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艷
(重慶市石柱縣南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重慶 石柱 409100)
孕婦在產下嬰兒后容易出現產后出血,為一類嚴重的產后并發癥,具體是指孕婦在順產下胎兒的一晝夜內出血量大于五百毫升,或者是剖宮產下胎兒的一晝夜內出血量大于一升。這十年以來,孕婦剖宮產比率顯著提高,胎盤前置現象是造成產婦妊娠末期出血的關鍵原因[1]。本文旨在分析在前置胎盤剖宮產存在產后出血的醫治過程中,欣母沛與宮腔填紗一起使用的醫治效用。如下文所示。
選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之間,本醫院收入醫治的五十六名前置胎盤剖宮產存在產后出血的病人,隨機分為參考組以及實驗組,每組包含二十八人,參考組選擇宮腔填紗以及縮宮素進行醫治,實驗組在參考組的醫治前提下,添加欣母沛進行醫治。
實驗組病人:年齡在二十二歲至三十九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9.7±4.8)歲,孕周在三十八周至四十四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9.7±2.4)周,初產婦十八位,經產婦十位,胎盤前置類型:邊緣型十九位,中央型三位以及部分型六位。參考組病人:年齡在二十歲至四十一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6±4.5)歲,孕周在三十七周至四十四周之間,平均孕周為(40.2±2.2)周,初產婦十九位,經產婦九位,胎盤前置類型:邊緣型十七位,中央型二位以及部分型八位。
實驗組病人與參考組病人在孕周、年齡以及其他方面中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滿足實驗必須的要求。
病人在進行剖宮產手術之前,應當調理身體、改善貧血。手術前備好縮宮素、病人用血、欣母沛以及宮腔紗布[2]。參考組病人在完成分娩之后,馬上注射20U的縮宮素,然后靜脈點滴20U的縮宮素,同時按摩病人下腹部,病人剝下胎盤后倘若出現宮縮無力以及出血量大于五百毫升的現象,立刻用宮腔填紗從病人宮底往宮角進行填紗止血,第一步對病人子宮下方切口上方的區域進行填紗,第二步就是宮頸口區域,第三步就是子宮下方,第四步就是子宮切口周圍區域,最后將子宮進行縫合。實驗組病人在參考組病人的醫治前提下,孕婦完成分娩后馬上注射劑量為250ug的欣母沛藥品。
對比兩組病人的止血耗時、手術過程中的出血情況與輸血量,并分析兩組病人的手術成功率以及子宮壞死率。
通過22.0版本的SPSS軟件對實驗所得病人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實驗組與參考組的計量檢驗對比選擇t,實驗組與參考組的計數檢驗選擇均數±標準差,P<0.05為存在顯著差異(方差分析)。
參考組病人與實驗組病人在止血耗時、手術過程中的出血情況與輸血量這三個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醫治效用對比
實驗組病人的手術成功率為92.86%(26/28),參考組病人的手術成功率為78.57%(22/28),存在明顯差異(P<0.05);實驗組病人的子宮壞死率為0,參考組病人的子宮壞死率為7.14%(2/28),存在明顯差異(P<0.05)。
就我國現有的醫療水平而言,胎盤前置的孕婦一般選擇剖宮產。同時,在進行過剖宮產的再次懷孕的孕婦中極易出現胎盤前置或者胎盤植入的問題,胎盤前置的子宮下部供血非常充盈,平滑肌含量不高,因此在完成剖宮產手術之后很容易出現出血問題,同時止血難度大,嚴重威脅了孕婦以及胎兒的人身安全。宮腔填紗為一類常規醫治手段,欣母沛為一類氨定三醇鹽類溶液,涵蓋了天然前列腺素,可以與孕婦體內的平滑肌細胞表面的受體相互作用,抑制磷酸化,增強孕婦Ca2+的濃度,促進平滑肌收縮[3]。
實驗結果表明參考組病人與實驗組病人在止血耗時、手術過程中的出血情況與輸血量這三個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因此在前置胎盤剖宮產存在產后出血的醫治過程中,欣母沛與宮腔填紗一起使用明顯提高了醫治效用,提高了手術成功率,降低了發生子宮壞死率,效果明顯,值得大范圍推廣使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