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麗娜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臨床胸外科疾病存在較多的種類,主要包括肺部良惡性病變、胸膜疾病、胸壁疾病及胸部創傷等疾病類型,手術治療是臨床對胸外科疾病進行治療的主要手段,且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多實施全身麻醉[1]。胸外科患者多存在較大的年齡、較弱的體質狀態,同時因開胸手術需要較長的手術時間,對患者產生的創傷較大,因此術后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等相關并發癥發生,使得疾病治療效果受到嚴重影響,阻礙患者的疾病恢復[2]。所以圍手術期加強對患者的有效護理干預尤為重要。遂本文主要探究對胸外科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加強呼吸道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
選取130例在2017年9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胸外科腫瘤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65人。兩組男女人數之比分別為34:31、32:33;兩組年齡分別為(51.65±9.54)歲、(52.3 3±8.98)歲。影響組間比較的兩組之間沒有差異,P>0.05,可以予以比較。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圍手術期加強對觀察組患者的呼吸道護理,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1)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心功能檢查;(2)囑患者嚴格戒煙戒酒,防止感冒的發生;(3)將術后咳痰的重要作用向患者進行詳細講解;(4)手術開始前3天,對患者實施霧化吸入,將15mg沐舒坦加入15ml生理鹽水中,一天治療2次或3次。將15mg細辛腦加入15ml生理鹽水中,一天治療2次或3次;(5)對肺部感染的發生進行有效控制,如果患者患有呼吸道慢性疾病,需要在術前7至10天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療;(6)指導患者學會有效咳嗽和深呼吸的方法,囑患者深呼吸,然后屏氣,腹部和胸部突然發力,升高胸內壓,深咳快速咳出痰或氣體,對上述動作進行反復訓練。
1.2.2 術后護理
(1)對患者生命體征狀況進行密切觀察,使呼吸道時刻保持通暢狀態,并將重癥記錄記好;(2)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霧化吸入能夠對氣道進行濕化,使呼吸道上皮纖毛運動增強,有利于排出痰液,每次持續治療20至30分鐘,一天治療2至3次,可將平喘藥、化痰藥加入霧化液中;(3)指導患者進行有效排痰,協助患者坐起對其背部進行叩擊,叩背過程中通過掌腕關節的力量由下向上、由外向內,對肺門部位進行叩擊,在震動的作用下使分泌物從遠端支氣管逐漸移向氣管部位,囑患者咳嗽,直至咳出痰液。若為無效咳嗽,可以用手指對環狀軟骨或胸骨上窩部位進行刺激。在患者用力咳嗽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用雙手將傷口部位稍稍壓住,使因胸廓震動導致的切口疼痛感減輕;(4)指導患者早期實施運動鍛煉,手術結束后指導患者進行早期活動,能夠有效預防墜積性肺炎的發生。術后48至72小時將胸腔引流管拔除以后協助患者下床活動。同時指導患者吹氣球、做深呼吸運動,或通過呼吸功能鍛煉儀進行運動鍛煉。
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的并發癥包括呼吸衰竭、肺不張及肺部感染。
運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表示方法為“[n(%)]”和“(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χ2”和“t”,用P<0.05表示結果有差異。
兩組并發癥比較: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較低(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并發癥【n(%)】
胸外科手術后,肺部感染是一項十分常見的并發癥。胸部手術存在較大的手術創傷、較長的手術時間,且患者受疼痛、體力衰弱及術后活動受限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容易使患者出現呼吸道分泌物積聚情況,導致肺部炎癥發生,并出現肺不張情況。此外,因部分患者在手術前有呼吸道疾病存在,進行胸外科開胸手術后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機體的呼吸功能[3]。圍手術期加強對患者的呼吸道護理干預,能夠將呼吸道分泌物及時消除,使患者呼吸道時刻保持通暢狀態,從而使得胸部手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得到有效預防[4]。
本文通過探究對胸外科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加強呼吸道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數據顯示,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觀察組(4.62%)較對照組(16.92%)低(P<0.05),表明圍手術期加強呼吸道護理干預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綜上所述,胸外科腫瘤患者圍手術期加強呼吸道護理干預,能夠促進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降低,提高治療的安全性,促進患者疾病迅速恢復,因此應當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