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賢超
摘 要:桑樹種植在我國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病蟲害的防治手段日臻成熟。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絲綢制品成為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種桑養蠶逐漸成為農業生產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產業之一,本文對桑樹種植技術進行闡述,分析桑樹種植過程中常見病蟲害,研究桑樹病蟲害防治管理技術,從而提高種桑養蠶的效率,提高農民的收入。
關鍵詞:桑樹;病蟲害;防治管理
中圖分類號:S888.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930037
引言
我國擁有5000多年的蠶絲業發展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蠶絲業一直處于國際壟斷地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國際文化交流的逐漸頻繁,絲綢之路成為我國蠶絲制品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就目前而言,我國蠶繭和生絲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70%以上[1],遠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來,進行種桑養蠶研究的學者越來越多,在國內的研究中以中國蠶學會、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主辦的期刊《蠶業科學》為平臺,對蠶業的研究進行了深層次的概述,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蠶業科學技術,以及蠶業在中國的發展趨勢,在《農業與技術》期刊上也多次刊登了關于種桑養蠶的各種文獻,其中韋麗華等在《探究桑蠶產業發展前景與高效種桑養蠶技術》一文中闡述了蠶桑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景,并提出了高效的種桑養蠶技術[2]。本文在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桑樹種植技術進行綜述,分析古代和現代桑樹種植技術,提出現代桑樹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管理措施,從而不斷提高種桑養蠶的技術水平。
1?桑樹種植技術綜述
根據桑樹的種植歷史,可以將桑樹的種植技術分為古代桑樹種植技術和現代桑樹種植技術,在古代桑樹種植技術中類似于現代的盆栽技術,通過直播育苗的方式進行桑樹的種植,不斷修剪,將桑樹的高度調整到適合采摘的高度。
而現代桑樹的種植則根據桑樹的生長條件進行園林建設,在現代桑樹種植的過程中,根據土質、土壤的酸堿度和氣溫、濕度以及陽光的采集等多種方面進行選擇桑園的建設。在桑園的選擇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桑樹喜陽的特色,選擇采光條件較好的地段;由于桑葉的質量關系到蠶的成活率,桑園要保證外部環境優異,應選擇遠離生活區和工業區,保障桑葉的質量。另外,還要根據桑樹對水源的需求,選擇水源較為充足的地區。
2?桑樹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管理措施
在桑樹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是影響桑樹種植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對桑樹種植病蟲害進行分析,找出解決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桑樹的主要病害包括桑萎縮病、桑褐斑病、桑白粉病等,重點分析這3種病害的病因,提出防治措施,讓桑樹的病害得到緩解,降低病害的發病率,提高桑樹的生長質量和桑葉的質量。
2.1.1?桑萎縮病
桑萎縮病常見的類型有黃化型(主要現象是由葉子的邊緣向根部卷曲)、萎縮型(葉肉通常出現塊狀型的褪色問題并伴隨葉脈凸起的塊狀物,這種類型并未出現卷葉現象)和花葉型(現象與黃化型相似,不同之處在于該類型是由葉緣向葉面略卷),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程度不同,癥狀不同。因此,桑萎縮病的防治措施要選擇抗病毒性良好的桑樹種源(發病前防治);根據該病的類型判斷病情的程度,有的放矢的進行防治(發病時)。在診治過程中,對于一些相對比較嚴重的現象,則采用挖除處理,挖除后進行焚燒、掩埋,防止病情擴散,對其他未發病的桑樹產生影響。
