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共
摘 要 鄉村小規模學校已成為農村教育辦學的常態模式,實施有質量的村小教學必須要多措并舉。除客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從學校對教師的培養、課程實施、學校管理等方面多措并舉,才能有效提升村小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 鄉村小規模學校;提升質量;多措并舉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23-0199-01
分布廣且網點分散的農村小規模學校,占全國小規模學校總數的87.9%,小規模學校正在成為農村教育辦學的常態模式。為進一步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應著力提升作為鄉村教育“發展極”的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育質量。
一、從最大層面上改善村小師資,補短板
農村小規模學校師資隊伍更新機制的缺失,是制約當前農村小規模學校發展的主要短板。要改善這一狀況,具體的策略是:一要改變單一的以“師生比”為班級進行教師資源配置的模式,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到除中心小學和質量較強村小學以外的小規模學校任教,解決教師隊伍結構失衡的問題。二要積極為小規模學校教師培訓、教研創造條件,加強鄉域內部常態化教研,通過多種途徑提供較為豐富的教師學習資源。三要出實招改善村小學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待遇,對于長期堅持在小規模學校任職任教的教師,應該在職稱評聘、獲得榮譽和提拔任用等方面優先考慮。四是提供教師發展機會,農村小規模學校組成聯盟,加強學校師資資源整合,并打通城鄉教師流動渠道,幫助教師實現職業成長和晉升。
二、從課程教學上優化課堂結構,多模式
村小學校學生數少,教師少,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村小學校在課程上沒有少,教師工作量大。因此,要從課程教學上優化課堂結構,創建和開展多種模式的教學。
首先,要積極探索適合本校發展的管理機制,在研究中把握小班化教育的內涵,在實踐中找準學校的定位與發展方向,大膽探索復式教學,調動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自律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復式教學入手,開展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的嘗試,形成具有區域特色、適合小班教學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其次,在開齊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小規模學校要結合地方特色和農村生活實際開發鄉土課程,組建各類興趣小組,著力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第三,實施聯校走教,開足上齊課程。村小教師人數少,教師的學科專業難以滿足教學需要,全科型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可以實行“學生不動資源動”的方法,由中心小學、中心幼兒園或相鄰學校選派專業教師,對小規模學校音、體、美、科學、信息技術等教師緊缺的學科實行走教。對承擔走教任務的教師在課程安排、工作量規定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要求。
三、從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上,優化教學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農村小規模學校課程與教學質量,不僅可以補足未開齊的課程,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而且符合實際,可以破解師資緊缺的難題。在具體實施上,首先,開展農村小規模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標準化建設,打造在線學習的平臺,提升其教育信息化水平;其次,構建城鄉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庫,滿足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對優質課程與教學的需求,實現城鄉學生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再次,提升小規模學校教師、學生現代教育技術及其支持下的在線教學、學習的能力和素養。
四、開展多彩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個性特長
學生人數的減少、辦學規模的縮小,為學生個性發展、特長培養創造了必要條件,辦學條件的改善、課堂效率的提高為學生高效學習、減輕課業負擔、從事興趣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學校可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比如:美術、書法、橫笛、寫作、演講與口才、乒乓球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報。通過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與特長。讓農村孩子享受陽光自信、快樂有趣的校園生活。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
五、構建生態式家園式教學環境,一校一品
小規模學校都具有“學生少、環境差、教室空”的特點,而教室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場所,由于生源的減少,原本標準的教室顯得人氣低迷,缺乏生機。為此,從設施完善、教室布置、區角設置等方面加強對各教室功能的挖掘和拓展,把適宜進教室的圖書、儀器、電腦、器樂、活動器材和生活用具搬入教室,以方便學生使用,提高教室空間的使用率。可以購置必要的書柜、多功能柜臺、毛巾架及飲水設施、喝水杯、毛巾等生活用品;購置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跳繩、毽子等體育活動器材及象棋、跳棋等棋類游戲道具。使各班教室成為集學生學習、活動、生活、閱讀和教師辦公于一體的多功能育人場所,成為功能齊全、富有生機、學生喜愛的溫馨家園。既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要克服由于學校規模小、學生少造成的弊端,積極探索建立班級學生自主管理機制。通過學生自主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效率,調動學生參與學校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自律意識和行為習慣養成。通過建立生態式、家園式教學環境,把綠化、凈化、美化、藝術化作為建設目標,營造綠色環保氣氛,開發綠色環保資源,做到一校一品。
參考文獻:
[1]陳迪虹.運用多種形式提高教學質量[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