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寶江
芬蘭政府建立并完善了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進入到這一教育系統中進行學習,各學段之間、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之間相互融通或對接,學習者可以根據需要跨界切換,沒有制度上的阻礙。
在芬蘭“小政府、大學校”的體制下,社會高度重視學校教育,對中小學校長的要求很高。校長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發展。多數校長不承擔教學任務,但要透徹研究課程大綱和評估體系。校長職位的入口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競選一所學校的校長,最后會有3名候選人進入公開面試,最終民主推舉最佳人選任職。校長在學校里的實際行政權力有限,更多的是服務師生而非發揮管理職能。
一、學校的管理機構
通常,中小學校管理結構的層級關系是:地方教育部門—學校董事會—校長—副校長—各年級部—教師(見圖1)。在學校里,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由學生代表、家長代表、教職工代表組成,由校內民主推舉產生。校長必須是董事會成員,但不一定是董事會主席,主席在全體學校董事會成員中經民主選舉產生。董事會要真正代表學校、教師和家長謀劃學校的發展,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會議,商討學校重要事務并做出決策。董事會一旦形成決議,就必須執行,校長也無權隨意更改。
在學校董事會中,家長的權重最大。調查顯示,芬蘭家長最在意孩子的5件事依次為:興趣愛好、熱衷的電腦游戲或社交軟件、運動、與家人一起吃飯、社交能力。即家長們優先關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生命生活質量、親情和立身處世的能力。他們希望孩子有自己的同齡玩伴,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家長高度信任中小學教師,這種信賴關系營造了健康良性的教育生態環境,是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校長之下分為各個年級組織,每位教師屬于一個部門或開發團隊,要完成學科教學、行政管理和跨學科融合三重任務。芬蘭的小學教師主要有三個層級:一是班主任,二是助理教師,三是特殊教育教師。助理教師主要對功課跟不上、行為習慣不夠好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特殊教育教師要負責的范圍更寬,比如,對遇到心理問題、有攻擊行為、與家庭有隔閡或有智力障礙的學生提供專門的輔導。此外,還有一些支持教師、普通班級的兼職教師、助手等。校長要考慮聘請各層級教師的經費。對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獨立分班,在管理方面可以有一定的彈性,教學進度可適當放緩。學校還會為困難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計劃,并要求必須有成文的輔導方案,同時上交地方教育行政部門。
二、學生在校生活管理
以艾斯堡地區的曼卡安普倫學校(Mankkaanpuron Koulu)為例。這是一所初中學校。學生上午8:10開始上課,下午3:35放學。每天開設3至4個學科,每節課90分鐘,相當于我國的連堂課。每年有4個學期,起止時間由學校自定,在學期內,必須保證學生每周有30~32個小時在校學習。同時芬蘭法律也規定,學生每天上課時間不能超過7個小時。學校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語言類必修課包括英語和瑞典語,選修課包括德語和法語。教學中使用計算機輔助軟件比較普遍,常見的有Projects、Wilma、G-suite、Office 365、Frontier等。
學校以數學科學為特色,是艾斯堡市開設數學科學特色班的五所學校之一。2017年,該校還獲得了北歐數學聯賽第一名。在特色班,數學和物理的設置每周比其他班多1節課。進入特色班的學生需要通過專門的入學考試,因此學生以能進入特色班為榮。學生們有兩個成績單,在九年級先修高中課程,會多給2學分。先修課程對學生報考高中的錄取結果沒有特別影響,但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習有所幫助,學生初中時學習過的課程在高中可以免修。
學生們大多就近入學,多住在學校周圍方圓5公里以內。唯一的例外是“天才生”可以跨區選擇學校,但學生通常不會這樣做。這些天才生相當于我國的特長生,比如音樂特長生。天才生可向學校提出申請,由校長決定是否接受申請。同時,學校有針對天才生的入學考試,幾個同類學校共用該考試成績,各學校自行決定錄取天才生的分數線。
