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中國又有了大膽太空計劃!”德國中德電視臺3日在科技欄目中報道稱,長時間以來,各國一直存在從太空收集能源并源源不斷地向地球輸送的想法。“如今中國希望從2030年開啟第一個從太空帶來太陽能和光的項目”。
報道稱,自從2007年中國探月工程開啟后,已完成多個科研任務,“但這只是中國太空戰略的一部分”。報道援引長期為中國提供太空能源咨詢建議的休斯敦大學教授大衛·克里斯威爾的話透露,“中國正在考慮更大的計劃——在月球上建造一座發電站。”這名美國科學家說,中國將月球視為捕獲太陽能的巨型衛星,由于月球兩極也存在極晝和極夜現象,“中國計劃在月球兩極設置地面基站,這樣可以保證總有一座基站可以受到太陽光的照射。”他表示,接受太陽光照射的基站可以收集這些能源,并將其積蓄起來送到地球。“那是永不中斷的能量流。”
收集太空太陽能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葉,但各種計劃均在設想階段就夭折。報道稱,中國已有了時間表,希望到2021年將原型機送入太空,目前正在中國西南進行組裝。報道猜測,第一個全面運作的設備應該在2030年問世,它將重達1000噸,是國際空間站的兩倍以上。不過報道沒有提及從月球收集的能源如何送回地球。
德媒還提到中國計劃啟動另一個利用太空能源的設想:用地球軌道上的巨型鏡子將太陽光送到中國四川省成都市。美國物理學家劉易斯·弗拉斯解釋說:“如今的技術可以將此類反射鏡精確地定位在太空中的晝夜邊界上。它們會一直被太陽照亮,可以使用4個這樣的反射鏡,通過調節角度來獲得陽光。”
弗拉斯表示,來自太空的光可以幫助城市節省電力。這些來自太空的光照到地面,像滿月之夜一樣明亮。天空中會有第二個月亮,對于動植物生長也有幫助。20世紀90年代初,俄羅斯曾在太空進行過太陽光反射鏡實驗。但該項目沒有成功,俄羅斯人很快就放棄了。如果中國未來幾年的計劃能取得成功,將開辟一個全新的能源業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