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 教育方法用對了,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師者需注意提升自己育人能力,在教書育人路上不斷總結教育智慧。教師應認真學習研究實踐,努力形成一種適合自己教學特色的強大教育智力體系,進而把課堂上得更加新、活、實、趣、美,找到適合本校本班學生成長的秘訣,贏得教育碩果和自身進步。
關鍵詞 育人能力;教育智慧;課前預習;學生評價;作業巡展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3-0043-01
教書育人,任重道遠,為師者需注意提升自己育人能力,在教書育人路上不斷總結教育智慧。教師的職業素養三分靠天賦,七分靠自己,這里的七分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上的反思總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立足現狀,正視差距,發揚“精研”精神,常反思、善總結,才能全面、系統地觀察以往的教學實踐的優弊得失,才能把頻頻閃現的各種有益的教育智慧積累起來,才能使零星散亂、膚淺感性的教學感悟上升到全面系統的理性認識上來,形成一種適合自己教學特色的強大教育智力體系,進而把課堂上得更加“新”“活”“實”“趣”“美”,才能贏得教育碩果和自身進步。現將筆者教學智慧分享如下,以期收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課堂內外鼓勵學生提問學生
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生疑——質疑——解疑的過程。課堂中,教師習慣于自設問題讓學生來回答,以達到檢測和鞏固的作用。這種問法使學生處在被問的角色上,問的人數有限,答問也在幾分鐘之內就結束,多數學生往往長于求同卻弱于求異,對學生的學習促進作用難以保證。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問題意識,建議試行“讓學生提問學生”教學活動。“讓學生提問學生”教學活動既在課堂上進行,也在課下進行。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各小組長負責此次活動的具體實施。提問范圍重點在近期所學的范疇,要求課課進行、天天進行;任何人都是提問者,任何人都是被提問對象,任何時間都可以進行問答活動;課堂上可以某小組同學提問本小組內或者小組外的任何同學,課堂下多以小組內問答為主。通過這種方法使全班學生形成適度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不得不學”“必須學好”的學習自覺性。
二、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做好預習
預習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學生主動摸索、動腦、理解的過程,好的預習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自覺預習、高效預習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反復引導學生提升課前預習自覺性的同時,也要在預習的方向上做出巧設和要求。讓學生清楚預習要解決的問題,明白預習是應該完成、必須完成好的硬性作業。教師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應做到有指導、有要求、有筆記、有督查激勵,還應做到問題由淺入深、范圍由點到面、榜樣示范、戒形式求實效。
三、積極開發課堂的“快樂因素”
形式單調、氣氛沉悶、內容枯燥的課堂教學易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有人說“有意思比有意義更有意義”,高超的教師并不總是應用某種教學技巧,而是極力追求教學多樣化。若想創造出活躍、有趣、生動的課堂,教師需時時關注學生的“底子”“性子”和有效課堂實施的“路子”,不斷研究新點子、新思路、新策劃、新方案,融有趣的教學創意活動與課本重點、難點、考點合為一體,刺激學生的頭腦活躍起來,使課堂教學更富快樂和實效。
四、為課堂中的精彩而鼓掌
掌聲是一種鼓勵和欣賞,認同感越強,掌聲越響亮。課堂上,不僅教師應善于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學生也應注意去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一旦有學生進行了精彩的發言、獨到的分析、聲情并茂的朗讀、頗有水平的演講、進步突出的表現等,應該對這位“小小成功者”送去掌聲來表達教師的欣賞與肯定。掌聲可以滿足學生心理需求,激勵學生自信,激發學習熱情,緩解課堂疲勞,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彼此情感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
五、定期開展學生評價活動
自知之明是進步的基礎,常思個人長短優劣,常懷好學進步之心,才能更好實現個人的發展。建議教師定期幫助學生進行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活動,每個學生都應該成為評價主體和客體,對照成長標準,對自己和他人在學習行為與結果、品德、個性、特長、發展狀況等方面提出善意中肯評價。學生綜合分析老師眼中的自己、學生眼中的自己、自己心中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樣子,為做好自我評價積累素材。評價的形式可以千變萬化,評價的周期可長可短,哪怕是每天的一句話,只要評價對了,評價到學生心里去了,便會對這位學生產生正面的勸勉作用。
六、開展學生作業巡展活動
學生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效的主要檢測工具之一,為提升學生作業態度、作業質量水平,教師不妨經常性地展示優秀作業來對學生進行示范講解,不妨把優秀作業拍成圖片或制作成微視頻通過微信、網絡予以更大范圍地展示。通過作業巡展,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作業的書寫水平、藝術加工能力和規范意識,促進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教育方法用對了,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方法層出不窮,只要教師認真學習研究實踐,定會找到適合本校本班學生成長的秘訣,助教師和學生越走越遠,越走越輕快!
參考文獻:
[1]陳雪.讓學生提問點亮語文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