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政治認同作為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之首,為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提供精神指導。教師從自己的課堂實踐出發,基于高一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現狀和經濟生活教材特點,致力于討論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學科素養;高一學生;課堂教學;政治認同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11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105
文章所指政治認同源于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即“我國公民的政治認同,就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高一學生政治認同狀況分析
當前的高一學生,生活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全新社會背景中。他們的物質生活比較豐富,精神環境比較寬松,視野相對寬闊,因而他們擁有新的思想,民主意識強,政治觀整體積極健康向上,但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調查,發現學生的政治認同現狀喜憂并存。
(一)表面認同強,內在信仰弱
大部分學生對我國的發展成就、民族文化、國際地位等都充滿自豪感;愿意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60%以上的學生愿意加入中國共產黨。但當提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共產黨領導下取得輝煌成就的時候,少數學生表現出漠然和迷茫;提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學生只停留在能說出其內容;說到要了解中國和世界歷史,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時,學生們便缺乏熱情,認為與自己的興趣不合。
(二)關注領域廣,理性思考少
85%以上的學生對國內外新聞、社會熱點有所關注,但能說出客觀、理性見解的不足15%。如:問及中美兩國影視片區別的時候,有75%的人說到美國電影的優點和我國電影的缺點,不能客觀合理地評判。學生關注八卦新聞、談明星較多,收看正規報道、了解民族英雄較少,甚至有極少數學生不認識航天英雄楊利偉。
(三)可塑性強,價值觀不穩定
十七八歲,正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關鍵節點。但受社會環境、個人閱歷等因素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等對學生沖擊較大。學生聊天時談論學習、人生目標的少,談論零花錢、買衣物、游戲的多。遇事怕吃苦,怕做有心人,不愿意一分耕耘只琢磨一分收獲;集體生活、家庭生活中擔當意識較差,只知要求別人去做什么,自己總想坐享其成。
二、《經濟生活》的特征
教材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主線,突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反映黨在新時期的奮斗目標和任務,使學生在接受誠信教育、法制教育、市場道德教育和相關政策教育的同時,懂得個人命運與祖國的前途息息相關,自己應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有所擔當。
三、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養策略
(一)用事實強化認同
1.注意教師的積累,把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體現國家繁榮富強的事例素材隨手做好積累,通過剪輯整合,根據章節特征設置成相關的情景材料,穿插到課堂中去。如:在學習《發展生產滿足消費》課時,教師便以積累的新聞素材《港珠澳大橋》為探究材料,學生暢談觀后感,強化學生對國家發展的認可,為國家的成就而自豪,還有對在國家發展中不惜付出的民族英雄的敬仰。
2.強調學生積累,要求學生記錄獲得的新聞材料,或讓自己有感觸的故事。根據課程實際,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材料、交流感受。教師發現,分享材料者談到的感受一般都比較深切,既能在分享中激發學生的思維、感受和諧的課堂氛圍,又能讓學生在思考中感知身在中國的幸福感,激發其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
(二)用故事內化行為
“講好故事,事半功倍”,要讓好故事走進課堂,傳遞中國好聲音。“感動中國”人物、“最美”人物等都是政治課堂的優質素材。如在學習《企業的經營》時用“油條哥”劉洪安用油不含一滴復炸油的故事導入新課,并讓學生分享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類似故事,讓學生在講述中找到誠信、友善的自己。學生在講述中提升表達能力,在故事中體會好人身上的高尚情操,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用沖突培育理性
高中思想政治課要求以正面引導為主,宣傳正能量,但這并不代表“有選擇性”地教學、逃避現實,而是讓學生面對現實,在情感沖突中培育辯證思維能力,增強理性精神。“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在學習中,可以將我國的重大成就和不足客觀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憂”和“喜”的對比沖突上,尋求破解困難的策略,讓學生在思考中將責任意識、家國意識融入到理性思考中。
參考文獻:
[1]顧燕慶.淺議當代職業學校學生政治認同感提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0).
[2]侯紫微.談中職德育課學生政治認同感的培養[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5).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張程立(1986.1— ),女,漢族,甘肅鎮原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政治教學實踐和研究。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思想政治課對學生政治認同的培養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