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翌
身邊的HR朋友常問筆者,從事心理咨詢行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HR如何才能轉行做一個全職的心理咨詢師?從職業生涯發展和專業能力發展的角度去看,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需要一個由淺入深不斷探索的過程。若說心理咨詢與其他職業有何不同,那就是心理咨詢師更應摒除焦慮和急躁,在職業發展道路上踏實前行。當HR努力轉身成為心理咨詢師,也就完成了一次自我從A面到B面的蛻變。
我國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發展至今已有21年時間。2001年4月,原勞動部(后“人社部”)正式推出《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試行)》,并將心理咨詢正式列入《中國職業大典》。自2002年起,全國統一的職業鑒定考試正式開啟,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考試。所以“國家心理咨詢師”是一種職業資格的認證。

2017年9月12日,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但15年來通過這項考試拿到職業資格的考生大約已有110萬人。目前實際全職心理咨詢從業者具體數據不詳,但據筆者觀察,當初一起參加考試培訓的同學有70人左右,最后全職從業的也僅一兩個。這樣算下來,110萬人取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實際最后從業的比例不過百分之一二。再看人口數僅有中國1/4的美國,其精神科醫生多達3.8萬人,此外還有20萬臨床心理治療師,這還不包括社工服務和其他類型公益服務團體。與美國相比,目前我國心理服務從業人員缺口巨大,同時心理問題人群、心理亞健康人群數量卻日益增加,供需嚴重不平衡。早在2009年,《柳葉刀》雜志就有數據顯示,中國需要心理健康服務的人群高達2.48億人,其中僅有4.9%得到正規治療。與此同時,世界衛生組織也公布了一組數據:到2020年,抑郁癥可能成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心理服務行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物質越是發達,精神越是匱乏。通過物質滿足來解決精神上的問題是不足取的,因其忽略了人有精神屬性的一面。可以預測,我國00后一代人在物質上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精神世界的問題則會相對突出,這就需要更多的心理咨詢從業者來提供專業的服務。我們不妨想得再遠一些:AI時代到來,人工智能雖然可以替代絕大多數的人工工作,但卻很難替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溝通,因為機器沒有情感,也無法理解人的內心感受。如此一來,心理工作將會是未來職業中的熱門。這對有意想轉行做心理咨詢師的HR來說無疑可以增加一些信心。但也要注意,兩年前我國取消了心理咨詢師認證考試,在新的國家標準出臺之前,有心想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HR可能還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等待。
外界認為心理咨詢行業充滿了神秘感。其實,一個全職心理咨詢師,其工作主要就是為來訪者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如果還有多余的時間,就去做一些心理知識的科普和培訓。一般的工作節奏是一個咨詢個案每周一次咨詢,一次咨詢在50-60分鐘之間。不同的咨詢師其工作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側重解決兒童、青少年問題,有的主要解決成人心理問題,有的專做婚戀、家庭咨詢等。其余的時間咨詢師還要持續參加心理咨詢的學習和督導,一切和人有關系的學問都要去學習和了解一些,包括哲學、文學、藝術等。可以說,心理咨詢是個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
談了這么多,到底HR轉行做心理咨詢師有沒有優勢?回答是肯定的。HR轉行做心理咨詢師,最大的優勢就是專業應用相通。首先,人力資源工作者在企業中主要的作用是服務和支持,這一點和心理咨詢師的功能很相近。其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招聘、培訓、績效面談、員工關系管理等模塊,都需要頻繁地和人打交道,需要用到很多方法去開展工作。偶爾出現特別棘手的問題,員工也會向HR求助,由HR出面解決。可見,HR的工作性質要求其必須具有較高的人際交往能力。既然時常與人打交道,當然會應用到一些心理學工具,如招聘時用到的心理測評量表、無領導小組討論、勝任力模型等,都與心理學有著密切的聯系。
總之,HR對心理學并不陌生,甚至有著天然的親近感。以筆者個人對人力資源管理者職業發展的理解,單一專業的知識結構成長空間比較有限,比如有的HR根據興趣會往勞動法方向發展,有的HR會往培訓師方向發展,最新比較熱門的是HR和財稅方向的結合。人力資源與心理學結合同樣是提升專業的途徑。
職業的選擇是每個人個性的選擇,人會根據自己的心理感受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有的職業工作內容側重于物,如會計、設計等。有的職業工作內容側重于人,如醫生、教師、客服等。HR和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側重點都在人。企業管理就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就是人員的激勵和管理;心理咨詢是對人內心的動機、情緒、感受等做工作,同樣也有激勵的內容在里面。可以說,兩者工作內容上的極大相似,使HR向心理咨詢師轉行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HR轉行做心理咨詢有其獨特優勢,但并非一馬平川,還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清楚心理咨詢專業與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區別
