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教育行業(yè)也隨之不斷進步,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等都有著明顯的提升。目前,我們越來越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而語文作為初中最為重要的課程之一,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尋找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確保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過去數(shù)十年以來,初中語文教學一直屬于典型的封閉式教學,教學目標單一、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多樣性與靈活性,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又難以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我們主張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一、情境教學法
初中生年齡尚小,他們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形象思維、感性思維的層次。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不應揠苗助長,而應順應學生的思維特點,靈活使用多媒體技術,有目的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富有主體形象的生動、具體的情境,引起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偉大的悲劇》時,教師便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南極洲的視頻,讓學生看到南極一望無際的茫茫雪野,呼嘯的寒風,永無盡頭的極夜。教師還要向學生講解南極洲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方,年均風速超過19.4米/秒,還曾出現(xiàn)過82米/秒的超高風速;南極年均氣溫在-25℃以下,并曾出現(xiàn)過-88℃的超低溫。在南極,沒有一朵鮮花,一株小草,一棵大樹,一寸耕地,也沒有任何大型哺乳動物可以生存。這樣,便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營造出南極環(huán)境險惡的第一印象。然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偉大的悲劇》,把學生帶回1912年1月的南極,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他們的腳早已凍爛,食物的定量愈來愈少,一天只能吃一頓熱餐”中隱含的堅忍不拔,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勞倫斯·奧茨最后一句話“我要到外邊去走走”背后的大無畏精神,讓學生為斯科特探險隊全部壯烈犧牲的悲劇結局所震撼(教師須告訴學生:從斯科特最后被困直至他犧牲,帳篷外的寒風呼嘯了十幾個晝夜;直到十個月后,天氣才逐漸好轉,探險隊才發(fā)現(xiàn)他們的遺體)。最后,教師要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為什么茨威格用“偉大的悲劇”為斯科特探險隊的故事命名,讓學生去感受人類挑戰(zhàn)大自然的勇氣,以及這種勇氣的偉大價值。
此外,利用音樂烘托氣氛也是比較好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例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聽聽交響樂《春天圓舞曲》,想象一下如果是自己用筆寫寫春天會寫哪些內容,然后再對照課文,比較一下名家筆下的春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時,結束了文章的講解,我播放了沙寶亮的《媽媽》這首歌,孩子們眼中含著淚靜靜聽著,更好地體會了文章中母子之間的情感。
二、故事教學法
初中生大腦依舊處于生長期,他們的大腦需要大量采集外界傳來的各種訊息。而包含各種聲調、蘊含各種情緒的故事尤其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因此,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故事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學生思考,加深學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觀滄海》時,教師便可以先向學生背誦曹操于公元189年創(chuàng)作的名詩《蒿里行》,再向學生講述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混戰(zhàn)、傷寒肆虐,民不聊生,數(shù)百年積累的圖書、典籍全部毀于一旦,六千多萬人口只剩下一兩百萬人,在學生頭腦中勾勒出“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的景象,讓學生體驗曹操內心深處對人民的悲憫(“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然后,教師便可巧妙地進行轉折(講故事的竅門就在于巧用轉折),告訴學生公元189年后,曹操憑一己之力組織了武裝力量“青州軍”,先后打敗呂布、袁術、袁紹等軍閥,統(tǒng)一了北方,安定了百姓,恢復農業(yè)生產與社會秩序。公元206年,曹操在東征烏桓中大獲全勝,東臨碣石山,平生第一次看見遼闊的大海,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觀滄海》。再后,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比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與“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在情、景、義上的區(qū)別,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感受曹操創(chuàng)作《觀滄海》時博大的胸懷、宏大的抱負、蒼涼的氣概。最后,教師須向學生介紹曹操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還寫下了許多著名的詩歌,布置學生在課后去尋找自己最喜歡的曹操的詩歌。
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最后一次講演》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1946年時抗戰(zhàn)剛剛結束,民生凋敝,物價飛漲,人民生活艱難,國民黨軍的軍官因饑寒交迫舉家自殺,數(shù)以百計的將軍、上校去中山陵哭靈。而蔣介石卻絲毫不同情億萬民眾,一意孤行地發(fā)動大規(guī)模內戰(zhàn),并且殘酷鎮(zhèn)壓一切反戰(zhàn)民主人士。然后,教師要告訴學生當年聞一多先生窮得半個月吃不起一片肉,有時甚至買不起米,但依舊潛心教學、研究,并不顧特務威脅、監(jiān)視,奔走呼吁反對內戰(zhàn)。7月11日,李公樸先生被特務暗殺,聞一多不顧一切跑進醫(yī)院扶著李公樸的遺體大哭(當時聞一多也在發(fā)高燒)。7月14日,聞一多的妻子高孝貞含淚勸說聞一多考慮一下幾個未成年的子女,不要再往外跑,不要再亂說話了。但聞一多先生決絕地說:“我不出,何以對死者。”
教師還須注意初中生不僅愛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因此,教師應結合教學進度,組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講故事。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將小學語文內容與初中語文內容銜接了起來,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
小組合作教學法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進行互助學習,既輔導其他同學學習,又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小組合作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支配學習內容,掌握學習進度,實現(xiàn)獨立性學習、靈活性學習,并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首先需要語文教師認真研究全班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語文學習能力、語文學習水平,然后根據(jù)先進生與后進生搭配、男女生搭配的原則,以3—6人為一組,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必須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教師需為每個小組指定一名小組長(一般由先進生擔任),小組長受教師領導,負責組織本小組其他同學學習。但小組長不能搞“終身制”,必須經常性更換。 再后,教師便可以要求全班學生根據(jù)自己所屬的小組坐在一起,開展合作式學習。
四、運用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把教材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尋求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老王》這篇課文時,先讓學生快速找出文中點明主旨的句子,學生迅速抓住了文章最后一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這里所說的幸運的人是誰?他為什么是幸運的?不幸者又是誰?他為何不幸?你如何體會這里所說的愧怍的情感?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基本能迅速在文中找到相關的信息,回答了前兩個問題,這里就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狞c撥,老王付出的是“心”,而“我”回報的是“錢”,作者為沒能平等對待老王,沒有報以同樣的情誼而深深不安,不斷反思。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內容了。
五、結語
開展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需要我們跳出封閉型教學模式的束縛,進行換位思考,尊重學生,運用多種適應學生心理、思維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促進學生實現(xiàn)自我學習、自我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彥力.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分析[J].學周刊,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