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教育是學生學習階段的巔峰期,高三學習期的重要性尤為不可忽視。江蘇高中英語教育隨著新高考模式的確立,地位提高。本文就高三英語課堂最佳優化復習策略進行系列探討,得出見解。
【關鍵詞】高中教育;英語教育;高三英語;復習策略
【作者簡介】葛曉芳,江蘇省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國家需要有素養的創新型人才,因此,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應運而生。“根據國家統一部署,江蘇省作為全國第三批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的8個省市之一,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實施高考綜合改革。”
隨著江蘇“高考模式”新改政策的確立,各個地區的高中都在探討應對舉措,各地之間的研討會層出不窮,為新形勢的到來做好充分準備。作為一名普通高中的英語老師,本人也對高考英語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學習和深思,本文就高三英語課堂最佳優化復習策略進行淺談。
一、認清形勢,把握綱要
縱觀近幾年,尤其是2017至2019年,江蘇英語試題都彰顯著“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要點,也迎合了核心素養的價值觀念的號召。江蘇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表示:高考評價體系通過確立“立德樹人、服務選撥、導向教學”的指導思想進行選題,出題。研讀這個宗旨,我們會發現,“立德樹人”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服務選拔”告訴我們誰在命題;為什么這樣命題。潛心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試題,不難發現考查內容針對英語學科語法和詞匯知識、解題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精心選擇,在基礎性的前提下,充分體現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為國家選拔人才做好科學性的準備。
比如,2019年高考英語的單項填空,緊緊圍繞“國家形象、職業發展、5G運用、醫患關系、清潔能源、環境問題、健康生活、文化交流”等具體社會情境,在真實的問題情境的下考查內容的基礎性,考查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解題能力。如若考生在學習之余,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熟悉一些時政要聞和熱點,做起題目來會更加順暢。
二、課堂是主陣地,學生是主體
在任何階段的教育教學中,課堂都是不可侵犯的主陣地。主陣地中,學生是主體,老師是向導,彼此相互合作,通過科學的授課方式,讓學生思維活躍,廣度和深度都能達到極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高三英語的復習課不同于高一和高二的新課授課方式,如何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把握上課要點,讓學生在短暫的一節課內有所收獲,把學習效率提到最高,這是讓每個高三英語老師不容忽視的問題。事實證明,每節復習課的目標制定最忌諱“泛重點化”。很多講座專家都一致認為: 在一節課中,學生能熟練運用5個語言點(新詞匯、詞組或語法現象),掌握2個微技能(閱讀或語法微技能),使用一個學習策略,這都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高三英語課堂中,詞匯的輸入和輸出都是高中階段頻率最高的,面對著海量詞匯,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加之老師的詞匯檢測,都需要科學性和重點性。
教師功夫在備課,學生功夫在實踐。高三的復習課堂中,老師是學生的助理,負責協助學生把考試內容掌握得更好,幫助學生整合話題,利于學生形成思維導圖,而不是“教師一言堂”。古語云:滿則虧!老師們應該每堂課給學生留有“思考-歸納-反饋”這一過程的時間,訓練學生會分析的思維,促進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更能突出學生是主體。
三、洞悉學生課堂習性,效率最大化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應密切關注學生的課堂習性和具體行為,比如學生對教室里座位的喜好選擇、對知識點的提問、回答老師的態度和方式等,這些聽課行為都會對教學質量與一定的影響。
以下是南京師范大學的某位資深教授調查問卷收集的數據,本文做成數據圖表,清晰展現內容,供大家參考。
數據顯示,86.7%的學生表示喜歡有較多的動手操作或親身實踐、討論交流或自學等課堂教學方式,12%的學生喜歡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方式。老師們可知,高三英語復習課是建立在所有模塊(江蘇考綱要求模塊1至模塊8為必教內容)新授已經完成的基礎上形成的新學習秩序,相同主題的內容需要整合在一起方可形成效率最大化。通過數據,我們不妨解放自己,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動手整合,通過小組合作,或者多組PK的方式,既可以讓學生鍛煉動手能力,增加實踐機會,又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們的合作精神。何樂而不為呢?
綜上所述,高三英語課堂的復習策略是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制定好科學的教學策略,讓課堂達到最優化,才能在短短的一節課中,配合學生的學習習性,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學到最多的東西,為高考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何金朵.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留白技巧的應用[J].教學課程·中學,2018(5).
[2]趙志剛.高中英語課堂深度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