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杰川 江運川
1936年10月,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決意紅軍向黃河以西的寧夏和甘肅方向發展,力爭打通與當時被蘇聯所控制的新疆之間的“國際交通線”,得到蘇聯援助的大批武器彈藥,再殺回河東——
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后,根據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命令,21800余名紅軍組成西路軍,轉戰甘肅省河西走廊,經過大小戰斗80余次,殲敵25000余人,有力地策應了河東紅軍的戰略行動,對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起到了重要作用。
已過黃河的紅軍3個軍組成西路軍
1936年11月8日,毛澤東及中央軍委電令彭德懷、朱德和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和紅一方面軍退回陜北,再圖發展。而已過黃河的紅軍3個軍則組成西路軍,在河西建立根據地,單獨執行打通“國際交通線”的任務。于是,河西紅軍開始了悲壯的浴血西征。
渡過河西的紅軍為3個軍,其中9軍和30軍是紅四方面軍的主力部隊,5軍則為原來的紅一方面軍部隊。11月10日,西路軍正式組成,成立了軍政委員會,最高領導為軍政委員會主席、紅四方面軍政委陳昌浩,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任西路軍總指揮。下轄紅5軍,軍長董振堂,政委黃超,有3000余人,槍1000余支,平均每槍5發子彈;紅9軍,軍長孫玉清,政委陳海松,有6500余人,槍2500支,平均每槍15發子彈;紅30軍,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有7000人,槍3200支,平均每槍25發子彈。此外,還有騎兵師、婦女獨立團及機關人員,全軍總數為21800余人。
馬步芳調集7萬余兵力向西路軍殺來
西路軍渡過黃河后,即向一條山方向殺去,將擋路的青海軍閥馬步青的部隊殺了個落花流水,前鋒直向西進。初戰勝利,紅軍上下充滿了樂觀情緒,認為馬家軍不過如此。其實,大錯特錯了。馬家軍是指青海和寧夏軍閥馬步芳、馬步青和馬鴻逵的部隊,都是封建家族世襲統制的軍隊,其中馬步芳被稱為“青馬”,馬鴻逵則被稱為“寧馬”。西路軍所要作戰的對象正是馬步芳和馬步青的青馬。此次紅軍大舉西進,所過之處正是馬步芳的地盤,他惟恐紅軍會占著不走,急忙調集青馬軍隊主力步兵、騎兵共7萬余人,大舉向紅軍殺來。
西路軍以紅30軍為先頭部隊出涼州,紅9軍出古浪,紅5軍斷后。因為地勢和人口稀少的原因,全軍成一字長蛇陣形,一個團與另一個團之間也隔著一天路程。11月15日,紅9軍占領古浪城。古浪為河西走廊的要沖,南北兩面臨山,只有東西一條狹長的通路。紅9軍以2個師駐在古浪城外制高點,軍部及機關人員駐于城內。因為對馬家軍估計不足,紅軍的戰斗情緒松懈了下來。16日清晨,馬家軍以3個騎兵旅、2個步兵旅和4個民團兵力向古浪發起突襲。馬家軍隨即向古浪城發動猛攻,古浪城墻殘破,多處有缺口,紅軍阻擊火力薄弱,終被馬家軍突破。馬家軍騎兵沖入城內,沿街道猛烈砍殺。城內許多紅軍機關人員并沒有槍,結果死傷慘重。9軍組織反擊部隊頑強苦戰,總算把馬家軍趕出城去。這時紅軍又犯了一個錯誤——竟出城進行追擊。不料馬家軍進退神速,騎兵很快殺回,將出城紅軍截斷于曠野之上。經過苦戰,這些紅軍全部戰死。馬家軍又返回攻城,紅9軍官兵拼死守城,用木棍、大刀片,甚至磚頭瓦塊與敵血戰。危急關頭,城外的紅9軍1個師沖破馬家軍封鎖,向古浪接應而來。馬家軍見天色已晚,又不慣夜戰,便收兵而去。
