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偉 徐平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必經之路,對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思想,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使課堂教學的教育手段和學習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數學為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努力將教育信息化手段科學地融入學科教學中,不斷優化教學。
一、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科教學更貼近生活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以本為本,以綱為綱”,將教學大綱和課本作為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學內容被限制在課本中,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必須對學科教材進行重新加工,富有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而學習數學的主要素材應來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觸手可及的地方,要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并從學習中得到樂趣。
互聯網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還能突破教材的限制,拓展傳統封閉的課堂,使學生跳出課本內容的局限。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等特點,將其與學科教學相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具時代氣息,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同時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理念和知識視野也將得到豐富與拓展,使教材變得“活”起來。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教師首先用投影呈現一張圖,內容是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讓學生從圖中找出有哪些三角形,從而引出課題。畫面中各種形態的三角形,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動畫直觀地講解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或性質。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首先提問學生:“你知道自行車的車身支架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嗎?”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組動畫:一只小猴子在愉快地騎自行車,然后動畫演示把自行車的車身支架變為平行四邊形,小猴子騎著騎著,兩個車輪就擠到了一起。通過這種生動且有趣的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自行車的車架正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體會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由于這一教學設計形式新穎而獨特,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使課堂超越時空局限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然而,傳統的集體教學模式受各種條件的限制,使這一目標難以實現。當前,大多數學校的主要教學形式依然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學校按照固定的班級、課程表進行集中學習,并受統一教學時間的限制。然而,學生的學習能力并不相同,知識水平也存在差異。要實施因材施教,必須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
為此,學校鼓勵學生利用手機、平板電腦、計算機等設備通過互聯網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資料。教師可以在課前將相關資源進行整合,上傳到智慧教育云平臺,學生通過訪問云平臺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還為學生提供一些安全且優秀的學習網站,使學生更容易找到相關素材。學生通過網絡學習,不僅豐富了課外知識,開闊了視野,還提高了搜集、辨別、處理信息的能力,鍛煉了自主學習能力。教育信息化使課堂教學中的資料形式更加豐富多樣,除了文本、圖片、動畫、音視頻等可以隨時調用和播放以外,甚至還可借助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傳統課堂中無法出現的情境、條件和氛圍。
三、科學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科課堂更加精彩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教師的教學手段也比較落后,學生不容易獲得充分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嘗試將信息化技術整合進課堂教學,實現了人機交互、人與人通過互聯網的交互,使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都更加多樣化和多媒體化。但是教師要意識到,只有科學利用這些技術為教學服務,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創造精彩的課堂,否則可能會因為新技術過分“酷炫”或“好玩”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帶偏教學主題。目前,學校教師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模式。
1.講解演示式
在這種模式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利用信息化技術制作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讓靜的知識動起來,讓死的書本活起來,將學生不知不覺地引入教師預設的學習情境,然后再指導學生結合需要突破的重難點進行思考與討論。教師需要對整個教學過程心中有數,以課件為主要載體,控制好課堂,根據學生的反饋,在必要時停下來解決生成的問題。
2.自主探究式
這種學習模式需要將學生合理劃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圍繞一個共同的探究式學習任務,通過特定的網絡平臺,在平等、自由的氛圍中進行交流或討論,形成結論,最后在全班分享。這種模式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和協作精神,同時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等。
3.在線學習式
這種學習模式的優勢在于可實現個體的差異化學習,使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或檢查并補充基礎知識,或重點突破疑難問題,有利于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以適合自己的節奏進步與發展。這種模式對學業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更加有利。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可以有多種方法和多種途徑,整合后的課堂教學將極大地彌補傳統課堂中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的不足。小學學科課程整合的信息化,是不斷優化教學和學習環境、高效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使小學學科教學變得更加精彩紛呈。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為師生帶來新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的同時,教育者也要清醒地認識到過分依賴信息化手段可能帶來的問題,反思教師自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責任編輯 ? 郭向和)