心理學分支很多,目前中國心理學會下屬有31個專業委員會,其中包括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業心理學、臨床與咨詢心理學等各級專業心理學科分支。大多數人把心理學等同于心理咨詢專業,這其實是相當片面的認識。HR在工作中接觸到的心理學偏重于應用心理學與工業心理學方面,對臨床心理咨詢內容和工作方式了解得相對較少。因此,HR如果想要轉行做心理咨詢工作,還需要在原有的心理學基礎上繼續學習臨床心理咨詢的內容。
●從管理思維向服務思維的轉變
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態度和方法主要來源于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想,強調以來訪者為中心,在咨詢過程中需要與來訪者建立共情,給予來訪者真誠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其他專業咨詢類服務不同,心理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是平行關系,其中只有少部分指導和教育功能。HR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雖然也有服務的職能,但做到一定級別后會有更多的管理職能,工作內容主要是對上級負責,為平行部門服務,以及管理下屬。轉做心理咨詢師后,工作關系更加簡化。筆者認為,心理咨詢師在服務形式上更像是乙方公司的工作風格——管理功能弱化為零,更需要的是服務思維。從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這對原本身居管理層的HR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完成身份的轉化與認同
完成身份的轉化與認同,對有心轉做心理咨詢師的HR來說是一道難關。身份認同是每個人都需要完成的心理發展任務,職業身份認同是其中的一個。HR、HRM、HRD、CHO都是人力資源管理者不同時期行走職場的身份。對內只是個職位,但在職業場合則代表一個企業部門,行走江湖時還是有點身份的。反觀心理咨詢師,則是一個完全新興的職業,從稱呼上看只是個職業資格,沒有職位,沒有職稱,也不存在什么平臺背景。筆者個人的感受是,如果你在公共場合介紹自己“我是一名HR”,相信不用多解釋大家也都知道;但如果你介紹自己是一位心理咨詢師,別人可能會覺得這個職業很神秘,具體是做什么的很模糊。HR要放棄原來的身份、職位、職稱去從事一個對大家來說概念相對比較空白的職業,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這就需要自己首先在心理上完成身份的轉化。只有對職業身份有高度的認同,才會在從業過程中更加投入、更加專注。
●在心理上做出相應的改變
曾經有位培訓公司的老板問筆者:“你能告訴我,HR的痛點到底在哪里嗎?”筆者從心理學的角度回答他說:“HR熱衷于學習,但不太愿意做出改變。”這位老板對此頗為認同。筆者身邊的HR,只有極個別人轉行去做律師、攝影師、全職心理咨詢師等。絕大多數HR自從業以來便開始十年如一日的學習——學習《勞動法》知識,參加各種業內論壇,學習管理學,同時也涉足心理學。在筆者學習精神分析的過程中,德國老師舒爾茨曾說過:“你們學習的理論知識已經夠多了,可以去多做一些咨詢了。一直不斷地學習會讓你們覺得自己學到的仍然不夠,這本身就是一種神經癥性的防御。”通俗點講就是,不斷學習的行為其實是為了緩解自身內在焦慮的一種癥狀。HR是出了名的熱衷于學習的群體,各種培訓課堂、各種論壇總是能夠見到他們的身影。事實上,通過這種 “大量的學習”,HR很少能在實際行動上獲得進步和改變,如果非要說有用的話,那就是為他們緩解了內心的不安和焦慮——這趟學習列車我搭上了,我終于沒有被其他同行落下。僅此而已。那么,如果有心轉行做全職心理咨詢師的話,這種跨行業、跨專業、轉職業的巨大改變,需要HR在心理上做出調整和改變。
●較長期的時間、精力、金錢投入
要成為一個成熟、有經驗的心理咨詢師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常有人覺得“心理咨詢師隨便聊聊天就能賺錢”,其實是“咨詢過程五十分鐘,咨詢室外十年苦功”,需要經過大量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才能有此成就。與心理咨詢師經歷類似的職業是外科醫生,培養一個醫生需要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此后才開始一些臨床診斷,要積累一定的經驗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時間。
心理咨詢師還有個比較特殊之處,就是除了理論知識和咨詢實踐以外,還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心理能力的提升,即古人所說的修身養性,而這同樣需要時間、精力的投入。我國目前最好的心理咨詢學習班都是三年以上的連續培訓,最長的可達到九年連續學習。經濟上的投入相當于一個中等MBA的價格(僅供參考)。
●從固定工作時間向自由執業的轉變
筆者有一位朋友,做心理咨詢師多年后又回歸企業,做一個早八晚五的上班族。問及原因,他說:“全職心理咨詢師要完全自己安排時間,這對我來說很困難,時間太自由了反而覺得管不好自己。”時間太自由了反而無法統籌安排,這確實是個有意思的現象。上班族的工作習慣是工作任務固定,或者由領導安排指派,自己不用操心工作內容。但全職心理咨詢師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日常生活,一年365天都要由自己去制訂計劃。在無人監督的狀態下,能夠很好地按照計劃執行,確實很考驗自制力和自律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這種改變的。
轉行是一種職業選擇,更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發展自我的機會。職業生涯是一條在各種環境中不斷奮斗的道路,也是一條不斷向前探索的心路。作為心理咨詢師,時刻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社會發展迅速,變化一刻不停,以一種怎樣的態度去擁抱這些變數,這也是心理咨詢從業者需要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