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摘? 要:民辦高校實施創業導師制是現階段高校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本科生創業導師制的培訓與實施,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健康成長的互動模式,在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通過對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內涵和運行機制的理解,著重分析了目前民辦高校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與不足,并重點探討了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實行導師制的必要性,進而提出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對策建議和實踐模式。
關鍵詞:民辦高校? 創業? 導師制? 實踐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7(b)-0216-02
導師制由英國牛津大學的威廉威科姆教授在中世紀末期創立,對本科生的生活、道德、行為及學業等方面給予幫助,指導輔助學生盡快提升自身,將學生培育成才。我國的導師制是在1930年前后由竺可楨先生首次于浙江大學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導師制在本科以上學歷教育過程中廣泛被采用的主要原因有3個:(1)對學生個體的關注;(2)導師與學生彼此合作的精神;(3)導師與學生對待學術問題的獨特的態度[1]。
在我國,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及2012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中都不斷的強調要在國內高校“實行導師制”。在國內高校中,本科生導師制并非鮮見,但僅限于學術(科研)指導、心理輔導等方面。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創新能力是現代人才素質的核心體現。實施本科生的導師制,通過導師對本科生的學習、生活、創新、進行指導,同時輔助學生進行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各種形式的鍛煉,比如課題、科研、教研項目等,來提升本科生自身的科研能力,促使其早日成才。
1? 本科生實行導師制的背景及概念
1.1 背景
根據習總書記對中國教育界的指導思想,導師不僅僅在學術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要對學生的品格和思想境界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能夠早日打開“智慧之門”。
如果僅僅通過課堂授課,師生溝通交流機會有限,更不要提能夠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
1.2 概念
創業導師制是一種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提高的一對一的互動式教育模式,目的是在指導民辦高校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制定不同階段的指導方案提高創新能力。
2? 民辦高校創業導師制的成績與不足
2.1 從學校層面進行分析
(1)民辦高校在當前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要求下非常重視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幾乎所有高校都成立了負責創新創業的教學單位,聘任專任教師,為不同年級的學生開設與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相關的指導類課程。
高校創業導師制強化了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自我認知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工作責任心、溝通和協作能力等。
(2)民辦高校創新能力培養的不足方面。
由于任課教師缺乏創新創業經驗;課程的不連續性,導致學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創新創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基本上為合班授課,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程度有限。就業創業指導的個性化與實用性不強,難以達到預期效果[2]。
2.2 從學生層面進行分析
(1)民辦高校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在初入校園時,他們就有創業的欲望和動機,主要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以長春財經學院為例,從校友從事工作的統計數據來看,創業成功校友、在新興崗位上工作的校友和在傳統崗位具有創新突出貢獻的校友占60%左右。
(2)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主體是“95后”學生,他們在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成長,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民辦高校大學生往往會遇到如缺乏管理經驗、創業資金不足等問題,許多創業者缺乏創新精神和奮斗意識。
3? 在民辦高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機制、模式和必要性
3.1 建立行之有效的獎勵懲罰制度
導師作為導師制的核心,需要對成為導師的教師的客觀要求非常嚴格,比其更為重要的就是導師的責任心與工作態度,必須設置合理、科學的指標對導師的整體工作成果和工作效率進行考核,并以此作為獎勵或者懲罰的基礎。
3.2 建設成熟有效的、結構合理的校內外導師制度
本科生導師團隊以導師作為核心,大三、大四的學生作為輔助,共同輔導大一、大二的新生,同時邀請已經畢業的優秀校友或其他行業中的佼佼者作為校外導師。
導師團隊需要經常接觸所指導的學生,同時發揮高年級同學的傳幫帶能力,對學生無論在專業學習方面、職業能力培養還是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建立上都給予全面全方位的指導;同時帶領團隊引導學生參與校內外的各種形式的教研、科研實踐項目,積極參加校內外的創新創業大賽,鍛煉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全程育人,率先垂范,做學生的人生導師,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發展。
負責輔助的大三、大四學生負責學生的日常聯系、交流和溝通。
聘請民辦高校有突出貢獻的校友加入到校外導師團,采取“大手拉小手,創新傳幫帶”的模式,進一步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行提升。
只有通過各個方面進行綜合性的培養,結合校內外的資源,使學生經常接觸創新性的思維與經驗,才能將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到符合時代要求的高度。
3.3 樹立科學教育理念,增強學生主動性和創新思維
民辦高校科學地培養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過程當中,高校教師在這個過程當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反過來也促使教師重新樹立了自己的教育理念,重新塑造新型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對自己的母校擁有更多的歸屬感。高校教學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心思想上,要培養學生的多樣性、開放性思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導與啟發,使學生具有獨立性的學術人格。
3.4 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緊密結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術交流,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民辦高校應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基本理論知識,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提高科學素養,參與學術討論活動,加強學術交流,積極參與大學生“挑戰杯”賽、“互聯網+”大賽、“三創”賽等科技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吉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申報,學會撰寫研究報告,提高論文寫作水平。
3.5 推進民辦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的有效統一
民辦高校本科生導師制是高校、學院、校內外導師和輔導員多方聯動,相互協調的運行模式。在這一模式的運行過程中,高校積極引導和建立指導機制;校內各級單位各司其職,制定合理的規章制度,教師團隊對學生進行教學,培養其獨立的思維模式和探索精神,學工隊伍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動態進行把握,使民辦高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三位一體,有機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 萬舒良,吳澤娟,杜娟.淺談高校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2(34):131-132.
[2] 楊葉,張展,李遠.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模式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127-128.
[3] 胡國杰,劉曉偉,孫國帥.本科生導師制下加強教師自身能力建設的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3):289-290.
[4] 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241.
[5] 劉小珍.導師制對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