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蘭
【摘要】現代語文教學觀念認為,在對學生進行語文課程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實施科學素養的培養,同時還要加大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力度,要通過對戲劇文學的合理利用,借助文學作品強烈的感染力以及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學生展開高質量人文精神培養,為學生成長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將以戲劇教學原則介紹為切入點,對高中語文教材的戲劇教學方式展開全面探究,旨在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修養,保障整體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戲劇教學原則;戲劇教學方式;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戲劇可通過再現的方式將歷史或故事真實呈現在受眾面前,能夠通過藝術演繹引發受眾強烈情感共鳴,使其對人性冷暖以及社會相應現象有更加深刻地感悟與認知。對戲劇文學以及戲劇教學手段進行合理利用,可實現對高中生審美能力以及文學修養的有效培養,能夠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幫助其對學習內容進行理解與認知,教學價值較為突出。
一、高中語文戲劇教學原則
(一)情境性
情境與知識有著密切關聯,將知識科學融入情境之中,可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對知識內容進行了解與認知。因此在進行戲劇教學時,老師也要利用戲劇作品在情境方面的優勢,創設出較為適合的教學情境,以對課程學習展開有效輔助。
(二)興趣性
從某種角度而言,學生的學習行為通常是建立在學習興趣基礎之上的。如果學生學習興趣較高,其主觀能動性便可以得到有效激發與調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所以在進行教學時,應從學生角度入手,做好戲劇教學手段編排,將學生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出來。
(三)結合性
在此主要強調要將專題教學與單篇教學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要通過對單篇文學作品的教學,讓學生感知戲劇魅力與特點,掌握基本文學修養;另一方面要通過專題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層次地對戲劇作品進行了解,使其準確把握作者情感,通過兩種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高質量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二、戲劇教學策略
(一)做好教學理論準備
由于戲劇歷史較為悠久,文化底蘊較為深厚,想要達到對戲劇文學作品以及相應教學手段進行合理運用的目標,需要做好充足的教學理論準備,從而為后續教學編排與具體指導奠定良好基礎。首先,要加大戲劇本體特點研究力度。應通過對戲劇本體特征的分析,即動作性、舞臺性以及限制性等,為后續教學提供相應助力。其次,應對美學原理展開研究,要在戲劇教學中加入審美能力培養內容,并要引導學生在戲劇中感知文學之美,要結合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帶領學生對文學魅力進行感知與再創造,將戲劇文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最后,要明確新課程以及教學大綱要求,掌握高中階段學生語文教學培養宗旨與重點,并以此為依據展開課程教學規劃,保證學生最終培養效果。
(二)明確戲劇教學具體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1)知識目標。應通過戲劇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戲劇文學知識以及其他相關知識,確保高中生可以對戲劇常識、戲劇理論知識有所明確,能夠培養良好的文學修養。(2)情感目標。有學者認為,戲劇能夠洗滌人類心靈,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情感觀與價值觀,所以在進行教學時,還要注重學生情感體驗,要利用戲劇悲喜交加的特點,完成相應情感培養任務,引發學生情感共鳴。(3)審美目標。審美能力培養是高中階段重要培養能力之一,老師要利用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對美進行感知,對其審美能力展開有效培養。(4)興趣目標。老師在進行戲劇教學時,要通過趣味化、生活化教學模式,對學生戲劇作品學習興趣展開有效激發,以幫助學生養成主動接觸戲劇作品的意識。
(三)做好文學作品教學指導
在具體進行戲劇教學時,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做好以下幾方面分析:(1)矛盾沖突。戲劇作品中往往存在諸多激烈矛盾,會隨著劇情開展逐漸顯現出來,是作品精華所在,老師要帶領學生對劇中矛盾沖突展開深入分析,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對作品進行理解與把握。(2)人物性格。為突出人物,在進行戲劇作品創作時,往往會創造出許多個性鮮明、性格多樣的文學人物,這些人物形象往往較為飽滿,通過對人物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戲劇內沖突與故事發展脈絡。(3)發生場景。戲劇作品多具有較強的空間感,老師在具體進行戲劇教學時,需要幫助學生在頭腦中營造出相應情境,以幫助學生對作品中情感進行感知,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四)培養學生戲劇審美素養
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文學素養,但在審美能力方面還存在著審美素養參差不齊的狀況,并不利于學生全面性發展,因此在進行戲劇教學時,還要做好審美能力培養。一方面要對學生形象意識展開培養,要利用事物鮮明形象,引導學生對戲劇中的美學內容展開欣賞,確保他們能夠真正感受到人物形象之美,能夠更加全面對人物性格展開全面分析;另一方面應對學生展開情感意識、風格意識培養,需要通過組織各種情感活動的方式,像角色扮演等,對學生情感價值展開正確引導,并要利用戲劇作品風格鮮明的特點,逐步引導學生掌握各種風格文學作品的審美方式。同時需對學生創新意識展開培養,要通過對戲劇學習創新點進行挖掘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感染,確保其審美素養以及創新素養可以得到顯著提升。
(五)創設相應教學情境
情境創設是戲劇教學常用手段。在對語文教材進行使用時,老師要利用教材內文學作品,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創建出相應的教學情境。在此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四第一單元《雷雨》一課為例,對情境創設方式方法展開深入探究。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經典代表作,劇中主要人物個性極為鮮明,整體劇本較為連續、緊湊,戲劇沖突較為激烈,是一部十分優秀的戲劇作品。本課是《雷雨》部分選段,主要以周樸園性格特點與話劇特點教學為重點,要求在進行學習時,要讓學生在明確個性化人物語言的同時,理解劇中階級矛盾所揭示的深刻意義。按照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筆者在具體教學時設置了問題、生活兩種情境。一方面,問題情境。為幫助學生對周樸園這個人的性格特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筆者提出“同學們,請你們仔細閱讀,思考在與魯大海的沖突中,反映出了周樸園的什么性格”“周樸園多次說過‘哦,每次的意思是一樣的嗎”等問題,營造出相應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帶動下,反復對人物性格進行揣摩,進而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角色情境。在完成基本教學之后,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角色扮演,并給予了學生一定的創造空間,允許他們適當進行創作,從而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幫助學生對作品進行理解,確保學生能夠更加準確掌握作品中心思想與情感內涵,進而有效拉近學生和戲劇間的距離,實現理想化戲劇教學模式,保證學生能夠對周樸園偽君子形象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三、結語
高中語文任課教師要明確認識到戲劇文學與戲劇教學的價值所在,要在對戲劇教學原則展開充分分析的基礎上,按照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以及各項教學任務,制訂出一套較為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科學制定教學目標以及創建相應教學情境等方式,將戲劇教學價值完全發揮出來,確保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文學熏陶與語文學習體驗,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語文課程教學水平,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宏謨.論語文教學中的戲劇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2018(5).
[2]黑源源.中學語文教材中戲劇選文及其教學探討——以人教版為例[J].智富時代,2018(7).
[3]徐佩佩.由植入到融入:教育戲劇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