僅學習理論知識,還要參與到網絡實施的工作過程。教學項目實踐設計和實施是否合理是網絡技術技能教學實施的關鍵,是教學單元中項目情景設定的核心要素。實際教學中要以實踐項目工作過程中來消化理論知識,認真創建真實的項目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獲取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以及主動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4?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作為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往往注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的評價。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能夠把學生的學習情況直觀地呈現在教師和學生的面前,讓教師和學生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從而能夠有的放矢,提高教和學的效果。
4.1 建立與網絡技術技能學測掛鉤的測評體系
根據《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學業水平考試網絡技術類(計算機網絡技術方向)技能考試大綱(試行)》的考試內容和要求,根據要求3年試點過后,在未來網絡技術技能學習中學生最后要通過大綱的考試內容和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制定與《大綱》內容和評價標準相同的考試評價體系,在學校或者區域內建立科學穩定的測評體系,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有的放矢,在考試大綱的框架下安排教學學習和實踐的內容,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4.2 建立完善的教學過程評價體系
4.2.1 完善教師評價
教師是教學計劃的制定者,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實施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指導者、協調人,對學生最了解,對學生有著客觀和全面的評價。教師實施的課程教學過程可以引入過程性評價方式。過程性評價就是通過參加項目訓練來考查學生對工作情境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項目實訓的設計能力和應用能力,包括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職業素質、專業精神、職業態度、實踐記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等方面納入評價范疇,讓學生在教學參與過程中潛移默化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通過過程性評價幫助學生進行反饋和反思。在過程評價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既要關注成績和水平,更要關注過程中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形成。
4.2.2 重視學生自評
科學制定學生自我評價表,主要從學習態度、專業水平、職業素養、合作精神、學習能力等。這樣有助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了解自己發展情況,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及時調整需要改進、有缺陷的地方,提高學生自身的反思能力。讓學生形成自己積極參與的行為表現。
4.2.3 落實企業評價體系
在評價體系中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都是更多的是學校內部循環的評價體系,而企業評價屬于學校外部的評價體系。作為教師不要認為企業評價體系可有可無,學生最終將進入社會,成為企業工作在第一線的技術人員,通過企業評價,教師和學生才能第一時間內知道企業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所以企業評價對學生至關重要。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學校和企業聯合行動,教師將項目的整個實施情況反饋給企業,同時也讓企業的技術員工通過走進課堂等方式第一時間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讓企業對學習在項目實施過程的表現給予公正、公平、直觀、及時的評價。通過企業評價把企業的考核機制,對員工的技術要求、職業素養、企業操作規范等時間工作要求滲透到日常課堂,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企業需求和企業文化,真正做到培養社會需要的人。
5? 結語
總之,中職教師和學生要從傳統教學枷鎖中掙脫出來,真正做到以社會需求為本,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需求人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專業學校培養的學生能與企業的職業崗位“無縫對接”,滿足社會所需,贏得企業的歡迎。
參考文獻
[1] 張嘉辰.高職院校網絡技術專業課程建設[J].職業技術教育,2008(2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