古浪之戰,紅9軍損失2000多人,達全軍三分之一,特別是電臺及技術人員損失很大,可以說元氣大傷。當日夜里,紅9軍放棄古浪向永昌退去。許多紅軍重傷員無法帶走,只好留在古浪,并留書信希望馬家軍善待俘虜。第二天馬家軍進入古浪空城,第一件事就是把紅軍傷員全部殺光。古浪一戰的失利,暴露出西路軍面臨的困境。西路軍裝備低劣,人數又遠少于馬家軍,從作戰態勢上就處于下風。而馬家軍盤踞河西多年,地形熟悉,且多是騎兵作戰,機動迅速,戰斗力甚至強于國民黨中央軍。河西地區人煙稀少,物產貧瘠,西路軍補充不易,糧彈缺乏,前途不容樂觀。
高臺失守 ?軍長犧牲
從1936年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西路軍苦苦堅守在甘肅省永昌、山丹、涼州一線。馬步芳見紅軍在自己的地盤里停下不走了,不由大急,連日驅動馬家軍向西路軍發動進攻。紅軍以劣勢疲憊之師頑強抗擊馬家軍的攻擊,因彈藥不足,只好用大刀、木棍拼搏。馬家軍騎兵眾多,忽來忽去,紅軍困守各個堡壘土圍,幾乎無日不戰,傷亡極大。一直打到12月初,西路軍已傷亡達6000余人,馬家軍死傷也差不多,雙方打得筋疲力盡,戰斗漸漸停息。
1936年12月下旬,西路軍以5軍開路,9軍和指揮部居中,30軍斷后,頂風冒雪向西開進。1937年1月1日,紅5軍攻占高臺縣城。這一帶糧食較多,西路軍停下來進行短期休整。如果紅軍繼續向西走,馬步芳是樂得讓紅軍快點離開的??杉t軍一停下來,他又急了,立即調動2萬部隊圍攻過來。1月5日,西路軍指揮部各機關和紅9軍在甘州(今張掖市)西南的甘浚堡遭到馬家軍騎兵突襲,結果部隊被打散,損失200余人及大部分電臺等通訊設備。此后西路軍各部隊聯系不便,嚴重影響了統一指揮。
1937年1月12日,馬家軍以一部兵力進攻紅9軍和30軍,主力則繞道向西圍住了高臺。此時高臺城內有軍長董振堂在內的紅5軍3000余人,5軍政委黃超帶著5軍僅有的一部電臺和部分兵力駐守臨澤,高臺守軍遂與西路軍總部失去了聯系。馬家軍猛烈進攻高臺,紅軍苦守數日,頑強擊退了馬家軍的一次次進攻,最后槍彈耗盡,開始展開肉搏。軍長董振堂一面指揮部隊戰斗,一面準備突圍。不料政委黃超派人送來一信,要求5軍死守高臺。董振堂這個自寧都起義以來屢建戰功的紅軍著名戰將已決心與高臺共存亡。
西路軍總部開始并不知道高臺被圍的消息,直到1月23日才得訊,急派唯一的騎兵師前去救援。路上遭遇優勢的馬家軍騎兵,經過一場血戰,紅軍騎兵大部傷亡,騎兵師長董俊彥和政委秦道賢也犧牲了。高臺既失,臨澤的紅5軍余部轉而向西路軍主力靠攏,路上又遭到馬家軍騎兵截殺,紅5軍損失數百人,輜重也大部丟失。幸好紅9軍政委陳海松帶一部人馬前來接應,經過苦戰,總算將5軍剩余部隊救出。
西路軍余部退至祁連山中
1937年3月5日,西路軍乘夜向祁連山突圍。馬步芳則嚴令馬家軍,務必將紅軍趕盡殺絕!3月8日,西路軍進至了臨澤以南的三條流溝地區,馬家軍尾隨而至,殘酷的戰斗又展開了。紅軍被馬家軍分隔包圍在三條低洼的古流水溝里,以大刀、木棍頑強拼殺,每天都要承受馬家軍的數次猛攻。馬家軍發現紅30軍人最多,也最能打,就重點向他們進攻。30軍將士與馬家軍苦苦拼殺,無數戰士在這里倒下。30軍政委李先念親自上陣指揮,88師師長熊厚發在混戰中被打斷了左臂。三條流溝里的血戰持續到了3月11日夜里,西路軍總部集合各部人馬互相接援,殺出重圍向祁連山口的梨園口退去。
