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奕坤
【摘 要】互聯網正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普及,其是新型時代的產物,應用的領域非常廣泛,正是因為這一特點,致使很多行業都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與此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也促進了行業的發展,尤其是教育行業的發展,互聯網引入大學音樂教育,轉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活躍課堂氛圍,拓展學生實踐,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目前,高校音樂教育正處于變革時期,而“互聯網+”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一變革,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音樂;教育理念;轉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6-0161-02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開始逐漸步入信息時代,教育形式也在隨之轉變,傳統的教學形式不再能夠滿足現今時代人的需求,所以要加快教育形式的轉變,迎合現今時代發展的條件。將大學音樂教學與互聯網相結合,打造音樂資源共享新理念,靈活運用音樂教學軟件,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兩者之間的結合不僅僅是物理效應更會以此帶動一系列的化學反應,推動音樂基礎的發展,并加快大學音樂教師教育模式的轉型,以下就是本文關于互聯網+時代大學音樂教育理念轉型的研究與探索。
一、“互聯網+”時代大學音樂教育理念
音樂是一種可以令人身心放松的事物,其產生的原因也是因為人們希望可以多一種表達自我感情的方式。音樂與平時說話不同,其可以通過合適的節奏,運用歌詞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一方面可以幫助人們釋放身心壓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人們提升藝術素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當能夠保證豐衣足食的生活時,就開始逐漸追求精神上的豐富和提升,希望通過音樂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音樂教育就開始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將音樂作為教育中的一門專業課,通過系統化的教學,讓學生可以掌握堅實的音樂基礎知識,從而可以在日后生活中靠音樂為生。傳統的音樂教學還是只注重學生的歌唱演繹,并沒有注重其它方面,這也是因為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所致。
當今由于網絡的高速發展,教育模式開始轉變,人們學會運用網絡展開教學,最終形成“互聯網+”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互聯網+”教學模式的好處在于其可以幫助教師豐富教學內容,并不局限于教科書中的知識,并且互聯網是連接全世界交流的媒介,其可以溝通分享信息,所以現今的教育理念也開始發生轉變,主要理念是開放、共享、平等、協作這四大理念,比較以往的教學形式更加的開放,增進了與音樂人士之間的交流,深化了音樂教育的理念,由此根據時代的發展開始大學音樂教學。互聯網自身的特點幫助音樂教學擴展溝通層面,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和不同國家的音樂人進行藝術探討。因為每個國家的音樂都自身的特點,所以學生可以通過溝通學習其它國家的音樂,將其好處和優勢融入到本國音樂中,使音樂在保留本國特色的同時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俗話說藝術是無國界的,音樂作為眾多藝術當中的一種,不能將其局限起來,要將其進行分享,用其與人交流,從而可以增進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幫助推進國家的發展。由此可見互聯網技術在大學音樂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音樂教育理念轉型變革
(一)“互聯網+”深化音樂教育理念
之所以說“互聯網+”可以深化教育理念,是因為其符合當今教育部門的最新要求,即重視學生個性化發展。音樂教育作為現今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更應該根據自身特色重視學生個性情況的發展,將審美方式進行變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大學音樂雖然在發展中更注重系統化教學,就是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方式,進行系統化的培養,使所有學生都可以熟練的掌握音樂知識和必備的基礎音樂唱法,學生經過系統化的學習可以演唱出必備曲目。這種教學形式雖然可以普及音樂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藝術音樂素養,但是其忽略了地域特色,忽視教育的最終目的。音樂是自由的靈魂,是表達情感的媒介,不能將音樂固有化,這樣會使音樂失去其原有的作用。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效解決了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使呆板的教學模式變得靈活起來,不再是枯燥乏味,更加注重個性化教學,學生可以運用互聯網技術去了解其他音樂形式,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和特色,向其推薦適合學生演唱的曲目,這樣一來學生的自身特色和優勢就得以發展和進步。
(二)“互聯網+”重構大學音樂課堂模式
音樂課堂更加偏向于實踐教學,因為音樂注重的是演唱技巧而不是理論技術,所以音樂課堂與其它科目的課堂不同,傳統的大學音樂課堂的構架大概是以理論與演唱相結合,并反復進行演唱練習。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交流,然而傳統教學卻不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只是一味地讓學生進行演唱練習。但是互聯網技術的引入,可以幫助教師營造課堂情境,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情境中可以很好的投入情感,進而使演唱形式不再只停留在技巧上,而是在演唱技巧上有一定的感情升華。“互聯網+”教學模式可以原有單一的知識結構,在一定基礎上提升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從而推進大學音樂教育的發展[2]。
(三)“互聯網+”擴展大學生音樂學習形式
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時代,人們已經開始進入泛在學習階段,就是通過互聯網去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知識,從而擴大知識的存儲量。其學習方式主要是運用互聯網的終端,只要有一個互聯網接口,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知識內容。由此可見在大學音樂教學中引入互聯網同樣也可以擴充學生的學習形式。在還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學生的學習形式只是依靠教師的教導,但是教師的知識存儲也是有限的,可是學習是無限的,在學習完教師的知識以后,學生就沒有了學習的來源,只能依靠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但是互聯網的出現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來源,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師的教導,其可以通過互聯網展開音樂知識的學習,通過互聯網了解世界各地的音樂特色,因此“互聯網+”引入音樂教學可以擴充學生的學習形式。
(四)“互聯網+”教育轉變傳統教學理念
傳統音樂教學理念注重的是演唱標準,就是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從而提高演唱技術水準,并且傳統的音樂教學具有局域限制,沒有做到共享音樂知識,這也是因為沒有共享渠道的原因。現在互聯網的出現為音樂的交流建造了一個平臺,人們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音樂之間的交流,從而打破局限性這一問題,也改變了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使共享音樂深入人心,也使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音樂種類,體會不同音樂人的人生感悟。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音樂教學素材在不斷地增加,各種音樂知識接踵而來,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素材的篩選,不能再像傳統教學理念一樣依靠書中知識,而是要篩選符合時代趨勢和國家發展的音樂素材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可以提高自身素養。
(五)“互聯網+”建立大學音樂教學評價系統
大學音樂教學系統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深入而不斷完善,現今已經通過互聯網技術建立了一個大學音樂教學評價系統。該系統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過學生的評測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音樂教學的滿意程度,再根據學生的要求和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從而使音樂教育體系更加的符合學生真實的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更加投入在音樂知識的海洋里。評測系統的建立一方面是為了完善音樂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進而讓學生學會運用音樂進行情感交流和情緒的表達,最終實現音樂的教學目的和目標。
總而言之,針對“互聯網+”時代大學音樂教育理念轉型的研究,是為了使大學音樂教育迎合時代的發展,在激流勇進的社會發展中不斷進步,為人們創造出更富有感情的音樂,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1]羅琦.“互聯網+音樂教育”的特征及發展趨勢[D].西安音樂學院,2018.
[2]杜潔瓊,羅帥婷.互聯網音樂發展對大學生音樂教育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6(1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