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心理案例:人到中年心里有壓力
我是一名重點中學的數學教師,今年41歲。也許真的是人到中年了,40歲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轉折點。以前,我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現在不但力不從心,沒有了往日的活力與激情,而且總覺著全世界的人都和我作對。
比如前兩天,我高高興興地去上課,剛進教室,發現班上那個愛和我作對的學生又沒有穿校服。我質問他,他不吭聲,過了好半天,才用嘲笑而輕蔑的口氣說:“老師,我的衣服沒有干。你看,我剛從洗衣機里拿出來,如果你一定讓我穿,我就濕著穿上。”當時我心里的火騰地燃起,我趕他走,他不走。最后,走出教室的是我。那天,我在教研室大哭了一場。現在回頭再看這件事,真覺得大可不必,可當時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在家里我也經常跟丈夫和孩子發無名火。因此,我們的夫妻關系大不如從前,孩子也說是我更年期造成的。其實,我知道這就是人到中年心里有壓力。您說中年女性應該怎樣緩解心理壓力?
心理分析:三種矛盾造成壓力
實話實說,人到中年,身心都處于一個轉變時期,是名副其實的“多事之秋”。特別是中年女性,更是面臨著一系列的現實問題。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負擔重,生活壓力大。
就心理咨詢實踐看,中年女性承受的心理壓力,主要來自以下三種矛盾:
1.單位角色與家庭角色的矛盾 單位要求她們是具有敬業、進取和開拓精神的職員;家庭里她們應是溫柔、賢惠的妻子、母親和兒媳。這種不同角色的反差所引起的沖突,必然會對中年女性的心理產生較大影響。
2.社會生活與家庭生活的矛盾 由于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擔負了比男性更多的責任。而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是,現代社會的女性又要參與社會活動。因此,女性在社會上與男性競爭時,不得不比男性多背負一份沉重的包袱,從而加大了心理壓力。
3.主觀期望與客觀現實的矛盾 不少中年職業女性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遇到挫折,使期望難以實現。于是,也容易導致心理壓力。
過大的心理壓力,易導致心身疾病的產生,損害身心健康。心理咨詢中發現,中年女性往往有一種莫名的疲勞感,自覺身體虛弱無力,即便休息也不易緩解。此外,她們還容易出現頭暈、偏頭痛、痛經、月經不調等癥狀。心理壓力過大的女性,還有長期或頻繁發作的煩悶、不快和失眠,或出現暴躁易怒、焦慮、無故悲傷和失落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夫妻沖突和離異等家庭不幸。因此,中年女性應該智慧地對待心理壓力問題,并及時采取自我調節的措施。
心理對策:化解壓力的自我調節六方法
面對心理壓力,中年女性該采取哪些自我調節的措施呢?
1.增強適應能力 中年女性要努力增強適應能力,學會對面臨的問題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時不憂愁、不沮喪,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注意調整自我,以達到心理上新的平衡。
2.調節情緒 人在輕松愉快時,脈搏、血壓、胃腸蠕動等都處于平穩協調狀態,體內的免疫活性物質分泌增多,抗病能力增強。而不良情緒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潰瘍病甚至癌癥。因此,中年女性要善于調節情緒,正確對待發生的心理沖突,讓自己心里多一些樂觀開朗、平和安寧。遇事應該想得開、不鉆牛角尖,身處逆境時能自我安慰、自我疏解,始終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3.搞好人際關系 中年女性要贍養老人,養育子女,特別需要處理好人際關系。首先要理解尊重他人,真誠相待,將心比心,相互關心能促進心理健康。在外面,對人也要多一些理解與寬容,這是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兩大法寶,常常可以使緊張的人際關系得到緩解,有利于和諧相處。為此,可以采取一些小對策,比如,著急上火的時候,讓舌頭在嘴里繞三圈再說話。
4.講究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生活,做到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學會在繁忙中求得休息,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工作之余養花種草,欣賞音樂,練習書畫,可以怡人情志,緩解壓力,增進身心健康。
5.注重運動健身 規律、適度的運動,可以放松精神,也可以調節身心。所以,建議找時間做做有氧運動,如跑步、競走、游泳、騎自行車等。
6.學會理性宣泄 當感到心理壓力較大的時候,應該以合理的方式宣泄壞情緒。所謂理性宣泄,是指既宣泄了壞情緒,又不造成壞影響。比如,可以模擬宣泄。找個沒人的房間,隨便畫個人像,把你的壞情緒盡情地朝這個頭像宣泄。這樣宣泄后,能夠驅散心中的烏云,重新換來好心情。還可以在安靜的時候,讓丈夫當一回聽眾,聽自己盡情地訴說,也是化解壓力的好辦法。當然,必要時還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