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昆
摘 要 筆者以教學者和學校發展的雙重視角分析總結,希望能從教師團隊發展和教學實踐兩方面教學相長、共同成長。
關鍵詞 特色化課程建設;生物特色校本教材;策劃與實踐;教學相長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3-0083-01
特色課程建設是第三中學特色化發展的主要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豐富辦學內涵,提高辦學品位與辦學水平是我校近幾年來的辦學目標。基于此,文章進行以下分析。
一、深化課程改革,著眼我校特色化科學教育的大視角
多年來,我校以校本課程建設為基礎,以教師隊伍建設為重點,以特色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有效促進學生全面多元發展為根本,積極探索普通高中特色化發展之路。2016年3月28日,我們生物教研組申報的《保護云南鄉土動物多樣性活動的策劃與實踐》特色課程著眼于學校強化科學教育的大環境,正式揚帆起航。生物教育應傳授知識、技能和科學的思維,但科學永遠不止于此,它還應包念著實際的探究與實踐。作為生物學教育者,應讓理科教育充滿人文氣息和倫理道德,多一些人文的關懷,讓學生不但是未來的一個“科學人”,還是一個“文化人”。多年以后,知識可以忘卻,但根植于科學知識中的文化將讓學生受益終身。
二、人文定位、整合資源,我們一直在摸索
(一)課程發展目標設定
特色課程的總目標是: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課程改革方針。在知識目標方面,重視體驗性知識、策略性知識和跨學科知識;在能力目標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認知能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著重培育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責任心,發展學生的個性。以開發實施特色課程入手,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探索、實踐和體驗,有效提高學生的表現能力與綜合素質。
(二)人文主義的課程定位
保護動物公眾意識的轉變與提高牽動著物種的存亡,IFAW在開展野生動物和伴侶動物救助和保護工作外,也積極地拓寬渠道開展公眾教育,推廣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理念。云南蘊含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對其合理利用和開發是極為重要的任務。我們的課程建設更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在眉睫,既可將封閉性的教材內容及教學方法開放化,又可借機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質和學習興趣。
(三)教學相長帶動學生社團的成熟發展
我校蝶翼社曾經多次參加我校歷屆科技周展出宣傳和迎接參觀,目前已經成為展現我校科技教育的長期示范窗口之一。正如孩子們寫道:動物,是構成自然界非常重要的一環,是地球億萬年的洗禮演進而來的千姿百態的生命形式,同時也為太陽系中蔚藍的地球增添了無限生機與美麗。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世上生靈的風采。
(四)依托Ifaw組織學生公益宣傳活動
從2009年以來,我們長期依托于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的傾力支持和幫助。我們參與的FAW全球項目舉辦過的大型公益活動有《大自然的王者——保護野生虎》《沒有交易就沒有殺戮——杜絕象牙交易,保護亞洲象》《Dias Dream》《貓狗歷險記》《貓貓、狗狗和我們》等等。
三、我們的一些思考
(一)失衡的科技教育瓶頸
多年來,我校科技教育活動蓬勃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但也應看到科技教育活動無論在不同校區、還是不同學科都存在著發展水平不平衡的問題,有以下4方面:①常規保障除以研究性學習作為主要依托外,幾乎沒有專職科技輔導員,科技教師隊伍不穩定,由于學生壓力大,很多傳統科技項目都被迫縮水甚至放棄,實驗室也沒有能力提供除教學計劃配置外更多的實驗材料、器材和場地;②學校缺少科技活動的項目管理和調控機制;缺乏定期的社團支撐和宣傳;科技活動的場所稀缺;③設計和組織大型科技科普活動調控比較困難。多年來我們排除萬難嘗試過幾次,但如要長期堅持定期開展還有很大難度。光憑幾個認真負責、樂于奉獻的科技輔導員難以為繼;④由于安全隱患,組織孩子們參加科學調查、考察和科學體驗活動幾乎難以成行。
(二)加強專業引領,打造精品校本課程
如,專家建議說:課程要有目標、制度和評價的保障;多結合本地特色文化,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地域特色文化開發校本課程,使學校、家庭、社區、社會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促進校本課程的多樣化和鄉土化,以全面展示學校所處的地方及學生家鄉的風貌,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熱愛自己的家鄉;了解學情和學生真正需求,課程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特色課程要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出發點,保障孩子快樂的同時,還塑造出健康、強壯的個體,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獨立性,要實實在在的讓孩子們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三)不斷摸索創新形成獨樹一幟的教學風格
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教師在追求個性化教學風格的道路上,應注意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揚其所長,發揮優勢,獨辟蹊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我們團隊幾次交流活動和外出考察中,大家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我想,如果每一位教師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那么教師群體就會群峰競秀,異彩紛呈,在它的教育輻射和巨大影響下,學校就能成為師生的精神家園、放飛理想的沃土,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學園和樂園,就會出現朝陽育圃、揚風競秀、一片韶華吐豐盈的旖旎風光,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會創新”的新型人才輩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愿景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