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多種活動,比如擔任學校來訪團的引導員,參加市里的數學比賽,輔導六年級學生的功課。學生會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往屆畢業生校友們給學校的捐款由學生會管理使用。學生會成員在與校長開會時,會提出學生們關心的問題,并協商解決方案。比如討論進教室是否可以不脫鞋(見圖2)。通常,學生要將外套掛在教室外面的墻上并脫掉鞋子才能進入教室。學生們有的光著腳,有的穿著襪子,有的換上輕簡的軟鞋。教室里溫度適宜,冬天多用當地豐富的地熱資源取暖,很注重環保。如果學生有去其他國家交流學習的機會,所有費用將由父母承擔;如果有個別學生的家庭負擔不起,其他學生家庭也會提供幫助。
地處赫爾辛基大區西部萬塔市的凱沃克斯拉學校(Kaivoksela School)是一所九年制學校。全校有560名學生,是芬蘭規模較大的學校。學校由校長、副校長及民主推薦的四名教師組成六人領導小組,每周一下午開一次例會,對上周教學和管理進行反思。領導小組下設學生福利小組和教學小組(發展小組、教學法小組、兩人結對小組等)。家長會參與學校日常管理工作,并基于共同的教育愿景參與制訂學校的教學大綱。這所學校的3個家長協會為學校提供了一定的資金支持。
凱沃克斯拉學校有29個教學小組,33名教師,其中有3名特教教師,負責全校的特教工作;為移民學生專門配備1名預備班教師,為第二語言為荷蘭語的學生專門配2名芬蘭語教師;還有一些訪問教師(以進修為主,在學校的工作時間不等),主要是宗教教師和移民學生的母語教師(移民學生占30%);6名助理教師主要負責為一年級新生提供服務;1名校長秘書協助處理與行政管理相關的雜務;1名保安負責學校的安全、維修、后勤等工作;有一個技術小組為教學提供技術支持。學生福利小組包括每周來校兩天的社工和心理咨詢師,以及每天都在校的護士,他們與校長組成一個小組,兩周開一次會,討論與學生健康和安全相關的問題。
凱沃克斯拉學校的育人目標是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評價,能夠自我管理。教師至少從三年級開始就鼓勵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包括學習方式、學習時機等,而教師的職責是提供各種資源幫助學生實現其學習目標。學校建立了共享性管理體系,即每個人都能參與學校事務,這一管理體系具有效率高、靈活度高、反應迅速的特點。
學校注重教師合作,由不同學科教師共同探討各個主題課程的合作計劃,討論教學或學生福利事務,相關討論結果會列入學校發展計劃。學校每周三的教師研討有兩種分組形式:一種是根據年級分組,如平行班級一年級1、2、3班一組;另一種是按學科分組,如1至6年級相同學科組成小組。
三、學生福利服務
芬蘭的社會福利保障體制很完善,號稱是全世界福利最好的國家。政府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學生免交學費和書本費,并可享用免費午餐。中等和高等院校同樣免交學費。大學生可申請學習補助和住房補貼,每月最高可以獲得近500歐元的補貼;學生還可從銀行獲得學習貸款,并在參加工作后逐步還清。
學校里一切與學生利益相關的事務,如午餐、心理健康、意外傷害、校園矛盾、“學困”、家校矛盾、社會沖突、大小事故等,都屬于學生福利的范疇。學校配有專門的學生福利服務團隊,包括醫生、護士、心理咨詢師、社工、學校福利官員、學校指導員,還有跨學科福利群體,教育福利群體。學生福利服務團隊是義務組織,但在學校里卻是事無巨細皆可參與,其主要職能包括維護學校穩定、化解各方矛盾、保障運轉秩序、解決學生問題、理順社會關系等,不僅是學校正常辦學的重要保障,還大大緩沖和分擔了校長的工作壓力。
至于為中小學生提供的午餐,有的學校種類較為單一,有的相對豐富。筆者所考察的幾所學校的午餐都比較簡單,以蔬菜居多,以蒸熟的土豆或面包為主食;學生自助用餐,通常食量不大,少見肥胖者;也有少數學生自帶午餐。學生午餐后,教師通常會把他們“趕出”餐廳,讓他們到樓外的空地、操場和林間游戲玩耍或曬太陽。筆者在某一所小學恰好趕上了集會,粗略查點后發現,在近600名學生中,戴眼鏡的不超過10人。
上文所提到的兩所學校,在組織管理機構方面有諸多共同點,特別是在學生福利服務方面,都會為了學生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多種支持,充分尊重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工作的權利,努力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平臺。
芬蘭政府制定中小學生福利計劃的宗旨是公平和平等。每一名兒童在出生、學齡前、入學等不同階段都會得到相應的保育和健康支持服務,并分為一般支持、強化支持、特殊支持三個層次。一般支持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的基本服務。強化支持是對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給予的強化型支持。在芬蘭的基礎教育(小學和初中)和高中階段,只有教師和家長能夠發現學生的這些需求。特殊支持是對不利情況非常嚴重的學生提供的特別幫助。通常會先對學生做一個測試或評估,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如縮短學習時間、降低學習目標等。
(責任編輯 ?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