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念
(貴州省腫瘤醫院 貴州 貴陽 550001)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成一種多發的惡性腫瘤。臨床中多采用胃癌根治術治療,但是手術麻醉后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受到嚴重影響,術后并發癥較多。本文對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手術患者進行了研究,通過實證性分析來研究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的臨床效果,如下所述:
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手術患者納入到本次研究對象當中,隨機抽取50名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其余50名患者作為對照組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納入時間為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對照組50例患者中,包括了31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年齡在41~80歲之間,年齡均值為(52.5±7.8)歲;觀察組50例患者中,包括了33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年齡在40~82歲之間,年齡均值為(53.3±7.5)歲。兩組患者進行基本資料的比較,差異較小(P>0.05)。
對照組應用全身麻醉,觀察組復合硬膜外麻醉:在胸8、9椎間隙穿刺硬膜外腔置管,采用利多卡因(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45020823;生產單位: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泵入,同時使用舒芬太尼、異丙酚、羅庫溴銨實施全麻[1]。
研究數據錄入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所有數據均符合正態分布,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進行分析。P<0.05時,表明兩組胃癌患者的相關研究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術后2h至3d CD3、CD4、CD4/CD8均有了降低,且觀察組較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一。

表一 兩組外周血T細胞亞群比較
術后2h至3d觀察組患者的皮質醇濃度逐漸升高,差異較為明顯(P<0.05),對照組的皮質醇濃度的變化幅度較?。≒>0.05);兩組術后2h至3d IL-6、IL-8均有了升高,且觀察組較為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二。

表二 兩組皮質醇及炎癥因子比較
胃癌患者受到手術的影響,存在明顯的應激反應,在加上麻醉刺激免疫功能受到影響,加重了免疫抑制。硬膜外麻醉能夠改變細胞膜功能,減少兒茶酚胺的分泌,對于手術導致的免疫抑制有著一定的減輕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麻醉后觀察組的CD3、CD4、CD4/CD8降低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的血清皮質醇濃度在圍手術期有了明顯的升高,表明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中可有效減少麻醉造成的免疫抑制,減輕機體應激反應,更好的判斷療效及預后。本文研究結果還顯示,麻醉后觀察組的IL-6、IL-8升高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治療中,接受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后的外周血T細胞亞群、皮質醇及炎癥因子水平均明顯優于接受全麻組,可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預后[2]。
綜上所述,與單純全身麻醉相比,復合硬膜外麻醉能夠減輕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應激反應,減少麻醉造成的免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