2.1.2?桑褐斑病
桑褐斑病也叫爛葉病,這種病多發于陰雨天氣或者是空氣相對濕度較高的環境中,在病發的前期會出現水漬狀的褐色斑點,伴隨著病情的擴散會出現圓形或者是三角形的斑,最后桑葉逐漸變黃,形成爛葉,嚴重的時候會出現枯萎或者掉落的現象。針對這一病狀產生的原因,總結出防治措施,選擇抗病基因相對比較良好的樹苗進行栽培;經常注意天氣變化情況,根據天氣變化狀況進行對樹苗的維護,保持桑葉的干燥;及時消除患病枝葉,加強對枯葉的清理,特別是在針對病葉時,要做到及時處理,避免桑葉的二次感染。
2.1.3?桑白粉病
桑白粉病是由真菌感染形成的,真菌通過葉面氣泡進入葉肉組織進而蠶食葉內養分,這種癥狀通常發生在樹干中下部的葉面上,在發病初期會出現肉眼可見的白色霉變物質,隨后則會出現黑色斑點,然后整片葉子慢慢腐爛掉。這種病,常常發生在潮濕的秋季,這一時期,此類真菌具有較好的發育環境。因此針對這一特征,可以總結出桑白粉病的防治措施:選用抗菌良好的桑樹樹苗;要保持樹苗水分的供給,并且將鉀肥補充到位,提高樹苗的抵抗能力,并噴灑對病菌比較具有克制作用的藥物,如硫化鉀、波爾多液等。對于桑白粉病發病時,則采用挖除處理,通過焚燒、掩埋的方式將病菌進行轉移、隔離。
2.2?主要蟲害及防治措施
桑樹的主要蟲害包括大青葉蟬、紅蜘蛛、金龜子等50多種蟲害,因此在桑樹種植的過程中蟲害已成為影響桑樹生長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對大青葉蟬、紅蜘蛛、金龜子3種蟲害的具體分析,提出防治措施,以降低蟲害對桑樹的影響,提高桑樹生長的效率。
2.2.1?大青葉蟬
大青葉蟬是一種群居蟲害,通常活躍在樹葉和枝干上,尤其是較為干旱的夏秋季節,常常以吸食桑葉的汁液為主,往往會導致桑葉的表面出現白斑,甚至會造成桑葉的硬化程度,進而導致樹枝水分過度流失,影響桑葉的生長,使桑樹無法達到冬季抗寒的作用,引起桑樹冬季死亡率的增加,降低了桑樹幼芽的成長率。因此,針對大青葉蟬的蟲害防治管理應當根據大青葉蟬的生長特點進行處理,不僅要做到及時噴灑殺蟲藥物,還要將所有產卵的枝條通通剪掉,進行焚燒、掩埋,杜絕其蔓延。特別是在秋季,做到把肥料跟上,補充桑樹的營養。另外要做好及時除草工作,避免雜草叢生為該蟲害提供滋養的環境。
2.2.2?紅蜘蛛
紅蜘蛛蟲害主要盛行于7—8月之間,主要活躍在桑葉的背面,吸食桑葉的汁液, 使桑葉出現變黃、枯萎,降低了桑葉的產量,紅蜘蛛屬于葉螨科,個體較小,繁殖能力較強,屬于高溫活動型。因此在紅蜘蛛的防治過程中需要進行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根據該蟲的特性進行有效的物理防治,同時配合使用苯丁噠螨靈10%乳油1000倍液或苯丁噠螨靈10%乳油1000倍液+5.7%甲維鹽乳油3000倍液混合后噴霧防治,通常情況下,連續使用2次,每次間隔7d,即可達到殺蟲效果[3]。
2.2.3?金龜子
金龜子,喜食桑樹的幼芽和嫰枝,越冬成蟲通常在4月份出土,6月份產卵,7月變成幼蟲,10月入土越冬,在夜間活動頻繁,黎明入土進行尾交、產卵,蠶食速度驚人,幼蟲對桑樹根具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根據金龜子這種生活特性,采用物理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手段,利用黑光燈或汞燈誘殺成蟲,然后使用化學手段進行土壤處理,用40%毒釘、50%辛硫磷乳油150g與土壤進行混合,放入到桑樹播種穴,然后用40%毒釘、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進行灌根,可以有效的滅除土壤中的幼蟲和成蟲以及蟲卵,提高桑樹的成活率[4]。
3?結論
桑樹病蟲害是桑樹種植管理的重要問題之一,通過對病蟲害的分析,不僅能夠找出病蟲害產生的原因,同時也為病蟲害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本文對桑樹不同病蟲害進行分析歸納出以下觀點:病害防治過程中需要根據桑樹發病病因進行有的放矢的防治措施,在進行藥物防治時,要結合實際環境條件進行輔助的物理治療;蟲害的防治過程中以藥物治療為主,物理誘殺為輔。
參考文獻
[1] 廖森泰,肖更生,施英.蠶桑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的新內涵和新思路[J].蠶業科學,2009,35(04):913-916.
[2]韋麗華,沈云華.探究桑蠶產業發展前景與高效種桑養蠶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7,37(03):134-135,162.
[3]趙利敏,高旭剛,羅紀虎.6種殺螨劑對石榴小爪螨的毒力測定[J].農藥,2012,51(08):605-607,610.
[4]王艷芳.豫南旱地花生蠐螬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2010(20):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