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尋找讓學生對化學課堂產生興趣、對化學知識產生興趣、形成化學興趣自覺的方法,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化學課堂的參與度,培養其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是當下的一個重要的議題。
關鍵詞:課堂實驗;激發學趣;化學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08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070
化學是極為重要的一門課程,恰當、有效的學習和理解有利于學生理性思維、邏輯思維的培養。若加之以興趣的合理運用,可以促進學習自覺動機的養成,并在所從事的科學活動中,為創造性的產生做好有效的前提準備。因此,在化學實驗的實踐中,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加強學生系統全面地理解知識,以動手的學習方式調動頭腦中更多神經,更有利于理解新的知識,完成新舊知識體系的建構,形成自我對知識的認知,加強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與識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實操能力,不斷加深對現象之外的事物本質的理解。
一、利用實驗理解知識規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消化
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做化學實驗,通過觀察化學實驗現象,體會用實驗原理的方式進行知識的探究。為確保實驗的順利開展,學生必須在實驗前熟記實驗目的及實驗過程,對實驗步驟胸有成竹,保證做好所有的前期工作后,才能開始實驗并確保順利完成。很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學生其實是不知道的,實驗過程中這些知識又是必不可少的。
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這些新知識的講解,學生因為要想辦法完成實驗,所以會更加努力地去理解這些新知識,教師就能夠通過實驗來幫助學生掌握新的知識和規律?;瘜W實驗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得出結論的,這樣的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對未知的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夠更加容易地掌握新知識。這種通過學習自己探究并得出的結論,理解得也會更深刻。在實驗過程中,每當學生遇到問題導致實驗不能順利進行時,學生就會向教師請教。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通過動手的方式來獲取知識,就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知識,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既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
二、利用實驗呈現異彩紛呈的化學現象,提起學生探討化學的興趣
中學實驗課程中的化學現象形式多樣,充分通過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新奇的現象引發對學生感官上的沖擊,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實驗背后的實質及奧秘的欲望,進而一步步理解其中的化學原理和化學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從有趣的現象中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教師操作的化學實驗現象引發了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渴望通過效仿教師的實驗行為,自己動手實踐,將同樣新奇而獨特的化學現象呈現在自己面前。
當學生觀察到教師通過實驗得到了新奇的化學實驗現象時,會產生自己實踐去得到這個實驗現象的渴望,并感受新奇現象帶給自己的樂趣。學生在自主探究實驗的過程中鞏固了對新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提高了肢體操作實踐的能力,獲得了更深刻的體驗,提升了自信心。自主探究實驗的學習模式中,學生的學習過程融合了動手和動腦的環節,不再單調乏味,充滿了趣味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并獨立完成任務的習慣,增強了學生學習化學及其他學科的自信心?;诓煌挠^察點,觀察學生的相關具體操作是否正確和熟練,教師在日常實驗課堂教學中,可以設置相關的觀察點,重點強調其中出現或涉及的知識點,以學生為中心,增加學生的操作機會,培養學生科學實踐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
三、通過實驗講解學習方法,實現授之以漁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夠掌握學習的方法,教師要通過實驗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的基本思路,了解思考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學生通過對方法的分析,了解實驗的過程,掌握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方法的指導下逐步提高,對所學實驗有突破性的改進。在學習“濃硫酸的性質”時,教師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讓學生在火柴頭和火柴桿上用膠頭滴管滴上濃硫酸,并對火柴頭進行觀察。學生會看到火柴桿變黑,火柴頭著火燃燒。
此類化學現象比較明顯和直觀,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后,教師再利用學生的求異心理,帶領學生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引導學生思考:火柴頭燃燒是因為濃硫酸的吸水性,它吸收水的過程中會放出很多的熱,從而引起了火柴頭的自燃。
總之,實驗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異彩紛呈的學習過程,給學生帶來了怦然心動的感受,讓學生對于實驗課堂充滿了期待和渴望。通過讓學生直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可以促進學生內化、優化、重組知識結構。教師在化學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化學實驗,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圓滿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王后雄.論中學生學習化學的難度及其成因[J].化學教育,2003(11).
[2]徐飛玲.提高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探索[D].廣西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陳艷花(1982.8— ),女,漢族,甘肅隴西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