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月紅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在臨床領域,膽結石主要指的是膽道系統中的膽管與膽囊出現的結石現象[1]。手術治療是膽結石治療中常用的治療方式[2]。現階段與膽結石手術護理有關的研究內容已經得到研究者的關注。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個體化護理應用于膽結石手術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所選取的樣本為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66名膽結石手術患者。研究期間將其中83名患者編入實驗組,83名患者編入對照組。實驗組男性例數49例,女性例數34例,平均年齡為(50.6±3.1)歲。對照組男48例,女33例,平均年齡為(50.7±3.2)歲。經檢驗,實驗組、對照組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為主。護理內容以用藥注意事項講解、飲食注意事項講解及生命體征監測等內容為主。
實驗組采用以個體化護理為主的護理手段。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護理方案。護理方案制定過程中,開展循證分析,提升護理方案的科學性與全面性。針對患者在確診以后表現出的不安情緒與急躁情緒,護理人員會在與患者交談的基礎上,了解患者心理上問題所在,幫助患者化解不良情緒。在手術治療實施前,護理人員叮囑患者食用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或借助音樂穩定患者自身情緒。手術治療結束后,護理人員需要觀察患者引流管是否出現脫落、扭曲的現象,并要在出現異常以后,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處理措施。
實驗組、對照組護理后的SAS評分、SDS評分,飲食評分與疲乏感評分。
利用SPSS21.0軟件開展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表述方式為均數±標準差(±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實驗組、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判斷依據為P<0.05。
實驗組護理后的SA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護理后的SDS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對照組護理前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s)

表1 實驗組、對照組護理前后的SAS評分與SDS評分(±s)
組別 SAS評分 SDS評分實驗組 19.8±4.3 15.9±3.2對照組 28.7±2.1 26.9±1.3 t 16.944 29.014 P 0.000 0.000
實驗組護理后的飲食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后的疲乏感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實驗組、對照組護理后的睡眠評分、飲食評分與疲乏感評分(±s)

表2 實驗組、對照組護理后的睡眠評分、飲食評分與疲乏感評分(±s)
組別 飲食評分 疲乏感評分實驗組 82.8±1.3 80.9±2.4對照組 70.6±4.2 71.8±1.7 t 25.288 28.189 P 0.000 0.000
膽結石的臨床表現以腹部疼痛、黃疸及發熱等癥狀為主,手術治療具有緩解患者痛苦的作用[3]。
個體化護理是以“以人為本”的原則為核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個體化護理方案的制定過程也是循證護理的應用過程。在對文獻研究結果、醫護人員自身的護理經驗及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以后,個性化護理干預手段可以讓護理措施的針對性得到強化。就本次研究而言,個性化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也可以讓患者的預后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綜上所述,膽結石患者個體化護理具有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況,改善患者預后及提升患者護理滿意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