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智利特派記者 李曉驍
10月30日,《環球時報》記者從巴西出發前往智利。由于智利局勢動蕩,向來機票緊張的巴智航線,艙內空了一半座位。乘客大多數為智利人,不少人在飛機起飛后,干脆給自己“升艙”,從“硬座”變成“硬臥”。
一下飛機,記者就得知智利突然宣布取消主辦兩大國際會議(APEC峰會和聯合國氣候大會)。不過,機場里,舉辦這兩個大會的標語還十分醒目地掛著,雖然此時更像是一種紀念。
記者所住的酒店距示威者聚集的地方約3公里,然而3公里的路卻連接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圣地亞哥。
在圣地亞哥東北部的主要商業區,人頭攢動;餐飲區里,三五成群的智利人談天說地——很難將此與暴亂聯系起來。不過,智利最高樓大圣地亞哥塔下面的商場大門緊閉。記者路過時,司機說,“現在是非常時期,已經關了一周多了”。
從酒店前往示威地,一路上車輛越來越少,沿街店鋪的墻壁上到處是涂鴉和傳單。距示威地兩公里處,街心公園里有人遛狗,有人跑步,還有年輕人暢飲啤酒“歡度萬圣節”。
越靠近示威中心,敲鍋的聲音越響。年輕人手里拿著鍋有節奏地敲打,人群中有人戴著方巾,有人戴著口罩、防毒面具。有人點火,有人煽風,還有小販流竄:“兄弟,要水嗎?”“啤酒、啤酒、啤酒,冰鎮的啤酒。”一陣催淚彈襲來,人群四散,待煙霧散去,又重新集合?!澳銥槭裁磥磉@兒?”記者問?!盀樽非蟾玫纳??!睂W生模樣的保羅說。
途中,記者遇到安保人員曼努埃爾。“別去了,有催淚瓦斯,別被熏到?!彼f,“(這些人)好好的日子不過,每天下午四五點聚在一起抗議,就跟上班一樣。話說回來,有些人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自1973年以來,智利一直是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實驗場,高度自由化的經濟和貿易政策一度被智利人看成國家繁榮的“基石”之一。但嚴重的貧富不均衍生出很多社會問題。這次地鐵票價之所以成為騷亂“導火索”,就是因為低收入階層已將工資的30%用于乘坐地鐵。
“智利人絕大多數是有修養的,那些示威者絕大多數不會傷人?!蓖诵堇先速M爾南多對記者說。說完,他苦笑道:“當然,有修養指的是不會打你、搶你,但看看他們干的事兒,點火、砸窗、涂鴉、破壞地鐵。”“如果說這是民主,那去他的民主!”網約車司機安吉羅憤憤不平地說,“我也是年輕人,我生活壓力也大。但鬧事就是民主嗎?”
得知記者是中國人,在圣地亞哥雷科萊塔文化中心工作的基多緊握記者雙手?!叭绻f這是民主,那去他的民主!”基多說了跟安吉羅一樣的話?!岸帱h、選舉……政客們只顧自己的利益,哪管老百姓的生活。羨慕你們,你們的國家發展得多好?!?/p>
智利國家電視臺上,反復播放著騷亂新聞與智利取消主辦兩場國際大會的消息。一名評論員稱,智利的國際形象大打折扣,這是多少錢都彌補不了的。
晚上8時半,天色變暗,更多年輕人前往示威中心,警察嚴陣以待。由于被催淚彈波及,記者紅著眼、流著淚離開人群,走過滿目瘡痍的街道,路過布滿涂鴉的大樓,回到“另一個圣地亞哥”。
“其實只有一個,之前你們知道的那個是化過妝的。現在,你們看到的是素顏的圣地亞哥?!卑布_說。▲
環球時報201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