雄偉的祁連山橫穿河西走廊,而梨園口則是進入山谷的一個關口。徐向前命紅9軍政委陳海松帶9軍余部1000余人把守關口,掩護西路軍總部及傷員向山中轉移。馬家軍很快圍攻上來,陳海松帶領9軍將士沖出陣前,揮舞大刀奮勇御敵。馬家軍人多勢眾,騎兵部隊往來奔襲,輪番進攻。紅軍戰士筋疲力盡,仍苦戰不退,最后全部犧牲。陳海松,這位被朱德稱為“極有前途和希望”的紅軍將領也戰死沙場,年僅29歲。
9軍全部傷亡后,30軍又沖上來堵住敵軍。為了掩護總部和傷員轉移,30軍將士同樣血濺沙場,以無畏的奮勇精神殊死戰斗,在打光了全軍的2個主力團后,終于擊退了馬家軍。西路軍全軍陸續匯合到了祁連山中的康龍寺地區,而婦女獨立團則在轉移路上被馬家軍截斷,全部覆滅。3月12日夜,陳昌浩、徐向前再次向中央告急。中央回電要西路軍化整為零,輕裝突圍。
3月13日,馬家軍追至康龍寺,一場血戰后,雖然擊退了敵人,但紅30軍也垮掉了。至此,西路軍全軍已不到2000人,且大部為傷員病號,槍彈已盡,糧食斷絕,已無力再戰。3月14日,殘余部隊來到了一個叫石窩的地方,馬家軍又追了過來,李先念帶30軍剩余部隊掩護全軍邊打邊撤,直至傍晚才擺脫追敵。
李先念率領420余人到達新疆
1937年3月14日夜,西路軍所余高級將領開了一個會,決定陳昌浩和徐向前脫離部隊回陜北向中央報告,西路軍余部則分散打游擊。3月16日夜,徐向前和陳昌浩在一個警衛排的護送下,悄然向東而去。余下西路軍則分成數股,各自突圍。
徐向前、陳昌浩帶警衛排走出祁連山后,即分散行動。徐、陳一路,走了幾日,投宿到一個湖北醫生家中。陳昌浩是湖北人,見到老鄉分外高興。第二天再要走時,陳昌浩提出太累,要休息幾天。徐向前是山西人,留下來有危險,便單獨上路。徐向前化裝成羊倌,一路謹小慎微,曉行夜宿,靠討飯為生,一直走過黃河,總算出了馬家軍的地盤。其后翻過六盤山進入平涼地區,在這里遇到了紅軍援西軍部隊。徐向前很快被護送回陜北,向中央和毛澤東報告了西路軍的血戰征程。陳昌浩在湖北老鄉家病了一場,病好后卻沒回陜北,去了武漢,直到抗戰爆發后才回到延安。陳昌浩向中央寫了報告,檢討了在西路軍的指揮上及紅軍南下時所犯的錯誤。中央認為他開始時緊跟張國燾,后來又極力洗刷自己,不老實,將他送到蘇聯接受共產國際的審查,直到1952年才回國,被分配到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任副局長。
在分散而行的西路軍部隊中,副總指揮王樹聲、紅9軍軍長孫玉清等人一路,結果遭遇馬家軍被打散。王樹聲靠討飯走回了陜北,日后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孫玉清則受傷被俘,被馬步芳殺害于西寧,年僅28歲。88師師長熊厚發,因臂傷嚴重,不想拖累部隊,自愿留下,后被馬家軍捕獲,押到西寧,被殘忍地綁在炮口上,活活轟死了,年僅24歲。李先念、李卓然等率最大的一股近千人的紅軍隊伍直向西行,餐冰飲雪,歷盡辛苦,終于走出祁連山。1937年4月底,李先念率領420余人到達新疆。當時新疆軍閥盛世才正與蘇聯及共產國際結盟,對中共也比較友好,中共中央駐新疆代表陳云親自將李先念等西路軍將士接到了迪化(今烏魯木齊)。
西路軍在河西走廊堅持戰斗五個多月,在沒有援兵、沒有供給、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全軍覆亡。西路軍戰死者7000多人,被俘12000多人。被俘后慘遭殺害者6000多人,經過黨組織營救回到延安者4500多人,回到家鄉者3000多人,流落西北各地的1000多人,僅余420多人的西路軍在李先念率領下到達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